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

中国牙雕艺术大师李春珂

2023-02-06 16:40:03   来源:财讯界|0

暑来寒往初心不变,一刀一刻守艺牙雕

——访中国牙雕艺术大师李春珂

李春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象牙雕刻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特级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北京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城市学院工艺美术学部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牙雕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基本规范编制专家组专家,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等社会职务。

他对象牙雕刻艺术一往情深,从业数十年,砥砺深耕,擅长牙、竹、木、角雕刻。其作品最大特点是将绘画艺术融入雕刻作品之中,注重形神兼备的效果,重在表现神韵。李春珂在继承了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的造型语言和审美理想的同时,还独创牙雕“造型洗练,气质古雅”的艺术风格,以娴熟的牙雕技法生动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在继承中国传统中不断探索,这也使得他的作品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也极富个人特色。

宝相花熏——猛犸象牙+景泰蓝 李春珂 王秀珍

自在观音,猛犸象牙+雕漆 李春珂 谢立子

释迦牟尼佛,猛犸象牙+银

鼻烟壶,猛犸象牙

初心所向,事在人为

象牙雕刻,是指使用象牙材料制成的雕刻工艺或者象牙制品,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技艺,主要分为实用器具、首饰、装饰摆件等。斗转星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至清代,象牙雕刻的生产地以广州、苏州和北京三地为主。而在北京,牙雕是为“燕京八绝”之一,曾被称为京城工艺美术“四大名旦”之首。其历史之悠久,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其珍贵程度和艺术价值,我们从辽、金、元、明、清历代帝王都把其作为皇家珍品来看待便得以窥见。北京牙雕以工艺精湛、造型优美、装饰华丽的艺术风格著称,以仕女、人物、花卉等方面题材见长,其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充分发挥了象牙细腻的质感。

初识、钻研、热爱、创作、传承……白云苍狗、岁月悠悠,数十年的时光里,李春珂都与这门古老的技艺同频共振。

“我在学校很喜欢画画,当时给我安排的职业正好是雕刻行业。当时我进到北京象牙雕刻厂的时候才15岁,人事科的科长说你不够年龄,等于还算是童工,她说得请示厂长,老厂长一说初中毕业我也没地方去,国家给分配到这儿了,就说你愿意学吗?我说愿意,就收了。”1964年,这便是李春珂与象牙雕刻的初识,一句愿意,李春珂就坚定初心,在象牙雕刻这门工艺上扎根了五十余年。197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特种工艺系。1983年,在西北大学“汉唐工艺研修班”学习。先后师从于工艺美术大师杨士俊、孙森,学习花鸟、人物等象牙雕刻技艺。21岁时,带徒弟,成了厂里年纪最小的师父。2006年初,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13年,获得第二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看似风光顺利的背后其实也掩藏着数不胜数的血泪与辛酸。

每天6小时学实际操作,2小时学习绘画。这是李春珂刚学习象牙雕塑时每天的常态。世人的误解,时代的危机,这是李春珂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中不断遇到的挑战与变化。

1989年10月,第七届《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协议》缔约国大会开会决定:禁止国际间的象牙进出口贸易,以拯救非洲大象。中国是通过决议的成员国之一,主动遵守决议,于1990年初停止进口象牙。2017年12月31日,我国全面停止了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有序停止商品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的通知》指出:“积极引导象牙雕刻技艺转型。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后,文化部门要引导象牙雕刻技艺传承人和相关从业者转型。对于国家级、省级非物质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抢救性记录,留下完整的工艺流程和核心技艺等详细资料......对象牙雕刻技艺传承人,引导其用替代材料发展其他牙雕、骨雕等技艺”。接二连三的打击让象牙雕刻行业陷入前途未卜的境地。昔日的创汇大户, “一个牙雕厂顶半个首钢”的荣光从此不复存在。

