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

安徽省泾县曹氏宣纸传承人曹建勤

2023-03-07 16:46:53   来源:榕城网|0

承工匠之心 ,铸宣纸之门

——访安徽省泾县曹氏宣纸传承人曹建勤

曹氏宣纸,始于宋代,是世代相传的精湛工艺,逐渐成为宣纸中的佼佼者。(在清代,曹建勤的太公就是制作宣纸以为生计,解放后,曹建勤的爷爷曹一清曾是泾县宣纸厂的股东之一,也是当时小岭颇有名气的捞纸师傅,曹建勤的父亲曹人杰13岁开始学习制纸。1980年,曹建勤高中毕业后即随父亲学习制作宣纸,1986年,他创办了紫金楼宣纸厂,3年后又注册“曹氏”宣纸商标。

曹建勤,宣纸制作技艺安徽省代表性传承人、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文化和旅游部《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实验室客座研究员,为了让宣纸的品质越来越好,曹建勤在传承中加以创新,发明了《古法宣纸的制造方法》和《蚕丝宣纸的制备技术》并获得专利。

千秋万代 源远流长

截至目前,曹氏宣纸技术已有二十八代传承人。曹建勤作为第二十七代宣纸传承人,他时刻谨记前人的叮嘱和教导,秉持初心,在宣纸的传承和创新中一路向前,不断增加曹氏宣纸的应用场景。

安徽曹氏宣纸有限公司(安徽省泾县紫金楼宣纸厂)位于宣纸的发源地——风景秀丽的皖南山区宣城市泾县小岭,是国家原产地域保护单位、安徽省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安徽省先进私营企业、安徽省老字号。生产的曹氏牌宣纸为中国十大名纸,也是安徽省著名商标。元朝建立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绘画的繁荣,使得宣纸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宣纸作为画家的基本工具受到重视,极大地刺激了宣纸工业的发展。此外,宣纸制造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宣纸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泾县是闻名于世的宣纸之乡,自小岭曹氏始祖曹大三奠定宣纸基业,宣纸的生产历史已逾千年,对此明、清两代编纂的《泾县志》及小岭《曹氏宗谱》均有明确记载。《泾县志》记载:宣纸为皮料是最佳者,产于安徽省泾县,泾县之宣纸业在小岭村,制此者多曹氏。世守其秘,不轻授人。曹氏牌宣纸沿袭祖传工艺,采用青檀皮和燎草为原料,凭借当地独有的山水资源,手工精制,具有墨分五彩,纸寿千年之特色,是高档字画、装裱、碑拓、经典文献、档案、谱笺的最佳用纸。曹氏宣纸历史悠久,堪称艺术瑰宝,驰名中外。1993年,宣纸在北京国际中国书画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国内外许多著名书画家都给予高度评价,启功、沈鹏先生题写了“宣纸世家”予以鼓励。曹氏生产的珍品宣纸更是受到书画家的青睐,产品行销国内各省市,并出口日本、韩国、西欧等国。四十多年来,紫金楼宣纸厂曾为国家图书馆敦煌残卷的修复、永乐大典的重印以及故宫博物院乾隆花园等建筑物的维修特制过专用宣纸,还为启功、韩美林等书画家定制宣纸。曹氏宣纸还获得宫廷修复的信赖,它们多次为宫廷墙纸修复做出贡献。例如水印帘纹《清明上河图》就是在曹氏技术基础上改良而成的,历时三年多才完成。从工艺角度上看,该画不仅目前是难度最大最为复杂的,也是最具有艺术价值的一幅水印帘纹宣。另外,宣纸厂还尝试恢复失传的“粉蜡笺”等传统名贵宣纸品种的生产,其古法宣纸的制造方法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曹氏宣纸还获得宫廷修复的信赖,它们多次为宫廷墙纸修复做出贡献。目前,曹氏公司生产的棉料、净皮、特净、黄料、玉版等几大类宣纸,规格从三尺到丈八,加工制品有册页、信笺、纸扇、印谱、瓦当对联及各类熟宣和各色洒金、洒银,薄至扎花,厚至四层夹,有白鹿、罗纹、龟纹、极品宣等特殊品种。

荡料

捞纸

知之非难 行之不易

宣纸始于唐代,历代相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此外,泾县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也生产这种纸。宋代时期,徽州、池州、宣州等地的造纸业逐渐转移集中于泾县。当时这些地区均属宣州府管辖,所以这里生产的纸被称为“宣纸”。

