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又称“琴”“瑶琴”,是我国最为古老的乐器之一,相传伏羲氏或神农氏 作琴,本为五弦,周文王、武王各增一弦而定为七弦,至东汉时期基本定型,唐 宋以降更为完善。
古琴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承载着极为深厚的文化意义,琴为“八音”之一, 被用于沟通天人的坛庙祭祀礼乐以及和乐众宾的朝廷雅乐中,琴更是士人修身养 性、抒情达志的凭依,被誉为“四艺”“八雅”之首,古琴积淀着诸多圣贤雅士的传 说故事,德行风采,形成了蔚为大观的古琴文化。
故宫博物院的古琴收藏以明清宫廷旧藏为主体,兼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家 调拨、社会征集和捐献等。故宫现藏古琴八十八张,自盛唐迄晚清,年代序列完 整,佳器列陈,可以较为完整地反映古琴的发展历史。
“琴有四美:一曰良质,二日善斫,三曰妙指,四曰正心。”本期展览,我们在 展示故宫所藏珍贵琴器的基础上,又将故宫珍藏的琴谱《秋鸿》还原为可以聆听 的声音,并辅之以相关器物,让我们就此开启 一段与古琴之形、之声、之神的 邂逅吧!
斫琴师沈秀平,系明朝琴家沈太韶及晚清民初古琴大师沈草农的后裔。沈秀 平因童年父母双亡,因此,12 岁辍学。同年,缘起从收音机中听到《流水》 , 便被琴声吸引,心生向往。后便跟师学徒从事木匠,历经九江、山东、大连,后 在北京结缘古琴制作大师姜喜悦、刘鹏等。启蒙伊始,其在琴路上,孜孜不倦、 求学名师,从弹奏到斫琴,再到创立“华国古琴”品牌,满怀敬畏之心,并坚守 初心。
斫琴作为一门传承数千年的传统工艺,集文化、艺术、音律、美学修养以及 木工、漆工等技术于一体。对原材料苛刻、工艺复杂、制作时间漫长,斫琴亦是 斫心,每张古琴均是匠心和智慧的结晶,一张选材精良、制作工艺讲究的古琴, 能历经前年而不腐坏。
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精髓,培植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推动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华国古琴”创始人沈秀平期待广大 琴友光临故宫博物院钟粹宫—古琴馆“大圣遗音”展览会,了解古琴的制作、欣 赏古琴的声韵之美、形制之美、髹漆之美、古雅之美、运指之美。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