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更好发挥乡村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以及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2024年7月17日,四川农业大学白鸽-木槿小队在绵阳市游仙区酒店村的暑期夏令营开展了一系列手工实践课堂。
吹墨成画,感受自然之美
“我之前都没有想到墨水还可以用来吹画,简直太酷啦!”有孩子惊喜感叹道。上午,白鸽-木槿小队的吹墨画课堂正式开始了。主讲人汪语馨首先从介绍不同时节花的代表引出课堂的绘画主题——四季之花,再放映提前录制好的示范视频让孩子们学习,并在孩子们绘画时仔细观察、耐心指导,手把手教孩子们进行吹画,助教在旁保障安全,防止不慎吸入墨汁。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每个孩子都绘制出了自己满意的吹墨画。
图为小朋友制作吹墨画。受访者 汪语馨 供图
此次课堂不仅提高了乡村孩子们的美学素养,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吹墨画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一颗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种子,为自我发展积累了内驱动力。
自制成书,认识内心自我
谈及DIY自我认识之书的初衷,主讲人刘芳语说道:“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审视认识一下自己的内心,因为只有向内生长才能有底气面对世界。”下午在DIY课堂上,刘芳语向孩子们发放了卡纸,教授了简易书的制作方法。其次对内容大致方向做了指导,孩子们可以从性格、爱好、愿望、梦想、烦恼等多方面进行书写,没有过多限制。对于表达能力较弱的孩子,刘芳语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先了解孩子内心想法的雏形,再引导孩子思考实现想法所需的条件,形成一个个层层递进的可实现的目标,最终使想法成形。她希望孩子们通过对内容的思考能够对内心进行审视,明晰自己的发展方向,抑或其他;作为孩子们的朋友,她也希望能够知道孩子们的烦恼,并对症下药帮助他们缓解或解决烦恼。
图为孩子们DIY的自我认识之书。受访者 刘芳语 供图
“我一直都不太清楚自己的目标在哪,直到今天将目标具象化才有了奋斗方向,真好!”有高年级的孩子这样感谢道。DIY自我认识之书的课堂不像是一门手工课,更像是一门心理课,以更加平和的方式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不仅增进了孩子们对自我发展的思考,也让他们有勇气面对曲折或磨难。
黏土绽放,热爱生活点滴
为了培养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木槿小队成员吴上若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以“发现美,爱生活”为主题的黏土塑形课。吴上若首先示范了简单事物的捏造,再让孩子们回想在生活中遇到的美好事物,发挥想象,将脑海中的美好付诸实践,以黏土的形式展示出来,并在展示作品时让他们描述遇到美好事物时的场景或心情。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参与,每个作品都承载了他们的记忆或希冀,有孩子用黏土制作了冰淇淋,因为他因炎热的夏天能有冰淇淋解暑而快乐;有孩子用黏土塑造了花束,因为她为鲜花的香味和魅力所折服。
图为孩子们动手制作黏土画。受访者 吴上若 供图
吴上若表示:“希望孩子们在再忆美好瞬间的时候能够再次体会到当时的幸福,用点滴幸福累积成支撑他们面对生活挫折的力量,永远热爱生活,积极面对生活的所有馈赠。”正因为课堂承载了幸福的记忆,原本简单的黏土课堂才变得更有深度。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指示精神,未来,木槿小队将继续开展多样化实践课堂,多角度、多方式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以实际行动担当青年责任,为促进教育公平、适应社会需要做出相应贡献。
图为孩子们向镜头展示黏土画作品。受访者 吴上若 供图
白鸽-木槿小队积极响应教育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能让一代代年轻人的心灵更丰盈、精神更饱满、人格更完善、能力更彰显”的重要指示精神,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课堂,反对“唯分数论”,更加注重乡村孩子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世界。木槿小队成员在孩子们身上得到了坚守本心的淳朴力量,在支教过程中担当起了中国青年的责任,进一步实现了自我价值,他们希望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教育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推动教育公平,助力乡村振兴。【图文:白欢】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