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

浅谈企业工会运用法治思维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2025-01-24 10:46:53   来源:今日热点网

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新庄煤矿  张潇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运营和职工维权法律意识的日益提升,使得企业工会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必须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针对问题以法治的思维加以解决,以便更好地维护企业和职工利益,确保企业的平稳持续发展和职工队伍稳定。本文就企业法治思维在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方面,对法律思维的内涵和价值予以分析和探讨,并就企业工会如何运用法制思维提出建议和方法。

一、法治思维的重要意义

法治思维是将法律作为判断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职工群众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各种利益分歧、矛盾冲突相互交织,想要化解各种矛盾问题,凝聚人心促进企业发展,就必须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用法治有效整合各种张力、化解各种冲突,实现目标价值的统一。唯有这样才能让职工群众体会公平正义、信服法律权威,为企业和谐稳定发展奠定根基。

二、企业法治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企业职工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有限。从当前企业内部频频出现的事关职工利益的突发性矛盾问题来看,一是职工群众反映矛盾问题的权利意识虽强,但针对反映问题的法律依据有限,道听途说盲目诉求的多,法律意识薄弱,有理说不清,能力水平明显不足。二是企业管理人员有法不依、有规不循现象的不同程度存在,导致职工群众对国家法律和企业规章制度不信任,缺乏对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学习,据理力争的能力不足。

(二)企业依法治企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很多企业管理层自身法治意识淡薄,从业人员对依法治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重视企业法治体系建设,或体系形同虚设,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侥幸心理钻法律制度空挡的现象比比皆是,出现问题矛盾,领导崇尚个人专断、长官意志和行政命令方式,否定法治原则、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和法律程序。从而导致有法不依,或者是名义上的有法可依。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市场经济下,企业目标是用最少投入取得最大效益,劳动者是想用最少付出获取最大报酬;而社会主义制度下,工会职能是“维护”。这看似一对矛盾,一个两难选择,但要破解这个难题,就要在其间找到一个至关重要的平衡点,既维护企业利益,又维护职工利益,即“双维护”,促使企业和谐得以实现。在此基础上,工会重点从以下多个方面加强工作。

(一)教育引导职工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一是利用工会在职工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引导职工群众深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法规,教育职工要理智维权,在维权过程中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理性维权。二是建立维权服务中心。普通职工是合法权益最容易受到伤害、最需要法律援助的群体。为职工提供各类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职工依法维权能力和意识。

(二)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和水平。一是紧抓“关键少数”的法治观念。领导干部要带头知法、懂法、守法、护法,企业要通过经常性普法教育培训,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利益,维护职工队伍稳定。二是提高工会干部的法律素养。企业用工形式的不断变化和劳动关系的日趋复杂,使工会维权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涉及面越来越广。作为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和代表着,各级工会干部要将法律知识的学习不断地融入到工会工作实践中,通过对社会上各种维权案例分析,积极探索工会维权工作新路子,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总结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法制思维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面临全新的社会和市场形势,现代企业更应该懂的合理应用法治思维加强企业管理,从法治思维角度出发构建良好的企业管理模式以及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企业管理的规范性和持续性,既维护企业利益,又维护职工利益,促使企业和谐得以实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