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

胃肠道早癌筛查:守护生命健康的关键防线

2023-12-14 18:32:00   来源:太阳信息网

在现代社会,胃肠道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根据权威医学数据显示,胃肠道癌症的发病率在各类癌症中一直名列前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然而,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胃肠道早癌筛查为我们提供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可能,成为守护生命健康的关键防线。

胃肠道早癌筛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早期发现胃肠道癌症,治疗效果往往截然不同。早期胃肠道癌症患者,病变多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此时通过内镜下切除等微创手术,不仅可以完整地切除肿瘤,还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胃肠道的正常功能,患者术后恢复快,5年生存率可高达90%以上 。相比之下,中晚期胃肠道癌症患者,癌细胞已经发生转移,治疗手段通常需要结合手术、化疗、放疗等多种方式,对患者身体的伤害较大,且5年生存率大幅下降,很多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那么,哪些人需要特别关注胃肠道早癌筛查呢?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无论是否有症状,都应将胃肠道早癌筛查纳入定期体检项目。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胃肠道黏膜的细胞更新和修复能力逐渐下降,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增加,从而更容易引发癌症。有胃肠道癌症家族史的人群,遗传因素使得他们患癌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遗传因素在胃肠道癌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会代代相传,增加后代患癌的可能性。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大肠腺瘤等癌前疾病或病变的患者,这些疾病或病变会导致胃肠道黏膜的长期炎症刺激,增加癌变的风险。长期吸烟、过量饮酒、高盐饮食、经常食用腌制食品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这些不良习惯会对胃肠道黏膜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伤,日积月累,诱发癌症的风险也会大大提高。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胃肠道早癌筛查方法丰富多样。胃镜检查是筛查胃癌、食管癌的重要手段,它能够直接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细微变化,对于发现早期病变具有极高的敏感度。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黏膜的色泽、形态、有无溃疡、隆起等异常情况,一旦发现可疑病变,还能通过活检钳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从而明确病变的性质。结肠镜检查则是筛查结直肠癌的关键方法,能够对整个结肠和直肠的黏膜进行全面检查,发现息肉、溃疡、肿瘤等病变。在进行结肠镜检查前,患者需要做好充分的肠道准备,以确保肠道清洁,便于医生观察。上消化道钡餐检查通过口服钡剂,在X线下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形态、轮廓等,对于一些较大的病变能够清晰显示,但对于微小病变的检测能力相对较弱。粪便潜血试验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筛查方法,通过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潜血,来初步判断胃肠道是否有出血情况,进而提示可能存在的病变,但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肿瘤标志物检测如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 - 9(CA19 - 9)等,可以作为筛查的参考指标,但其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癌症,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为了确保胃肠道早癌筛查的顺利进行,患者在检查前也有一些注意事项。胃镜检查前需要禁食禁水6 - 8小时,以保证胃内空虚,便于医生观察。结肠镜检查前,患者需要进行严格的肠道准备,通常需要在检查前1 - 2天开始进食无渣或少渣半流质饮食,检查前4 - 6小时服用泻药,直至排出的大便呈清水样。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一些不适,如恶心、腹胀等,但应尽量放松,配合医生的操作,这样才能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如果筛查结果出现异常,患者也不必过于惊慌,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如再次进行内镜检查、病理活检等,以明确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即使筛查结果正常,对于那些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也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病变。

胃肠道早癌筛查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它不仅能够为患者带来生存的希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医疗负担,还能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对胃肠道早癌筛查的认识,重视自己的胃肠道健康,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筛查中来。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宣传力度,普及胃肠道早癌筛查的知识和重要性,提高筛查的覆盖率,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早癌筛查,共同筑起守护生命健康的坚固防线。(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张艳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