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至8月,郑州大学星火燎原社会实践队成员们怀揣对历史的敬畏与文化的热忱,跨越河南、江苏、辽宁三省,探访了郑州二七纪念堂、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等红色地标,深刻感悟革命精神,探索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结合路径。
图为队员参观二七纪念堂。施梦涵 供图
2024年6月27日,郑州大学星火燎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一行五人,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文化的热忱,正式启程,首站抵达郑州二七纪念堂。这座由青铜铸就的庄严殿堂,不仅以其庄重典雅的姿态矗立于世人面前,更以其镌刻的烈士英名,无声地诉说着为国捐躯的壮烈与不朽。通过细致入微的展览与深情并茂的讲解,队员们深刻领悟了二七大罢工中工人们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与无畏精神,这些精神瑰宝,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在二七纪念堂内,历史的画卷徐徐展开,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英勇斗争历程被生动再现,工人们面对压迫与剥削,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捍卫了劳动者的尊严与权利。此外,馆内还通过真实场景的重现、影片的展映以及历史遗物的陈列,让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从而在心灵深处播下了红色精神的种子。
随后,实践队成员分赴各地,继续她们的红色文化之旅。2024年7月6日,沈阳站成员李欣洋同学踏入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那座呈立体台历状、布满弹痕与骷髅的纪念碑,如同一部厚重的史书,静静地诉说着那段屈辱与抗争的历史。博物馆内,白山黑水的壮美景象与战争的残酷现实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冲击。八个展厅,八个时段,每一部分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通过大量的图片、文字以及实物展品,将九·一八事变的来龙去脉及其深远影响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2024年7月27日,盐城站成员施梦涵来到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这座纪念馆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展陈内容,成为了传承新四军精神的重要载体。纪念馆前那尊吹响号角的铜铸雕像,仿佛是新四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象征;而步入馆内,则仿佛置身于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之中。七个展厅,七个主题,从新四军的建立到其抗日作战的辉煌历程,再到其编入人民解放军的历史进程,都被一一呈现。在这里,队员们不仅感受到了新四军战士们的英勇与智慧,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军民鱼水情的深厚与温暖。
2024年8月8日,商丘站队员苏千惠来到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这座隐藏于居民楼巷中的旧址,虽然略显破旧,但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在这里,队员们仿佛能够看到当年的指挥员们在艰苦的环境下谋局布阵、夜不能寐的身影;而那些泛黄的纸张、掉色的石砖瓦房,则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纪念馆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党旗在青砖白瓦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它激励着每一位队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
此外,实践队成员聂淑婷和牛紫琼还分别参观了济源市坡头镇泰山村的杜八联革命纪念馆以及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在这些纪念馆中,队员们不仅学习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更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一般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
图为队员参观杜八联革命纪念馆。聂淑婷 供图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之行,成员们在学习丰富的历史知识和革命精神之外,还了解和发现了红色文化传承的多种途径,不仅可以利用红色文化场馆宣传革命烈士精神,还可以将红色文化与当地的乡村振兴结合起来,让经济与文化共同发展。团队成员通过走访和查询资料发现盐城市大丰区裕华乡朝荣村在原有基础上投资20余万元修缮陈朝荣烈士墓,打造出了一条贯穿“革命烈士被害地—朝荣烈士墓—陈朝荣烈士纪念馆”的爱国主义学习教育路线,唱响“红色革命”主旋律,不断传承和升华红色基因,按照“安居乐业、红色朝荣”的规划定位,新建起了一座按照省级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和森林村庄的建设要求精心打造的新型农村社区,坚持新型农村社区与基层党组织阵地同步建设,倾力打造“红色邻里”党建品牌,让“红色文化”和“红色邻里”在“红色朝荣”交相辉映。
图为队员在二七塔前合影。施梦涵供图
红色足迹,砥砺前行。随着郑州大学星火燎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成员们足迹的延伸,每一次的探访与学习,都是对红色精神的一次深刻体悟与传承。在完成了对多个重要红色历史纪念馆的探访后,实践队成员们不仅收获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更在心灵深处埋下了红色基因的种子,这份精神力量将伴随她们成长,激励她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反思总结,展望未来。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活动,郑州大学星火燎原社会实践队的成员们不仅在历史的长河中汲取了力量与智慧,更在现实的土壤中播种了希望与梦想。在总结会上,队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实践活动让她们更加坚定了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她们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应当肩负起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任,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李欣洋 施梦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