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宝红果映朝霞 ,生态绿蔬绘晚翠
——访浦江仙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石新法
在当今世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消费模式的变化,食品安全和营养价值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果蔬嫁接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农业实践,不仅能够提高作物的抗病性、适应性,还能增强其营养价值,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在这一社会大背景下,浦江仙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成为果蔬嫁接技术的先行者和实践者。浦江仙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是一家以果蔬研究、农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核心业务的现代化农业企业。公司依托于浦江县同乐家庭农场,占地面积106亩,拥有现代化的智能玻璃温室和先进的农业生产配套设施,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产品品质的提升。在仙宝的背后,有一位对农业充满热情和创新精神的领导者,资深的农业从业者,高级农艺师,浙江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石新法。这位资深的农业从业者,以其对果蔬嫁接技术的深刻理解和不懈追求,带领公司在农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传奇,更是现代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缩影。
绿意萌新枝 红果耀晨曦
石新法的故事始于1967年,他出生在浙江省金华市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像许多60年代出生的农村孩子一样,石新法在初中毕业后选择了外出打工,希望能够在城市中寻找更多的机会和可能。多年的打工生涯,让他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生活经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和生活的考量使他最终选择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在2008年以前,石新法的生计主要依靠废旧塑料加工粒子半成品生意。在当时,这样的生意能够带来不错的收入,但石新法心中始终有一个隐忧:这个行业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他深知,长期从事这样的行业,不仅对环境造成破坏,也难以为继。因此,他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够兼顾环保和经济效益的新行业。一次偶然的海南之旅,成为了石新法人生转折点。在海南的街头,他看到了当地农民在售卖人参果,这种外形奇特的水果激发了他那神奇的想象力。他想到,如果能通过嫁接技术培育出一种长得像人形的人参果,那将是多么稀奇和吸引人的产品。
这个想法如同一颗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最终促使他决定放弃废旧塑料生意,转而投身于农业领域,开启了一段全新的旅程。从2008年起,石新法开始四处向专家学习请教,不断进行技术培训。他最终成功将枸杞与普通人参果进行嫁接,用杂交后的苗木进行种植。在利用科学技术与营养素调节的过程中,他让椭圆形的人参果长成了“葫芦娃”外形的“人参果娃”。这一创新成果不仅让他在农业领域崭露头角,也成功将培育成功的人形人参果推向了市场。当时,石新法的人参果因其独特性卖到了200元一个的高价。然而,市场的竞争是残酷的。很快,一些种植户开始模仿生产“葫芦娃”,他们用模具套在葫芦上,生产出外形相似的产品。这些仿冒品不仅削弱了“人参果娃”的市场独特性,也严重冲击了其高价值的市场定位。石新法意识到,他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以保持其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在这一困境中,浦阳当地一位种植西红柿的老农人给了石新法新的启示。老人提到,西红柿虽然经济效益好,但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青枯病的影响导致植株枯萎,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番话激发了石新法的思考,他开始探索是否可以利用枸杞嫁接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他开始查阅大量资料,进行市场调查,并走访农业科研部门,在植物分类学上,西红柿与枸杞是同科不同属的物种,虽然西红柿与枸杞同科,由于前者是草本植物,后者是木本植物,是远缘嫁接,两者植物间具有排异,不亲和,而且从未有过先例,因此,在技术上解决嫁接成活率的问题是一个突出的技术难题,针对目前现有技术中的难点和缺陷,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探索,最终获得了一种解决两者间相互亲和力的技术方案,一举打破草本与木本在远缘嫁接上的排异与不亲和力,为枸杞嫁接西红柿的可行性提供了技术依据。在研究和探索的慢慢路途中,尽管面临家人和朋友们的极力反对,以及经济上的巨大困难,石新法仍然没有放弃,反而顶着千斤重担,迎难而上。他
坚信,通过科技创新可以解决西红柿种植中的难题,并创造出新的市场机会。每当遇到技术难题,他总是能够得到科研院所人员的耐心解答和热心帮助。经过无数次的嫁接试种和失败,石新法终于在10000株试验苗中成功培育出2株枸杞西红柿苗。2014年,石新法成功培育出了具有抗旱、抗寒、抗病害能力的枸杞西红柿新品种。这种新品种的枸杞西红柿不仅抗青枯病,而且植株由一年生变成了多年生,极大地提高了种植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石新法继续试种和改良种植方法,经过两年多的时间,总结出了一整套枸杞西红柿配套种植生产技术。
科技结硕果 示范显成效
浦江县同乐家庭农场,这个由石新法在2012年亲手打造的农业明珠,如今已成为省、市、县三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典范。农场占地面积逾106亩,致力于果蔬研究与农业生产,以其坚实的基础设施和优越的环境条件,为农业科学实验和新品种研发提供了理想的温床。农场内一座1100平方米的现代化智能玻璃温室拔地而起,其内部布局合理、设计科学,成为农业生产配套设施的亮点。这座温室不仅是农场的骄傲,也是科研合作的桥梁。石新法与浙江大学、山东青岛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等知名科研院校,以及浦江县农业局等技术单位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些合作伙伴为农场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后盾。2016年,同乐家庭农场在技术创新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成功为枸杞西红柿嫁接技术申报了专利,标志着农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作为浙江省首个枸杞西红柿新品种的种苗培育与种植基地,同乐家庭农场不仅是浙江省蔬菜产业技术团队的示范基地,也是浙江省现代农业科技的展示窗口,更是农业农村部信息入户工程的核心推广基地。同乐家庭农场的创新技术项目,利用枸杞培育西红柿苗,以其卓越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在2017年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中荣获优胜奖。紧接着,在2018年浙江省第五届农村创新创富大赛中,该技术项目再次获得银奖,进一步证明了其在农业领域的价值和影响力。
