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

固东镇—古代历史纪要

2025-01-14 14:49:29   来源:今日热点网

春秋至元朝

固东出土的万家坝型铜鼓(2000年10月 摄)

春秋 春秋末,云南大部分地区处于“编发左衽,随畜迁徙”的原始社会,滇西和滇中的平坝地区 已出现青铜文化。1981 年 7 月,在固东镇(当时为固东区)二龙山出土了一面春秋时期的“万家坝型” 铜鼓,为目前腾越文化可追溯的最早历史。

秦时 腾冲为嶲唐部族活动区域。

西汉时 称滇越国(又称乘象国),属益州郡。西汉元封六年(公元前 105),滇西开凿“博南道”, “西南丝绸之路”形成。

固东江东出土的大量古代兵器(2002年10月 摄)

东汉永平十年(67) 汉王朝以巂唐为治所,设立益州西部属国。

东汉永平十二年(69) 在怒江以西地区置哀牢县,属永昌郡,直至魏晋。

蜀汉建兴三年(225) 诸葛亮南征,吕凯被封为云南太守。 隋朝 腾冲属益州濮部(又记朴子部族)。

唐南诏时期(779 ~ 937) 为越赕地,属永昌节度。 大理段氏时期(938 ~ 1003) 置“软化府”。

大理段氏后期(1096 ~ 1253) 设腾冲府。

元宪宗三年(1253) 设腾冲府,隶属大理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 腾越州改腾冲府,置顺江州及腾越、越甸、古勇 3 县。顺江州府设在顺江 街坡头安心寺附近,下辖现在的固东、马站、明光、滇滩、曲石、界头六个乡镇区域、北方曾管辖到了 现缅甸域内的江心坡地区。

至元十七年(1280) 3 月 7 日(农历二月初五) ,忽必烈诏纳速剌丁将精兵万人征缅国。以后又 数次发动征缅战争,并设缅中行省。腾冲设立征缅招讨司。汉族、回族等众多征边将士陆续落籍滇西各地。

至元二十五年(1288) 罢州县,府如故。撤顺江州及藤越、越甸、古勇 3 县。仍设腾冲府, 隶大理路。

明朝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洪武帝给固东柳姓诰命状

洪武十四年(1381) 朱元璋诏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左右副将军, 率步骑三十万征云南。 次年闰二月,明军进驻永昌,分兵定腾越。

洪武十五年(1382) 傅友德、沐英、蓝玉等攻克大理, 分兵定腾越,腾越各边境要地,均派兵驻守,

固东也进驻大量军人。

洪武十九年(1386) 农历九月初七,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屯田云南。随着明王朝大力实行军屯、民屯、 商屯,大批中原军民移居腾冲。西平侯沐英奏准在腾越实行军农合一的屯田制。腾冲全境共有二十九个屯。 固东区域内有:谷栋屯(固东街)、赤石屯(江东、爱国)、马站屯、丘坡屯、顺江屯、甸苴屯、罗香寨屯、 鸡茨平(坪)屯等 8 屯。

永乐元年(1403) 腾冲始置守御千户所,属金齿军民指挥使司,同时派官兵驻守江东石门。

大量汉族军人与家眷进驻腾冲,实施军屯、民屯, 固东小甸、顺江、江东等地驻有屯军。8 月腾北地震, 震毁民房无数,人畜死伤无数。

正统二年(1437) 李贤自南京奉调腾平乱,正统八年定居上顺江,为李氏本支系到腾一世祖。 明正统三年(1438) 麓川思任发叛乱,固东顺江、江东石门驻军为叛军残杀。

正统十年(1445) 改腾冲守御千户所为腾冲军民指挥使司,隶云南都司,兼辖屯田,腾冲全境共 有二十九个屯,固东设马站屯、丘坡屯、顺江屯、甸苴屯、罗香寨屯、鸡刺坪屯等, 后设谷栋屯。以“屯” 为单位的军屯,促进了固东的社会经济发展,维护了边关稳定。

成化二十三年(1487) 甸苴私塾先后兴起,授学点有徐氏宗祠、荥阳宗祠、百亩老学堂、坝头李 姓公房等学堂。

固东出土的长把青铜釜(2000年10月 摄)