令行禁止,事在人为。在厂里很多技师都纷纷转行,员工数量锐减,传承面临着无人为继的困境时,李春珂选择坚持他所热爱。为此他辗转奔波,在变化中寻求万全之策。

“绝对不能让牙雕这个行业灭亡,毕竟是中国文化。母亲的文化不能丢,文化的本源不能忘!”这是他真切的期望。“牙雕使用的象牙原材料,全部是由联合国给予配额,每一根象牙都有备案。从他进入北京象牙雕刻厂开始,所使用的每一根牙料,都是国家林业局批下的,配有大象的死亡证明,证明所使用的牙料,来自于自然死亡的大象。”每每面对采访报道,他都致力于澄清对象牙雕塑行业的误解。“我们从事牙雕的人,作品中大多会涉及宗教题材,不愿意杀生。如今,因为象牙材料的稀少,我们也会采用替代品,如猛犸象牙。最后一批猛犸象大约于公元前2000年灭绝,古象死亡后,象牙大量出土,因为已经在地下埋了数万年,象牙的表面被侵蚀,容易开裂,但是其内质和象牙基本一致,可以代替象牙材料。触类旁通,我们也会做一些骨雕、竹雕等。”这些年他也在不断寻找,尝试在转机中把握新出路。

李白

吹箫侍女

闻香仕女

冠代流传

匠心独运,道在日新

“象牙雕刻的创新和传承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对于象牙雕刻的理解,我认为应看重其内在的感染力,而不是‘表皮’的形式。人物雕刻其实就是刻画内心世界,这样的作品才耐品、耐看、耐回味。”李春珂老师如是说,而这也是他这些年一直在践行的原则。

在北京象牙雕刻厂工作的日子里,还是少年的李春珂有幸成为了杨士俊的徒弟。“应将牙雕作为艺术而不是简单地看作工艺去钻研”在杨士俊的启示下,李春珂领悟到,要想做一流的牙雕,一定要钻研中国传统文化,博闻强识而眼界高远。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他的创作理念也在不断学习的道路上升级更新。1983年,进入西北大学“汉唐艺术研究班”学习的李春珂,对象牙雕刻开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此他进行了一次技与艺的升华,从以往一味地追求表现技巧、注重形式蜕变为注重作品的简洁和意境。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多年的沉淀与深刻理解,不仅让李春珂探明自己的目标方向,有着自己孜孜以求的艺术境界,也成就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以简洁而概括的艺术语言恰如其分地雕刻,少修饰,重韵味,以形写神,删繁就简、含而不露,将传统绘画艺术巧妙地融入在作品,以清新、自然、生动的手法表现“简洁”而不“简单”的文化内涵。使得其作品独树一帜,大气威严,浑然天成,富有个人特色。

“中国的艺术不是写实的艺术,而是写意的艺术,只有把中国艺术的根和魂抓到,沿着这个方向去发展,才是正道。”他的牙雕作品《韩熙载夜宴图》一如既往地贯彻着他的理念。这不仅是他艺术创作的一次重要尝试,还将他多年来的不断创新和艺术大成体现的淋漓尽致。《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原画全长335.5厘米,宽28.7厘米。它再现了唐末宋初官宦生活的场景,包括家具、娱乐、服饰等等内容。“一只象牙的体积就这么大,尺寸外延有限,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创作,而且要做好很不容易。因此,一件好的作品,一定要认真构思、巧妙设计,掌握寸毫之间的拿捏非常重要。”画卷直,象牙弯;画宽窄一致,而牙料粗细不一;画为平面,雕为立体。合理的布局,复杂的表现内容、材料比例的贴合,整体韵味内容的协调统一,这些都是李春珂在创作中遇到的难点,也是他得以不断创新的突破点。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心无旁骛,制心一处。为雕刻《韩熙载夜宴图》,李春珂他翻阅资料,用心揣摩,绞尽脑汁,将繁多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在象牙上“以小见大”地表现出来。利用材料和空间视觉的不同,拓展象牙的空间感。发挥象牙上每一道裂痕的作用,让其恰如其分地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

十年一剑,百年回关,最终在2002年10月,专家组认定《韩熙载夜宴图》为珍品,并给出这样的评估意见:“作者为发挥柔润的牙料质地之美感,并弘扬民族文化,运用简练的明式雕刻手法,以表现人物神态细腻传神,打破了以往常规模式,别出心裁,匠心独运,注重整体效果和画面韵味,在艺术上、技术上获得了空前成功。”

“到今天为止,我已经做了整整58年牙雕,却从来没有觉得厌烦过。”从业数十年,面对误解,面对变化,面对危机,李春珂始终与象牙雕刻行业共进退,他奔走呼吁的是让大家一起努力,切实地帮助象牙雕刻行业走出困境;他倾尽一生,全力守望的是国家非遗牙雕的传承与未来。创新与传承是传统艺术永恒的主题,相信在李春珂的坚守与引领下,象牙雕刻将能走向大众化、走向世界化,走向明媚的未来,任时代更迭任代代相传。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