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蜕变:浙财大学生赴舟山调研海岛蓝色经济新思路

2024-07-20 14:51:54   来源: 财讯网 |0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提出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该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为深入了解“千万工程”,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解码岱山海岛经济,探索渔农村共富路径”实践服务团在苗振龙老师带领下,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实践活动。结合前期预调研情况,团队分别围绕着渔村典范"闸口一村"和中央红色美丽村庄"渔山村"展开了走访调研,实践团队学习总结出了“闸口船厂促创收”、“渔山红旅焕新貌”两点发展集体经济以推动乡村振兴的思路。

在闸口一村村妇女主席何丹燕的带领下,实践团参观了闸口一村村史馆。在这里,我们了解了闸口一村是如何从一个空壳负债村,通过一步步改革实践,蜕变为村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闸口一村最初是一个典型的渔业村,70%的村民都以渔业为生。在三届村书记赵汉青、赵行忠、赵行法的带领下,闸口一村不断开拓经济发展新路径,从传统低效的个体户小渔船出海捕捞,到组成渔业大队,运用更先进的捕捞技术,闸口一村逐浪前行。

当天下午,实践团在赵书记的带领下参观了闸口船厂。闸口一村的老书记赵行法为实践团更为详细地阐述了闸口一村的发展脉络。

1986年,闸口一村凭借港口优势,建立了闸口船厂,成为了浙江省首批获准生产的木质渔船单位。船厂拥有6000平方米的钢轨滑道式船台,以及完善的机修和加工设备,年均造船能力达到300艘次。

闸口船厂破浪前行,仅仅是该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至2021年底,闸口一村的村级集体固定资产市场评估价已达2.20亿余元。综合实力一跃成为全县渔业村之首、全县渔农村混比第二。目前,全村650余户、1400余位村民的公益福利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同步跟上。

闸口一村从最初的“空壳村”变为人民生活幸福、经济稳定发展的美丽渔村,离不开村干部的艰苦付出和村民的勤劳努力。通过走访闸口一村,社会实践团成员们深入了解了渔村的发展历程,感受到了书记干部工作的不易。对于未来村庄的发展,书记表示会努力扩大产业转型发展,继续推动集体经济向好发展。同时,书记寄予青年厚望,以后步入社会要多调研,深入了解民情民意,维护村民最大利益,努力为乡村、社会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为近距离感受红色资源对于乡村振兴发展的特色优势,了解国家政策成果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情况,社会实践服务团于7月17日下午来到渔山村。自2017年整岛搬迁以来,渔山村不仅实现了地理空间上的跨越,更在精神与文化层面完成了华丽的转身,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典范。

随着红色项目的成功落地,渔山村成立了岱山县大鱼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深入挖掘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为村庄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真正做到了“红色”引领绿色发展,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与其他村落不同,渔山村女子民兵连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成为了红色传承的重要载体。

餐饮业的兴起,为渔山村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多样化的餐饮业态不仅满足了游客的用餐需求,更为村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实现了再就业与增收的双赢。村民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积极参与村庄的日常管理,从事保洁、洗菜等工作,为村庄的整洁与有序贡献自己的力量,村民们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幸福感也随之油然而生。文化有限公司的收益反哺民生,与村民们共享发展成果。

展望未来,站在新的起点上,渔山村集体经济针对餐饮业务单一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做好特色旅游路线规划,吸引更多的游客以此来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同时渔山村正积极筹备“村村抱团”项目,旨在通过区域合作与资源共享,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提升整体竞争力。

渔山村通过发展红色文旅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以红色传承馆为依托,传承大鱼山斗争精神。同时,以餐饮业为契机,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收入增长注入经济活力,为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开辟新路径。

团队名称:“解码岱山海洋经济,探索渔村共富路径”实践服务团

带队老师:苗振龙

团队成员:戚予馨 刘渝畅 雷雷娟 石虹菁、胡思远、王雨诺 金于烁、陈欢浩、夏威豪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