正德元年(1506) 建盖刘氏宗祠。

万历十一年(1583) 6月,固东西沙河和东河泛滥,河上的所有桥梁被冲毁,淹没良田数百亩, 人畜溺死不计其数。

万历二十二年(1594) 云南巡抚陈用宾设八关七隘于腾冲,留兵戍守,募人至暹罗约夹攻缅。设

屯田驻兵戍边。

立于万历八年(1580)位于甸苴社区荥阳村的草场判词碑

崇祯十二年(1639) 4 月,大旅行家徐霞客从腾冲城行至固东,在《徐霞客游记》中详细记述了 固东的人文、地理、风情、物产等。

清朝

康熙二十年(1682) 始建龙华寺,建有斗母阁、观音殿、老君殿。 雍正三年(1725) 和平开始在宗堂里办私塾。

乾隆年间(1736 ~ 1795) 兴建西岳宫。

乾隆十四年(1749) 春,在江口谷、赵两姓人家中间地带修建文昌宫,有瓦屋四间。

乾隆二十八年至乾隆三十四年(1763 ~ 1769) 清王朝四次发动征缅战争,腾北被卷入战事。

乾隆三十五年(1770) 3 月 21 日(农历二月二十五日) ,乾隆皇帝敕谕军机大臣等:“缅甸贡表 一日不至,沿边货物,一日不可令通。”腾北要道呈封闭状态,贸易停顿。

乾隆四十年(1755) 州属营汛三,固东营,兵房九十三间,千总署一所,外委署一所。

乾隆四十年(1775)六月 腾冲设镇,共辖绿营兵 6500 名。固东设营,有兵房九十三间,千总署一 所,外委署一所。清道光年间设练,雍正年间设谷栋汛(设把总 1 员、兵 50 名)。

乾隆四十五年(1780) 在西岳宫兴办义学。

嘉庆元年(1796) 爱国乡绅段进文、黄三才、赵开仕等人借助江东庙创办“江东庙私塾小学堂”, 承办者为“学东”,管理为“学东制”,教学内容为《三字经》《百家姓》,初办时有学生 10 余人,高 峰时达 100 余人。

嘉庆十九年(1801) 在海坝南北两侧建标杆 2 棵。 道光元年(1821) 新建龙华寺的玉皇阁。

道光二年(1822) 改屯田制为练田制。腾越厅,属永昌府,辖 18 练,领 7 土司地。固东一带为大 西练。

道光十年至十二年(1831 ~ 1833) 张家寨、坝头皮影戏班子开始演唱皮影戏。

咸丰六年至同治十三年(1856 ~ 1874) 爆发了以瑞滇云峰乌索坝为主体的咸同腾北回民起义, 史称“咸同战乱”。

同治年间(1862 ~ 1874) 因兵燹,和平西岳宫和标杆被毁。后西岳宫得守备蒋相玉等倡导,将其修复。 同治十二年(1873)5 月 杜文秀起义军所属的腾冲区域,被清军攻破而退踞云峰乌索坝时,甸苴

高松树部分回民应柳映仓将军之令,到乌索集中对抗清军,于同治十三年(1874)四月初九日战乱中多 数惨遭官军镇压。

光绪二年(1876) 复设防汛员兵,固东汛设把总一员,兵五十名,分别驻守石门和天生桥,清咸 丰年间在郑家营、先锋营驻兵。

光绪七年(1881) 甸苴观音寺因火灾重建。

光绪二十六年(1900) 大西练四学堂分别改名为:经德学堂、龙泉学堂、新安学堂、松峰学堂。

民国时期

民国29年(1940)的固东土地证

民国元年(1912) 2 月,李根源电请云南军都督府,改腾越厅为腾冲县,并设腾冲府。由城、镇、 乡议事会选举董事会为自治组织的执行机关,各乡设乡董 1 人,乡佐 1 人。

李根源题甸苴完小“学在新民”匾(1947)

3 月,腾冲县知事黄谦下令,以折回银两的办法收征辛亥年秋粮。 同年,参与腾冲县开展的撤小脚、剪辫子、禁赌运动。

民国二年(1913) 清末贡生徐自安在新河小学堂旧址开办“天水小学堂”,初期学生 60 余人;同 年甸苴徐文广、寸发春、李含章等在甸苴三教寺(现在的校址)办“甸苴国民小学”。

