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

免费公益研学?凭什么?

2024-10-12 09:48:48   来源:今日热点网

 

近几年,研学市场一直呈火爆态势,每年的寒暑假、周末,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历史古迹等都会挤满各种研学团的身影,就算是收费不菲,家长们也乐此不疲。不过,记者近日了解到,在这个火热的行业里,竟然有一股清流,在坚持不懈的做着“免费公益研学”。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这家名为艺启“向美而行”的艺术研学团队,并与该团队主要成员王昆老师展开对话:

王老师您好,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做公益研学的?初衷又是什么呢?

其实我们从去年开始已经在组织一些研学活动了,老实说开始的时候是一种玩儿票的心态,但是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家长和孩子们的认可。所以从今年三月份,我们开始有计划的开展一系列公益研学活动,目前已经开了有五十多场次了。也没有想到会这么受欢迎,就一直做下来了,算是无心插柳吧。

说到为什么做公益研学,有几个原因,一是我们团队核心成员都来自全国教育书画协会少年分会,是属于教育部主管的国家级协会,我本人也是协会的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协会的职能就是要做好广大少年儿童的美育普及,做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而博物馆研学恰恰是普及少儿美育最佳的实践课堂。所以,从大处说,我们是肩负使命和责任,而协会的底色就是公益。我们协会连续举办七届的“全球少年书画艺术大会”,没有从孩子手里收取过一分钱,完全就是靠政府和社会力量来支撑起这个文化的传承。“坚持公益”这个基调,是协会一直以来要求大家做到的。

从小处说,我们几个都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我本人是博物馆深度爱好者,没有事情的时候可以在博物馆待上一整天。有一些知识储备总想要分享给孩子们,每次讲完课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听到家长们的掌声和赞扬,也算是一种快乐和回报。自身还是有一些情怀吧,公益这件事情,没有情怀和热情是很难坚持的。

再一个,我们几个平时都有本职工作,并不是靠研学来养活自己,算是有一点儿敢做公益的底气,这也是我们跟社会商业机构最大的不同。

现在各种研学特别多,您认为在博物馆给孩子们做研学,能有真正的效果吗?

研学的主题种类有很多,我们的定位是艺术研学、美育研学。但是美学应该怎么给孩子讲呢?用绘画举个例子吧,我们经常看一些经典传世之作,如果只是从作品的构图、色彩、用笔、范式等技法层面去赏析,是表象化的,你很难跟这幅作品产生共鸣。但如果你能从作者的生平经历、当时的历史背景等文化学层面上去思考,那你就能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去画,他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和心境,你可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领会到深层次的精妙,这给你带来的感动和收获是不一样的。

所以说,美学的背后是宗教和哲学,宗教和哲学的背后是政治和经济,而这一切都是由历史串接起来的,了解历史你就必须再了解地理,这就变成一个大通识教育,是文化学。要把这些给孩子们讲清楚,确实特别的难!

北京很多博物馆都有公益讲解,一般是一个多小时笼统的讲一遍,我们为了让孩子听的更明白,往往会讲到三个小时甚至更长。我经常泡在博物馆听讲解,我认为有些志愿者讲解也非常精彩,但前提是听者要有主动探究的意识以及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更适合成人。举个例子,一般的讲解会出现大量的年份,但孩子对年份是最不敏感的,很枯燥。我小时候不喜欢历史,就是因为要记背大量的年份。很多基础知识讲解者会默认成年人都是了解的,但孩子不明白不理解,最后听的一头雾水。所以说针对孩子的讲解跟对成人是完全不一样的,你需要把知识门槛放到很低,不然孩子是听不进去的。包括孩子本身的生理特性等等,在一个开放式的空间里,他们也很难控制注意力。如果解决不好这些问题,研学效果根本无从谈起。

那您有什么绝招,能让孩子们都喜欢您的课程呢?

