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

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革命精神 ——生命学子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2024-08-16 15:02:32   来源:今日热点网

实践队的成员通过社会实践,力图提出促进博物馆等红色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的可行性方案,进一步推动红色教育的发展,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使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引导更多青年投身于传承革命精神的队伍中。李祖仪、孙天骄、邓晓璐、曾逸秋、王楚淇等五名成员共同参与了本次实践活动。

图为   五名实践队队员在馆内拍摄合照

实地考察完善实践内容

在活动中,实地考察成为重中之重。实践队员们提前抵达纪念馆,以观众的视角,通过跟随讲解员、使用讲解器、收听微信公众号语音讲解以及自由参观等四种方式,全面体验了纪念馆的教育效果。通过考察,队员们发现人工讲解时间大约为60分钟,而机器讲解的总时长为139分钟。然而,纪念馆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信息远超两小时所能涵盖。为进一步探究观众体验的矛盾点,实践队设计了问卷,针对散客进行调研,共收集到214份有效数据,并据此提出了初步结论。

图为 实践队队员对于如何完善实践流程进行讨论

问卷调查掌握一手数据

数据显示,多数参观者的预计与实际参观时长均在1至2小时之间,这与场馆提供的讲解服务时长相匹配。然而,这也反映出一个问题——为何如此丰富的展览内容仅安排1至2小时的参观时间?这不仅可能表明游客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不足,也显示出纪念馆在吸引力上的提升空间。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来此旅游的游客实际参观时间往往略超预期,表明纪念馆仍具备一定的吸引力。

图为  参观时长的数据结果

在参观目的方面,大部分游客表示专程前来,也有相当比例的参观者是为了完成学校或单位的要求。少数人则是顺路参观。这表明,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场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已成为外地游客来京旅游的必访之地,并成为中小学和事业单位红色教育的重要基地。然而,问题在于,这两类群体是否将参观视为一种任务,从而缩短了参观时间,并未深入学习展览内容?

图为  参观目的的数据结果

参观方式方面,大多数游客选择跟随讲解员进行参观。尽管讲解内容丰富,涵盖历史事件、文物和故事,但受限于时长,无法深入展开。而纪念馆的展示逻辑与中学历史课本重合度较高,进一步削弱了展览的差异性。为此,纪念馆需要在保持与学校教育联系的同时,寻求差异化,即充分发挥馆内实物展品的价值,提升红色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图为  参观方式的数据结果

现场采访得出可信结论

为更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实践队员还进行了现场采访。王阿姨是纪念馆的一名志愿讲解员,每天要为游客进行3至4场讲解。尽管已退休,王阿姨依然身体健朗,每天坐一个多小时地铁到宛平城讲解。她表示,自己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感到有责任将革命历史传承下去。

图为  实践队队员对馆内观众分发调查问卷

在纪念馆对面的小面馆里,老板娘“阿庆嫂”回忆道,十几年前每天参观纪念馆的人不足100人,如今每日游客超过一万,尤其在暑假期间,学生成为主要参观群体,这种变化彰显了红色教育的重要性和社会影响力。

图为  实践队队员对馆内观众进行采访

通过采访,实践队员们总结了两点建议:首先,可以进一步完善视频展示形式,以更短时间传递更多内容;其次,可以加强实物展示,利用历史文物加深观众的情感共鸣和历史理解。

个人感悟

生科中外2301班李祖仪:作为此次实践活动的组长和宣传员,我深刻感受到组织和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参观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丰富的抗战历史,还通过与志愿者的访谈,体会到了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这次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红色教育资源需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传播。作为新时代青年,我深感传承革命精神的责任重大,也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为红色文化的推广贡献力量。

生科中外2302班孙天骄: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在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中收获良多。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深入了解了游客的参观体验以及红色教育的现状。尽管数据分析过程繁琐且细致,但每一份问卷背后都承载着重要的信息。这次实践让我深刻意识到,科研工作不仅需要耐心和细致,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红色文化教育的关键作用,并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关注这一领域。(李祖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