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五指分类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类方法,它将垃圾分为五类,分别是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垃圾种类,因此成为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基石。
生态文明是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与底色。在2024年暑假期间,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芯之艾”助农团队一行深入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乡村调研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行动。在乡镇干部的讲解下,团队成员对新宾满族自治县多年来推行的生活垃圾处置工作进行充分了解,深刻体会到该项工作带来的巨大变化,学习掌握发动广大群众共同营造美丽生态环境的工作方法和宝贵经验。
团队成员们逐字逐句学习农村生活垃圾“五指分类法”,并深入村民家中进行环境保护的推广与普及工作。垃圾分类“五指分类法”不仅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应用,成为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推进绿色发展的有力抓手。五指分类法在农村实施后,显著减少了垃圾箱和垃圾车的数量,降低了资金投入。例如,新宾县减少了3000个垃圾箱和超过50%的垃圾车,每年减少资金投入1100多万元。此外,五指分类法还改善了农村环境,减少了乱堆乱放的现象,提升了乡村的整体卫生状况。
通过对垃圾进行科学分类和合理利用,既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又促进了资源的循环使用,为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实基础。团队成员化身环境使者,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安芯仪,邹宇婷,唐洵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