民国十年(1921) 和平发生山林火灾,烧毁林木 170 多亩。

民国十四年(1925) 中顺江乡贤蒋正春、胡加海将安心寺小学堂及村寨私塾集中至顺江西岳宫创 办“下大西两级小学”。

同年,“江东庙私塾小学堂”更名为“上大西高等小学”,并迁往圆通寺。

民国十八年(1929) 撤练设乡,实行省、县两级制, 腾冲县下设 5 区、34 乡、5 镇、1251 个自然村, 固东时为江龙镇(河头、爱国、江东) 、新民乡(甸苴)、罗坪乡(罗坪、小甸) 、顺江乡(和平、顺利) 为第四区管辖,区公所设于固东街关帝庙(现固东供销社内) ,后迁安心寺。全区 9722 户,54400 人, 占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设区长 1 人(第四区首任区长为郑映庚),助理员 3 人(古永、明光、瑞滇 片区各 1 人),秘书 1 人,区丁若干名。

民国十九年(1930) 11 月,腾北一带发生 6.5 级地震,烈度九度,瑞滇、固东、明光墙倒屋斜不计其数, 震情较重。

同年,“下大西两级小学”改名为“腾冲四区区立第一高等小学”。

民国二十年(1931) 9 月,县政府在各区设区公所。

同年,在小学五、六年级中实行童子军训练。在腾冲四区区立第一高等小学举办颇具规模的大西体 育运动会,县城的五属联合中学也派代表队参加。

民国二十一年(1932) 蒋恩洲等集股开采固东铁窑山铁矿。

同年,小甸乡贤郭尚进、郭尚庭从罗坪请来塾师王从富在大寨子办小甸第一所私塾。

民国二十二年(1933) 甸苴国民小学改名为“新民小学”。

民国二十三年(1934) 上顺江乡贤李应芳等倡导,将和平海坝两棵标杆修复,并立《重修标杆记》 石碑。

民国二十四年(1935) 西练一乡绅与县盐业公司在固东街设盐局,垄断盐业,致使盐价高涨,民 不聊生,怨声载道,甸苴乡绅发动民众到固东街示威游行,强烈要求推翻盐业垄断,获得成功。

同年,顺江西岳宫的“腾冲四区区立第一高等小学”更名为“三益镇中心小学”。

民国二十五年(1936) 年内,修建苏家桥。

同年,修筑北起天生桥、南通腾冲县城的公路。

民国二十六年(1937) 实行练甲制,区、乡(镇)建制不变,乡(镇)下编组保甲,改闾、邻为保、甲;以户为单位,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保设保长 1 人,副保长兼户籍长 1 人,保丁 1 人,甲设甲长。 同年,李根源先生书写“顺江故州”刻石,立于西岳宫。

民国二十七年(1938) 12 月,根据云南省财政厅的布置,固东开展清丈田亩工作,并颁发清丈执照。

民国二十八年(1939) 民国政府实行区、乡、保、甲制, 腾冲设 5 区、25 个乡、5 镇、253 保、2715 甲。 固东为第四区管辖(区公所设安心寺), 辖 2 镇 5 乡。三益镇(原新民乡、顺江乡、三联乡)、江龙镇(河 头、爱国、江东)、以及兴华乡(云华)、亚坪乡(罗坪、新河小甸)、瑞滇乡、明光乡、古永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 7 月,设立乡中心学校和保国民学校,施行“政教合一”,乡长兼任中心 学校校长、保长兼任保国民学校校长。

民国三十年(1941) 大西练乡贤蒋恩丞(字云峰),与当地绅士积资筹款在固东圆通寺内创办腾 北第一所中学,取名“华南中学”,招收固东、明光、瑞滇、界头、古永等地的学生。华南中学共招收 学生 96 人,分为两个班学习,一个初中班,一个预备班,全校有教职工 11 人,校长段凤峨(爱国段家寨人)。

同年,爱国“上大西高等小学”改名为“东坪镇第一保国民学校”。 民国三十一年(1942)

1 月,腾冲田赋粮食管理处,呈请财政部及云南省田赋粮食管理处核准,在固东街设立田赋粮食经征 分处。

5 月 10 日下午 2 时,日军第 56 师团 146、148 联队“黑风部队”292 人侵入腾冲城,腾冲沦陷。腾 冲沦陷后,新寨的“新寨小学堂”、新河“天水小学堂”、爱国“东坪镇第一保国民学校”、顺江“三 益镇中心小学”“甸苴新民小学”相继停办。

5 月,国军第 71 军预备第 2 师师长顾葆裕率第 5、6 团渡怒江进入腾冲,打游击,伺机收复失地。

6 月,预备二师在江苴成立腾冲临时县务委员会,辖三个联乡办事处。第二联乡办事处辖:瑞滇、三 益、城堡、中和、云华、东平、古永、小西等。第二联乡办事主任蒋恩洲,副主任梁正中。

