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9日,在共青团榆林市委的支持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调研实践团今日赴陕西省榆林市产业发展中心,对当地马铃薯产业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和深入访谈。此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榆林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并为未来发展提供建设性建议。
图为调研团成员采访榆林市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小娟 朱惠欣供图
在榆林市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心的展馆内,调研团与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小娟进行了深入交流。李小娟指出,榆林市马铃薯产业不仅具备显著的自然和政策优势,同时也面临一定的发展挑战。然而,整体来看,榆林市马铃薯产业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追溯马铃薯的起源与传播
李小娟介绍,马铃薯的起源地位于智利。17至18世纪,通过西南沿海和丝绸之路两条主要传播路线传入中国。最初,马铃薯以其多样的品种和丰富的色彩成为印第安人的主要食物来源。经过东南路、南部海路、西北路和西南路四条主要传播途径,马铃薯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救命薯”、“温饱薯”、“小康薯”和“希望薯”四个阶段。尤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马铃薯发挥了关键作用,逐步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关键人物杨铭阳等人为马铃薯产业的成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小娟为调研团成员讲解榆林马铃薯的相关资料 朱惠欣供图
榆林马铃薯的核心优势
调研团通过对全国马铃薯分布及种植情况的分析,总结了榆林市马铃薯产业的五大核心优势:
1. 自然条件优越:榆林市位于北纬38度的黄金地带,昼夜温差大,气候凉爽湿润,光照充足,土壤肥沃。这些自然条件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环境,使其品质卓越。
2. 政策支持强劲:榆林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将马铃薯产业列为四大百亿主导产业之一。政府在资金、资源、技术培训和市场推广方面提供了全面支持,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3. 规模优势明显:作为陕西省马铃薯生产的领先大市,榆林市在全国排名第三,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前列,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4. 品质卓越突出:榆林马铃薯以其高干物质含量、细腻的口感和优美的薯形而闻名,获得了“土豆中的高富帅”的美誉。这一特性为榆林马铃薯在市场中赢得了显著的品牌竞争力。
5. 品牌影响力提升:自2021年创立的“榆林马铃薯”品牌已获得区域公共品牌认证,并不断扩大市场知名度。这一品牌建设增强了榆林马铃薯在市场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李小娟还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榆林市马铃薯产业中的几项关键技术创新成果:
1. 脱毒技术:通过茎间剥离和微型薯繁育,生产出无病毒的高纯度种子,大幅提升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减少了病虫害的侵害。
2. 水肥一体化技术:该技术通过精准控制水分和肥料的使用,提高了水肥的利用效率,优化了马铃薯的生长环境,提升了产量和品质。
3. 病虫害综合防控: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手段,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控,确保作物健康生长。
4. 机械化生产:全面机械化生产模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增强了生产的规范性和可靠性。
文化内涵与未来展望
调研团还发现,榆林市马铃薯产业在经济层面的影响之外,亦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红色文化方面,马铃薯在陕北抗战时期为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温饱支撑。每年马铃薯花开时节举办的赏花节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动了产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为马铃薯产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收益。
实践团成员与榆林市马铃薯发展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合影 朱惠欣供图
展望未来,榆林市将继续推进马铃薯产业的质量和规模提升,致力于实现良种化、标准化、机械化和品牌化的目标。未来规划包括建立百亿级农业目标产业和全国优质商品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同时打造全国日化品精深加工示范区。这些举措旨在增强马铃薯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榆林市马铃薯产业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还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强力支持和技术的持续创新。从历史上的“救命薯”到现代支柱产业,榆林市马铃薯的每一步演进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展望未来,榆林市将以崭新的姿态迎接马铃薯产业的新发展浪潮,推动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孙粼 曹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