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正值传统小年,长安霓裳里汉服文化街区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独具韵味的小年传统文化活动在此盛大启幕。整个街区张灯结彩,古色古香的建筑与飘扬的红色灯笼相互映衬,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氛围,仿佛将人们带回到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古老长安。
活动现场,嘉宾云集,群贤毕至。西安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商子雍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樊建国老师、陕西省民协副主席、民俗专家王智老师,以及陕西省传统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郑欣老师等一众文化界知名人士,与长安霓裳里管理团队齐聚一堂,共同为这场文化盛宴添彩。
小年,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祭灶、扫尘、吃灶糖、写对联等诸多饱含文化底蕴的传统习俗。为了让现场游客和市民深入领略小年传统习俗的魅力,文化学者们依次上台,凭借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研究,生动地分享了小年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背后的文化内涵以及各地独特的庆祝方式。现场听众们全神贯注,沉浸在这一场知识的盛宴中,互动环节更是气氛热烈,大家踊跃提问,与学者们积极交流,共同探讨传统文化的魅力。
王智老师别出心裁地为嘉宾和厨师代表赠送扫帚,以“拂尘”这一极具仪式感的行为,寓意着辞旧岁、迎新年,同时细致入微地讲解民间祭灶的习俗,从祭灶的起源、祭灶神的贡品,到其中蕴含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让大家对这一传统习俗有了全新的认识。随后,陕西省传统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郑欣老师代表促进会,向长安霓裳里赠送了由陕西省书协副主席吴福春书写的一米大“福”字。当这幅笔力刚劲、墨香四溢的“福”字亮相,现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喜庆热闹的氛围中,为新的一年送上了最美好的祝福。
在庄重而温馨的小年祭灶环节,众人齐声吟诵“手捧清香拜灶王、烟火人间皆安康,保家护宅赐吉祥,幸福绵延福寿长”的敬语,声音整齐而洪亮,在街区上空久久回荡。大家怀着诚挚的心情,依次上香,眼神中都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和睦、幸福安康。祭灶仪式结束后,工作人员为现场游客分食灶糖,小小的灶糖在口中化开,甜蜜的滋味不仅是传统美食的味觉享受,更传递着浓浓的年味和对新年的美好憧憬。
此次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汉服爱好者、外国留学生纷至沓来。身着精美汉服的人们穿梭在古雅的街区中,构成了一幅穿越时空的美丽画卷。在活动中,市民游客与留学生们体验非遗文化,编中国结时,手指灵巧穿梭,感受传统手工艺的精巧;欣赏秦腔,被那高亢激昂的唱腔和独特韵味所震撼;包饺子时,认真学习包饺子的技巧,体验中国饮食文化的乐趣;写福字时,一笔一划,满怀对中国文化的好奇与喜爱。这种热闹的氛围,极大地增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而留学生的参与,更是见证了传统文化跨越国界的魅力与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此次活动中的文化学者们不仅为游客带来了丰富有趣的小年文化习俗展示,还围绕如何借助古都西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旅产业创新发展、释放消费潜能展开了深入探讨。现今,人们对汉唐服饰的喜爱超乎想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符号,如何将这一文化IP进行深化与延续性发展,成为了讨论的焦点。
长安霓裳里作为汉服文化的交流地、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一直以来都以其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吸引着八方来客。这里不仅有上百家汉服妆造店铺,各种风格的汉服应有尽有,还有众多陕西特色美食,让游客们在欣赏精彩活动的同时,还能品尝地道的陕西风味,通过舌尖上的体验,进一步感受三秦大地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
未来,长安霓裳里将继续秉持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初心,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不断拓展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同时,借助古都西安得天独厚的条件,不断探索创新,吸引更多游客来到陕西、留在陕西。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传统文化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