7 月,腾冲抗日县政府成立,恢复旧区制。 8 月,腾冲县政府下令实施凭证通行制度。

9 月中旬, 日军向腾北地区首次扫荡。远征军预备 2 师在双山伏击日军,歼敌大队长三井以下日军 100 余人。敌机 7 架在腾冲机场降落。同期,日军侵入甸苴,盘踞 9 天。进甸苴的第一天就杀害无辜百姓 18 人,拉夫 15 人,驻兵以张家、麻栗、荥阳、海子边、百亩 5 个自然村,劫去粮食 20 余万千克,践踏 庄稼 500 多亩,捣毁房屋 67 间。

9 月 22 日,界头失陷。远征军预备二师 5 团为阻隔日军的腾北大扫荡,炸毁了天生桥(石拱单孔桥)。

9 月底,日军在固东普楚寨设有师团直属大队级(营级)的中转站(兵站) ,驻扎的日军最多时达 四五百人,在腾北所抢劫的军粮都集中放到了这里,军马也有二百多匹。驻片马拖角一带的日军第十八 师团的一一四联队第一大队,军需由驻腾冲城日军或是固东普楚寨中转站供给粮食和其它物资,运至明 光茶山河后,再用马帮驮至片马拖角。

10 月 7 日,敌 1000 余人向高黎贡山大塘子进犯,预备二师后撤。12 日,预备二师反击,13 日收复大塘子, 14 日,收复敌扫荡前的腾北地区。

12 月 1 日,腾冲抗日县政府下令调整各乡镇中心小学。 民国三十二年(1943)

2 月, 日军 8000 人,分 4 路对腾冲北部进行第二次大扫荡。敌我双方在顺江、固东街、明光、江苴、 马面关等地激战。

2 月 14 日,日军千余人猛扑顺江、固东, 中国远征军预备 2 师与之激战,因敌众我寡,被迫撤往明光, 顺江沦为敌占区。

3 月,春节刚过,日军强征民工修筑从腾冲县城经固东到明光茶山河的公路。

3 月 3 日,部分日军从天生桥折返路过固东街,放火烧毁了固东街附近部分区域。

5 月,36 师入腾换防,预备二师调永平整训。

6 月 10 日,成立顺江抗日军民合作站。配合抗日部队做好组织民众出工出力、当向导、侦察敌情、 救护伤员以及供给粮食等工作。

同年,罗坪乡贤普楚人肖茂清在土母山腰的道观玄天宫开办初小,校名为“罗坪学校”,肖茂清任 名誉校长。

民国三十三年(1944)

5 月 10 日,中国远征军第 20 集团军和第 53、54 两个军,下辖 5 个师、15 个团,分别由栗柴坝、猛 古等渡口渡怒江,分两路向高黎贡山以及腾北之敌反攻。至 6 月底,已收复除县城郊区以外的全部失地。

7 月 5 日,设在界头的抗日县政府从界头、曲石、固东、瑞滇、明光等地征集上万民工,集中草坝街 (永安)出发,前往户帕和红木树运粮。

9 月 14 日,腾冲城收复。腾冲抗战光复后,全县辖 4 镇、22 乡。固东范围为三益镇、东坪乡。

9 月 26 日,一架美军 B ~ 25 重型轰炸机迫降在和平村海坝中,海坝成为了临时迫降场,村民抢救 了机上三名美国飞行员。

民国三十三年(1944)9 月,全县辖 4 镇、22 乡,固东范围为三益镇、东坪乡(为原江龙镇、亚平乡)。 年内,固东抽出民工参加修筑中印公路。

民国三十四年(1945)

10 月,各乡镇长填报 1942 年至 1944 年参加抗日人员名录。

同年,爱国“东坪镇第一保国民学校”“三益镇中心小学”复学,罗坪学校搬迁至现址谢家大树, 更名为“罗坪小学”。

民国三十五年(1946)

3 月,固东镇设置户籍机构,户籍干事由镇长兼任,保设户籍员,由县政府开设户籍训练班,对每个 乡镇户籍干事进行培训。

民国三十六年(1947)

李根源为甸苴教育题词,赠给“学在新民”匾额一块。

民国三十七年(1948)

7 月,创办私立同德初级中学。

同年,江东建立“江东乡高级小学”,校址在四合后坡头黄河坝。

来源:腾冲固东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