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量教有为再起航
为了践行新征程上中国青年的使命任务与责任担当,响应学院“七彩假期,教育关爱”的号召,中国计量大学量教有为支教团队再次出发,于浙江杭州启程前往两千公里外的彩云之乡——云南大理。本次团队由18位来自机电工程学院、2位来自光电学院、2位来自质标学院和1位来自经管学院的同学组成。
图 1 量教有为团队出发前合照
02千里奔波赴洱源
量教有为团队历经40余小时,从杭州一路跨越浙江、江西、湖南、贵州最后到达了云南,在火车上,成员们热烈探讨着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互帮互助,彼此了解,这2500余公里的距离固然遥远,但也让团队成员迅速熟悉起来,感情逐渐升温。
03异乡施教扬风采
团队本次支教的学校是焦石洞完小,除了常规的语数外课程的教学,团队成员还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孩子们带来了别出心裁的特色课程,声乐、书法、绘画等艺术性课程让孩子们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孩子们的艺术素养;体育、太极等室外课程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余得到身心的放松,促进了孩子们的个性发展;特色心理课程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团队成员认真准备了认识自我和校园霸凌等专项课题,放眼于最容易发生的校园心理状况,帮助孩子们更好的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
图 2 支教动员大会
在课堂上,成员们运用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地呈现知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无论是基础课程的教学,还是特色课程的拓展,每一节课都能成为孩子们探索世界的舞台。孩子们能多元化学习,接触到平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我们还进行了家访,对孩子们的情况和山区教育的现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家长与孩子对小升初态度等问题上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偏远的乡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极度稀缺致使孩子们的求学之旅布满荆棘与挑战。他们内心对知识充满了渴盼,然而地域的偏远和条件的限制,却让他们难以如愿以偿。而量教有为支教团队奔赴这些地区开展支教活动,旨在缩小教育的差距,传递希望的火种与梦想的力量。我们不仅渴望教授孩子们知识,更希望能借此打开孩子们的心扉,更了解孩子们的现实需要,不仅要与孩子们面对面,更要与孩子们心连心。
图 3 团队成员进行家访
04非遗调研传薪火
在教学之余,量教有为支教团队还开展了多项社会调研活动。
“云南十八怪,牛奶做成片片卖”这句俗语说的正是大理特色乳制品——邓川乳扇,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大理白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深入了解乳扇的制作工艺及产业发展现状,量教有为团队走访了邓川县,并在一家传统手作乳扇的店铺体验了乳扇的制作。
图 4 团队成员制作乳扇
量教有为团队还去到了“扎染之乡”——大理喜洲镇周城村周城村,“家家有染缸,户户出扎染”说的就是这里的村民尤其擅长扎染和刺绣。
图 5 团队成员体验扎染
大理洱源被誉为"中国梅子之乡",洱源梅子被列入“地理标志产品”——原产地保护。而位于大理洱源的洱宝公司是一个专门从事梅子基地建设及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的现代化企业,我们也前往了洱宝公司内部,了解相关非遗传承梅制品的故事。
图 6 团队成员在洱宝公司听讲解
邓川汉调作为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由白族人民创造的独有的艺术形式,是白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反映了千百年来依傍苍山洱海而居的白族民众在生产劳动实践中形成的传统道德和生活习惯等。为深入了解邓川汉调,量教有为前往由张子义和赵润香两位非遗传承人管理的邓川汉调传习所。
图 7 团队成员在传习所体验民族服饰
最后,量教有为团队走进了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邓川镇的新希望蝶泉乳业有限公司,探索自动化专业与自动化生产的融合之路。
图 8 团队成员参观蝶泉公司
通过这些社会调研活动,量教有为深入了解到大理非遗现状与白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也意识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这些非遗的背后,有着很多的故事,需要吾辈一代代的学习并传承下去。在时代飞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传统精华被人们淡忘,而这个时代还有很多个“量教有为”,关注着这些传统精华,以绵薄之力传播着这些时代精华。
相聚总是蓄谋已久,离别总是骤然而至。本次支教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了,但量教有为团队将继续努力投身于教育公益事业,为更多的乡村孩子带去希望和光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定上下求索。不论是支教之路,还是当地的发展之路,都道阻且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目标一定会距离我们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