这是一个长期摸索、积累经验的过程。最基本的,是你要尽量用孩子喜欢的语言去向他们传递知识,用讲故事的方式去讲历史。博物馆跟学校课堂不一样,如果你讲的不够生动有趣,孩子们很快就散掉了,他们可不会给你任何的面子。然后,你要有一些小妙招,比如中间穿插游戏、问答奖励、分组PK等方式,提高孩子的积极性,真正要做到寓教于乐。再者,大量运用图像教学法,因为孩子对图片是最敏感的,我的每堂课会准备上百页的ppt课件,对照实物展品,再用相关图片旁征博引,多提问、多互动,这样可以很好的强化孩子的记忆点。最后,你还要随时把控整场的节奏,根据孩子们的状态做动态调节。对于特别调皮的孩子,还要具备随机应变和控场能力。

好的研学讲师一定要懂儿童心理学,你给一帮七八岁的孩子讲历史、讲美学,是一个难度非常高的事情。好在我本人就是一个超级奶爸,喜欢孩子,我自己的两个孩子基本都是跟着我的时间比跟妈妈更长,所以在对付孩子方面有一点儿经验。而且我发现自己还有一些“孩子缘”,这就是玄学了,其实先让孩子喜欢你特别重要。

现在市场上的研学团种类繁多,能分享一下如何筛选的秘诀吗?

这个我没有什么所谓的秘诀,可能一个重要指标是看人数,那种三四十人的研学团我肯定不会选择。我在博物馆经常会看见大型研学团匆匆而过,孩子们的脸都是麻木的,那种走马观花式的研学没有任何的意义。

我去年在朋友圈分享过一篇文章,“走最极限的行程,听最敷衍的讲解”,这是目前大部分研学的现状。很多商业机构就是把研学定义成一次性产品,他们只做流量极大的热门景点。因为现在大部分家长的认知里,还是把研学跟旅游挂钩,或者说现在的研学市场被流量更大旅游市场给定义了,这就很难去界定一个好的研学产品标准,很多家长就是把他当成一个旅游产品来看,到此一游的心态大于知识探究的目地。所以你看大部分的研学市场是被旅行社占据了的。而我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研学体验,往往会选择一些小众博物馆,这点其实很不讨喜,我们也在考虑要不要做一些转变。

还有,研学讲师是课程的核心人物。我听过太多的讲解了,我发现优秀的讲师在讲课时眼里是有光的。这件事对他来说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多的是一种热爱,这种情绪是可以感染到孩子的。如果家长参与其中是能够感受到的,所以我建议家长尽量去参加亲子研学,相信大家都会有自己的判断。

那您认为研学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家长都是实用主义者,他们特别希望孩子能在研学中记住多少知识,如果是考题考点就更好了。好的研学确实能教会孩子很多知识,甚至可以提高阅读及写作能力,是课堂教育极好的补充。但是对于我们做美育研究的,不仅仅满足于当下的课效,我们更希望的是能给孩子打开一扇门,让他先窥见这扇门后的精彩,他觉得有意思了,愿意进来了,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

所以我始终认为,研学的价值不在于你当堂能够记住多少知识点,而是你是否觉得中华文化很精妙、很有意思、很值得探究,历史是不是并不枯燥,它背后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生动的故事值得你去回味。还是那句老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启发孩子的兴趣才是最难的,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事情。

现在孩子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太多了,老师的作用如果还是停留在单纯的灌输知识,那就太没有技术含量了。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放到今天依然是很先进的教育理念,这就是古人的智慧。

我给我们的研学起了一个名字,叫“艺启”,意思就是“开启艺术之门”。老师带领孩子们“艺启”向美而行,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引路人,是带你进入这扇门的人。而这扇门后才是无限的精彩,孩子们会自发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变得更好奇,他们能独立找寻问题的答案,他们可以变得更自信。他们在这扇门后看到了诗和远方,他们的精神世界会变的富足,他们的内心将充满能量,这种能量可以对冲现实世界的冷酷与无奈,这些价值才是最最珍贵的。

但是您不觉得您这种免费研学的模式很难持续吗?

