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

中南大学“古纸新梦,共话临湘”实践团:非遗文化之上绽放的复兴之花

2024-08-28 15:02:03   来源:中华网

近年来,浏阳市张坊镇以非遗保护和传承为依托,全面推进“非遗+农耕”、“非遗+民宿”、“非遗+研学”等模式,成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这一举措不仅有效激发了传统文化的内生动力,还推动了文旅融合,助力乡村经济的全面振兴。8月21日到8月24日,中南大学“古纸新梦,共话临湘”实践团在浏阳市张坊镇开展了为期4天的实践活动。在此期间,他们走近非遗文化,深入农村实地,对张坊镇的非遗经济成果进行了调研,深入挖掘了张坊镇乡村振兴战略成果背后的故事。

8月21日下午,实践团成功抵达浏阳市张坊镇,前往道官冲古法造纸研学馆进行调研。道官冲村曾是远近闻名的“手工竹纸制作村”,其生产的纸品在乾隆年间被官府纳用,享有“贡纸”的美誉。古法造纸研学馆中,还原了当时造纸工坊的场景,令后来的人们得以再览古法造纸技艺的风采。此外,研学馆中还为成员们提供了体验造纸的机会。团队成员们亲手搅动纸浆,然后用滤纸轻轻捞起,一张纸便就此成形。随后成员们在纸张上撒上花瓣和树叶,待其干透,一张穿越千年的花草纸便在成员们手中诞生了。

图为团队成员在研学馆内参观学习。郭敏钰摄

8月22日,中南大学“古纸新梦,共话临湘”实践团再次走进道官冲,采访了当地的非遗传承人黄先生,对当地“非遗+民宿”的经济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在采访的过程中,实践团了解到道官冲的非遗技艺传承并非是一帆风顺,在机械造纸技术的冲击下,古法造纸技艺曾一度陷入困境,但在黄先生及众多志愿者的努力下,成功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更深一步地挖掘了非遗自身的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让非遗文化的内核在这个时代绽放出了新的光彩。

图为团队成员在采访非遗传承人黄建洪先生。郭敏钰摄

8月23日,实践团走进张坊镇乡村振兴非遗就业工坊和五星工艺伞厂,探索当地非遗产业链模式和前景。在非遗就业工坊,成员们在年轻的非遗研学工作者唐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工坊,并在结束后对唐老师进行了采访。实践团了解到,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工坊积极探索“非遗+”的发展模式,旨在将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这些实践,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更让非遗文化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23日下午,实践团前往五星工艺伞厂进行调研,该工厂生产的油纸伞,曾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上面向世界。不同于市面上的普通雨伞,这里的油纸伞不仅是一件避雨的工具,更是艺术品般的存在。它们以天然竹材为骨,细腻油纸为面,经过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匠人对美的追求与坚持。

图为团队成员在五星工艺伞厂内参观。郭敏钰摄

8月24日,实践团前往上洪村党群服务中心,与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开展座谈会。从“空心村”到“和美乡村”,上洪村村干部团队带领村民们做出了许多努力。通过政府引导、村集体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多方协作模式,他们开发了多个非遗旅游景点,如上洪道官冲、上洪湖洋梯田、田溪村磐石大峡谷、张坊村研学基地等,形成了一个集展览展陈、传习生产、研学体验、人才孵化、文创研发、市场推广于一体的非遗生态闭环,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在与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开展座谈会。张蕊供图

张坊镇的成功实践表明,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延续,更是对未来的投资。通过创新性转化和发展,非遗文化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实践团也相信,未来张坊镇将继续深化“非遗+”模式,进一步挖掘和利用非遗资源,在非遗文化土壤之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复兴之花。(郭敏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