深耕社区,播撒非遗希望的种子
2024年绚烂的夏日时节,聚焦非遗文化中的传统技艺类别,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非遗韵古今,匠心传四方”中华传承团踏上了意义非凡的“三下乡”征途。他们怀揣着对中华传统文化深厚的热爱与崇高的敬意,先后踏入了儒林园社区与林泉社区,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风筝制作”与“葫芦彩绘”两项独具特色的非遗技艺传承活动。通过举办主题宣讲会、开展“沉浸式”非遗技艺体验活动,将各类组织连成一“线”,让社区的青少年们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浩瀚精深与非遗技艺的独特韵味。这不仅仅是一场场文化探索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深度触碰与文化血脉的接力传递。
风筝逐梦,天际间绘就非遗蓝图
8月13日,在儒林园社区的天空下,“非遗韵古今,匠心传四方”中华传承团的志愿者们与孩子们携手共绘非遗蓝图。从精心挑选材料、细心绑扎骨架,到创意绘制图案、喜悦系线放飞,每一个环节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与不懈的努力。结合英语师范专业特色,志愿者们用生动有趣的英语绘本讲述着风筝背后的悠久历史与精湛工艺,激发孩子们在风筝上绘制自己的梦想与愿景。五彩斑斓的风筝在空中翩翩起舞,如同孩子们心中的梦想与希望,勇敢地翱翔于蔚蓝的天际,他们的欢声笑语与风筝的悠扬共舞,成为了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最美赞歌。
结合英语师范专业特色,天津师范大学志愿者正教授英语风筝绘本
天津师范大学志愿者与社区小朋友一起画风筝
葫芦承梦,一笔一划绘就非遗传播
8月15日,在林泉社区,另一场关于葫芦的艺术盛宴正悄然上演。“非遗韵古今,匠心传四方”中华传承团的志愿者们化身为艺术的引路人,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绘画工具与材料,引导他们在葫芦这一自然载体上自由挥洒创意与想象。从简洁明快的线条勾勒到丰富多彩的色彩填充,孩子们用心雕琢着每一个细节,将普通的葫芦转化为了一件件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这些葫芦,不仅记录了孩子们的努力与汗水,更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的生动见证。
天津师范大学志愿者化身“小老师”,传播非遗传统技艺
天津师范大学志愿者鼓励社区小朋友进行葫芦创作
文化桥梁,连接非遗与青年的距离
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是技艺的传播与推广,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与文化的碰撞。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非遗韵古今,匠心传四方”中华传承团的志愿者们与社区孩子们在共同的学习与创作中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他们相互学习、彼此激励,共同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海洋中遨游,感受着那份穿越时空的文化魅力与价值。这种跨越年龄与身份的文化交融,不仅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热爱非遗传统文化的种子。
“非遗韵古今,匠心传四方”中华传承团
青春誓约,非遗征途上的坚定步伐
活动落幕之际,志愿者和社区小朋友们共同呐喊:“在推动非遗传统技艺的传承发展上善做善成!”这不仅是他们的心声,更是对所有致力于文化传播与传承事业者的共同呼唤。天津师范大学“非遗韵古今,匠心传四方”中华传承团的志愿者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悟与决心。他们表示,通过此次“三下乡”之旅,不仅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远意义,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信念与责任。他们誓言将继续以青春之名,肩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与担当,用实际行动为非遗传统技艺、中华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