相较于传统西红柿,枸杞西红柿以其卓越的品质和全面的营养特性脱颖而出。经过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及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的权威检测,枸杞西红柿的营养成分显著超越了普通西红柿。具体来说,每100克枸杞西红柿中枸杞多糖的含量高达0.73克,钙质含量为8.27克,维生素E的含量为1.113克。更引人注目的是,枸杞西红柿中微量元素硒的含量是普通西红柿的19倍,每1000克枸杞西红柿中含有0.197毫克的硒,这一特点使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富硒食品。同时,枸杞多糖的存在,对于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老年人群的抗衰老都有着积极的健康效益。枸杞西红柿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其出色的抗病能力,这使得其果实口感更佳,品质上乘,且产量保持稳定。这些特性不仅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也吸引了众多本地及国际的西红柿种植者前来考察和学习,他们对这一新品种的潜力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寻求引进种植。枸杞西红柿的成功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健康、更美味的选择,也为农业种植者开辟了新的增长点,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技术创新被视作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浦江县同乐家庭农场紧跟这一理念,将自身的业务重心放在了种苗培育上,并辅以部分鲜果的销售,以此作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策略。石新法深知,要增强新品种的市场影响力,关键在于种苗的广泛繁育与推广。因此,农场依据市场的需求动态,逐年扩大枸杞西红柿种苗的生产规模。在产品大规模进入市场之前,石新法认识到,为了使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必须赋予其一个鲜明的品牌形象。
基于这样的考虑,他成功注册了“仙宝”商标,以此作为枸杞西红柿苗木的统一标识。他致力于将高品质、纯正可靠的种苗提供给广大种植者,确保他们能够获得最佳的生长效果。同乐家庭农场采取了一种创新的经营模式,即“基地+农场+农户+公司+市场”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模式。这种模式整合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种苗培育基地到农场管理,再到农户种植、公司运营,直至最终的市场销售,形成了一个闭环的产业链条。通过这种模式,同乐家庭农场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合作伙伴和种植者创造了更多的价值,推动了整个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田园织绿梦 共富绘新天
在推广品牌方面,石新法坚信没有什么比得上消费者的口口相传。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枸杞西红柿之歌》,这首歌曲由江苏的一位种植大户委托创作并演唱,用以表达对石新法深深的感激。这首歌在种植者之间迅速传播,成为了一种非官方的品牌宣传方式。石新法深知,市场是衡量产品质量的最终裁判。只有产品本身足够优秀,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如果产品本身不过硬,那么所有的宣传都将是徒劳无功,如同空中楼阁一般。因此,他始终将提升产品质量作为首要任务。他的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使得那些通过他的帮助而获得实际收益的种植户们,愿意自发地成为产品和技术的传播者。这种基于信任和效果的推广方式,使得浦江县同乐家庭农场的枸杞西红柿苗木不仅在浙江省内广受欢迎,还远销至云南、海南、江苏、山东等多个省份,建立起了一个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这种基于实际效果和用户满意度的推广策略,为农场带来了持续的市场扩张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真正的富裕不是个人的财富积累,而是整个社区的共同繁荣。石新法深知这一点,并将其作为行动的指南。他认识到,农场的发展不仅能够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还能成为推动周边地区脱贫致富的引擎。在农场基地的运营中,石新法积极吸纳当地的贫困劳动力,为他们提供稳定的工作岗位。这不仅解决了农场的人力资源需求,更重要的是,为这些家庭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石新法还致力于传授枸杞西红柿的种植技术,帮助这些农民掌握一门新的生计技能。通过这种方式,他不仅帮助他们摆脱了贫困,还为他们打开了增收的大门,实现了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这样的做法不仅让农场与当地社区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也为农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石新法的这种双赢策略,既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为农场的长期发展注入了活力。通过这种方式,石新法和他的农场成为了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社区繁荣的重要力量。
放眼未来,石新法的愿景是构建一个全国性的生产网络,利用枸杞培育西红柿苗,实现合同制销售模式。这种模式将确保苗木、基地、产品和销售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推动种植向规模化、现代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他期望通过这些努力,让枸杞西红柿这种绿色、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农产品成为千家万户餐桌上的常客。此外,石新法还计划与科研机构携手,探索青菜萝卜、马铃薯西红柿等高效农业作物的研究。这些合作项目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农业效率,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这些前瞻性的计划和合作,石新法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的进步,同时也为社会带来更加健康、环保的食品选择。
农业不仅是土地与作物的简单结合,它是一个充满潜力、创新和希望的领域。在这里,每一位农民、每一个农业企业都是变革的参与者,他们的故事和努力共同编织成农业发展的宏伟篇章。石新法在农业科技领域的探索和实践,证明了他不仅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位行动者。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如何将一个简单的想法转化为影响深远的创新实践,他的成功案例激励着更多的农业从业者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共同书写农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