确实是,因为你做的再好再用心,也会有一些人会认为没价值,他是认为研学这件事儿就没价值。但是你既然免费,那我不来白不来,就是纯薅羊毛的,这个我们很难控制。我们也在想办法设置一些门槛来规避掉这部分人,让真正认可研学价值的人能得到实惠。

好在大部分的家长,包括一些开始对免费持怀疑态度的家长,在参加过我们的研学课之后,都特别的认可,甚至都在主动劝我们收费。这些家长真的是支撑我们能持续做下去的动力,在这里要特别感谢他们。

我们现在是用最笨的方法来积累口碑,就是一场一场的做,把每一场都做好,所以我们的步子比较慢,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吧。好在我的两个搭档都特别支持这件事,我们也会在筋疲力尽时互相打气。“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这时候你就会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如果我是一个人,我肯定坚持不下来。

那您现在做公益研学,后续有什么规划?会考虑商业化吗?

我们最初就没有从商业逻辑上去构建这件事情,因为想靠研学赚钱,势必要走量,变成旅行社模式,这跟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我们也做过很多年商业项目,包括我们的设计公司,都是在追求小而精、小而美的状态。我们骨子里不是商人,没有能力也没有欲望去把控一个很大的盘子。

最近也有一些商业机构在找我们合作,但大家的理念很难统一。我们始终认为,艺术教育的个性化,跟商业项目的标准化,本身是相悖的,这个平衡点如何去找其实很难。当然,现今社会想要做成一件事,必须要符合商业规律,这点无可非议。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是你做的这件事是不是真正让孩子有收获,你赚的钱是不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是基本底线。我们希望能对社会有一个正向的积极的推动,哪怕力量再小,也要坚持去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嘛。可能这些思想有点儿老套,但是随着近些年我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发现有些简单朴素的道理是亘古不变的,这些道理才是人类世界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不好意思,有点儿扯远了。

其实目前一个朴素的心态就是我们有这个能力,有这个热情,也想验证一下研学课在少儿美育中能起到的作用有多大,毕竟自己也是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所以还带有一点儿学术探索的性质。至于说能不能持续,只能说走一步看一步。现在这个商业社会很现实,做纯公益几乎是无法持续的。我们也在用一些商业项目来贴补公益研学的成本,包括协会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帮助。

最近我们也尝试在线上平台,做一些公益美育的宣传和探索,还是希望能找到一些同频的人吧。我们希望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希望有同道中人的加入。我们谈过很多优秀的研学讲师,都认为我们的公益不可能持续。所以我们目前的模式是逐步把之前的完全免费,变成免费与低价并行。我们用免费来做口碑,然后用低价来维系做公益的生存底线。希望先能保住成本吧,至于后期能走多远,还要看认可我们课程价值的家长有多少。如果我们的初心是为盈利而做这件事,那早就结束了,不可能坚持到现在。

谢谢王老师,最后还有什么想跟大家说的吗?

刚才说到研学对于孩子们的意义,那这件事对于我们的意义在哪里呢?其实在一场场的研学过程中,我们是跟孩子们一起在提高,在被文化浸润,被美好浸润。我们国家有着如此灿烂辉煌的过往,这是令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感到荣耀和自豪的事情,我想把这种荣耀和自豪传递给每一个孩子。我们作为龙的传人,不仅仅是血统上的,更多的是因为文化的存在。

从夏商周开始的几千年来,中国始终是世界先进文化的代表,而近代百年屈辱史让我们在前行的过程中重重的摔了一跤。今天,这个曾经的巨人正在慢慢爬起来。“少年强则中国强”,我特别希望孩子们都能了解中国文化、爱上中国文化、传承中国文化。大国崛起,文化自信至关重要。你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明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一句空话,这要靠我们所有人的努力,这也是我们做这件事情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