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

海菜腔目前传承现状及研究对策调查

2023-08-21 16:07:58   来源:今报在线

“海菜腔”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石屏县,是从异龙湖中的海菜而得名的。并且了在石屏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流传。“海菜腔”主要流传于云南省石屏县,建水县、通海县的彝族民歌,是滇南一方极具特色的原生态唱腔。“海菜腔”又名“曲子”、“大板桨”、“石屏腔”别名“草曲”,它虽然是以汉语为主,但是在其演唱形式上一直保持着彝族的风格,所以“海菜腔”一直以来都由汉族与彝族文化相互交织而成,是彝汉文化的瑰宝。不仅如此,“海菜腔”的演唱形式包含了独唱、对唱、合唱、齐唱等多种表演形式于一体,被誉为“滇版诗经”、与“沙莜腔”“五三腔”“四腔”一起被称为滇南四大腔。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海菜腔的传承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本文主要根据现有文献,海菜腔传承人的口述综合探讨了海菜腔源流特点以及备受关注的传承现状,更由此展开了传承发展的困难所在以及对策方面的思考,旨在维护“海菜腔”这千百年来积累出来的壮丽文化。

民间艺人与群众在海菜腔伴唱下齐跳烟盒舞

海菜腔目前主要靠传统师生传承、当地传习所的集中培训以及依托民俗举办海菜腔比赛来进行。

据笔者查阅众多学者走访的视频影音资料以及圈内人口述,笔者认为即使在如今信息摄取极为容易且丰富的时代,传统的师徒学习方式仍然是当前学习海菜腔的主要方式。

海菜腔之所以更加依托于传统的师徒传承方式与它的演唱方法有很大的关系,海菜腔气息悠长,声调转换变化较大,如果要培养出优秀的歌者这些都需要老师丰富的音乐专业知识和切身实践,更需要长时间的基本功训练,所以老师的作用在海菜腔学习中是不能忽视的存在。通过老师的悉心教导,才能基本掌握海菜腔的演唱技巧,才可以领略海菜腔文化的精髓以及独特的魅力。每年定期举办的“二月初十赛歌会”“六月二十四”“豆腐节”“荷花节”等,是石屏县彝族人民赛歌赛舞的日子,这也是展示本地特有文化海菜腔的重要场合,通过比赛提升海菜腔的知名度,也是海菜腔传承、发展的模式之一。

由上述传承途径笔者发现,海菜腔的传承人以及政府正在凭借自己的努力把这宝贵的,得天独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下去,但是因为众所周知的物质因素以及各种难以克服的问题,海菜腔的传承工作依旧具有很多的阻碍。

图片为民间艺人们在传习所演出

海菜腔是石屏县彝族人民从古至今智慧凝聚的体现,它深深地在彝族人民的生活里扎根发芽,是石屏县彝族人民不可割舍的一部分,更是石屏县引以为豪的优秀传统文化。而现在如何让海菜腔稳定,持久地延续下去是目前传承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结合目前的社会情况,海菜腔与当代流行元素相融合借鉴是可取的,不能把传统文化隔绝在现代社会以外,而要让海菜腔继续活跃在人们的视野,丰富世界的舞台,让海菜腔这一文化瑰宝继续发光发热。

撰稿|高艺珂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