正所谓“片纸不易得,操作难度大”,捞纸、晒纸、剪纸是宣纸生产过程中的三大关键工序,也是宣纸制造技艺世代相传中的最主要的技艺,更是决定宣纸成品质量的核心所在。宣纸是由榆树科落叶树绿檀树皮和沙田精选稻草制成的,需分别制备树皮浆和草浆,然后按不同比例混合,猕猴桃汁制成的纸药被添加到不同种类的宣纸中。整个生产过程包括一百多道工序,要掌握这套复杂的技能,不仅取决于师徒之间的传承,还取决于制纸人自身的长期实践和理解。在制作宣纸之前,需要经历一个制作燎皮的过程和一个制作燎草的过程。其中,燎皮生产主要是用青檀树皮加工,包括30多道繁琐的小工序,如剥皮、踩皮、摊晒成燎皮、鞭皮洗皮、漂白成檀皮纤维料等。燎草料制作工序则主要是对沙田稻草进行加工,其中包含了约二十道小工序,如选草、切草,捣草、反复地蒸煮与日晒等直至最终成为白色的草纤维料。这两道工序完成后,就可以制浆配料制作宣纸了。青檀皮纤维材料和燎草纤维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不同类型的宣纸,比例也会有所不同。准备好的材料需要经过筛选、打浆和洗涤,最后制成混合纸浆。这种混合纸浆与适当的水混合,然后加入藤汁,然后经过捞纸、压榨、烘焙、剪纸等工序,纸张的质量和墨汁的渗透效果已经基本确定,成为宣纸。其中,曹氏宣纸使用的沙田稻草的一大优点就是均整性一致,没有草结,青檀皮是三年的青檀树枝,纤维的耐久性好。从造纸学原理来讲,均整性好的长纤维在制作的过程中能促进纤维形成小的云彩花状,使纸面具有合适的孔隙度,有助于纸张润墨性能的发挥。然而,对于作为宣纸来说,这还远远不够。宣纸的标准要求很高,不仅要使纸张柔软、光滑,湿强度,并带有淡淡的竹帘纹,还要手工剪切边缘整洁,纸张表面必须无褶皱、孔洞、沙子、附着物和其他缺陷。因此,还需要对成型的宣纸进行逐一辨别和捡选,再将选中的纸张剪去毛边,盖上印章、过秤、包装等,才能够成为享誉世界的宣纸。

曹建勤仿制澄心堂描金粉蜡笺

谱系

和故宫博物院张旭光老师讨论蜡笺纸制作

在故宫养心殿取样

春耕夏耘 匠心传承

“传承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正是宣纸制作中百折不挠的精神,才使得它世代相传,而生生不息。”曹建勤说。如今,儿子曹立成了曹建勤的“搭档”。除了跟父亲学习宣纸制造,曹立还负责厂里的宣纸销售。曹立说:“我们不仅要了解宣纸 ‘从哪里来 ’,还要把它发扬光大,让这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走下去。”

在科技蓬勃发展、时局风云激荡的时代,如何让文化更好地延续,让文化以合适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这是每个人都需要回答的问题。曹建勤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私人办宣纸厂非常困难。我是县里第一个办宣纸厂的个体户,当时为了一个营业执照的审批,不知道跑了多少路。”他认为文化虽然无形无色,却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何去何从。宣纸在民间的传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希望国家政府越来越重视宣纸的传承,出台保护宣纸传承宣纸的相关政策,让更多年轻人走进宣纸文化,了解宣纸文化,传承宣纸文化。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曹氏宣纸文化,展现宣纸技艺和成品,曹建勤计划打造一间属于自己的艺术馆。同时他也会巧借创新活水,为文化拂去历史的尘埃,顺着时代的潮流扩大宣纸的应用范围。

发明专利(古法宣纸的制造方法)

在从前,人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工匠,而关于他们的记载却实在不多,他们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在岁月里凝练出经验再转化成每一个精巧的细节。在聊到这门技术需要多长时间学成的时候,他说:“宣纸制作的整个过程需要100多道工序,从原料到成品的制作周期至少一年多时间。正是因为对技艺要求严苛,宣纸才具备了易于保存、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国之瑰宝”“纸寿千年”之誉。普通学徒三年就可以学成,但真正的技术更多的还是靠自己领悟,如果没有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花再多的时间都是学不成的。”

曹建勤,与无数个大国工匠一样不断超越自我,不忘初心,善于思考。他不断重复做一件事情,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他用执着的信念、持之以恒的付出创造出中华历史的辉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曹氏宣纸会被更多人了解,也会在传承的路上越走越宽。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