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 资讯 >

易江教授:中国首位行动理论研究者

2023-09-28 10:47:15   来源:网易

网易新闻持续多年关注的易江教授的人生就像一个故事,人民大学逻辑学研究生,之后又到了武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或许,他是少有的拥有着哲学博士学位的民办院长,同时也是中山大学的客座教授、广东省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专家。不仅如此,他也是我国第一位行动理论研究学者,曾经作为访问学者公派到哈佛,并受中央政府委托到了40多个国家作交流访问。他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学者,作为南粤优秀教师,他提出了大学生博雅教育理念和人生成长的“六六模型”,同时出版诸如,《人的行动之迷》、《一得之见》、《博雅人生》等一系列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力的著作。

“他,和我们印象中的知识分子没有两样,清瘦、白皙,思路敏捷,说起话来有条不紊。然而,正是这个看上去斯斯文文的人,却有着坚毅的品格和吃苦耐劳、求实进取的精神,那深遂的目光里透着的是沉稳与机智,给人以至诚亲近的感觉。”这是易江教授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给人留下的印象。

易江教授每年讲座无数,基本每周都有讲座,深得观众的喜爱。有观众曾向媒体介绍说, “听完易江教授的讲座后有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受益匪浅。易江教授讲学不带讲稿,但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可见他知识渊博,视野宽阔。”

还有观众介绍说,在易江教授的讲座中,他总能用幽默的语言,轻松自如地叙述自己的观点;用哲学的思维,深入浅出地论证自己的见解。而面对观众的提问,他思路清晰,对答如流,恰似一汪知识的清泉潺潺外流,让人拍手叫绝。

有观众回忆说,在易江教授的那场《路径选择与库恩损失—改革发展的思考》专题讲座中,他以著名的库恩损失理论为基础,从经济与市场、政治与理想、道德与理想等方面的路径选择分析了范式不可通约论,高度概括出路径选择的得与失关系。引出“感悟卢梭心结”和“反思歌德悖论”的思考,希望大学生们端正对损失的态度,学会在“思考中思考”挣脱自我思维的奴役,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越还对易江教授生动而深刻的讲座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易江教授是我国第一位“行动理论”研究专家,长期从事大数据理论研究。其研究的行动理论、大数据理论为中国经济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对中国国学有独到的感悟,善于从中国实际出发吸收国外优秀经验,并作恰如其分的分析和对比。

易江教授还曾应邀出访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受邀在麻省理工学院、东京大学、牛津大学等多所著名学府讲学,并受到广泛好评。

易江教授于1985—198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逻辑学研究生;1987—1990年于武汉大学攻读西方哲学,获博士学位;1995年至今担任南华工商学院院长。1985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1999年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广东高职院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库成员;广东省企业文化协会副会长。

易江教授对行为经济学有开创性的研究。并从事职工非稳定性意向研究以及第一线职工劳动状况研究。对职工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独到的研究。在自然辩证法研究98年第7期的论文:亨普尔的“行动归入”说明理论述评;日本《劳动经济情报》02年秋季版的《中国劳动组合的使命》论文;在广西大学学院学报1998年第5期论文:行动理论的哲学传统;在南方经济02年第6期论文:平等、公平、效率及其他。对行为经济学的研究产生影响。同时为广州市政府撰写94、95年度广州市企业评价报告。并带领企业家到国外观摩和讲评。长期从事《经济运行与发展》、《经济行为分析》的教学和研究,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易江教授的理论创新是:

1、 针对2010年大学生就业环境变化,从经济学角度提出就业方略:大学毕业生要有就业的对冲意识,一是人才流向对冲——转战二线城市;二是经济领域对冲——储备金融类人才;三是需求对冲——外向型转向内需型。

2、以全新的学术思维解读金融危机,认为一是宰制性制度的原因;二是结构性原因;三是流通性原因;四是“化”性思维。认为经济分为实体经济、符号经济和信仰经济三大块,合理的结构应为:实体经济占GDP的60%左右,符号经济占GDP的25%左右,信仰经济占GDP的15%左右。而美国实体经济由于全球化分工的影响导致产业空心化,35岁以下的工人不愿意从事制造业,使熟练工人后继乏人,符号经济比重过大,高报酬使大量的人才进入金融、证券、期货、股票行业,据统计已超过GDP的50%以上,信仰经济的社会保障体系储存的资金盲目地进入股票证券市场受到拖累,导致危机。

3、根据数据和现实分析,提出了战争性思维和执政党思维的五个差别,其“善待洪水”的新观念,展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生态观,论证了执政党思维下的执政能力选择效应。对公平、平等、效率的概念进行了分析,理清了公平和平等的差异。

4、提出中国文化影响下的“门缝行为”概念。对中国人行为特征的刻画受到关注,被广为引用。

5、提出“平地心理”概念,为建立保障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6、系统的对西欧、美国、日本企业特征进行了分析以及和中国企业对比,对中国企业生存与发展很有启发。

7、用行为理论建立工人非稳定性意向指数模型,对预防危机和解决冲突提供理论支持。

8、提出高等院校的博雅教育理论,强调大学教育不仅仅要重视科学知识,而且要加强人文教育。

9、参与人的成长“六六模型”课题研究,从一个新的视角对一个人的成长提出自已的看法。

易江教授的学术价值表现为:

1、结合实际问题,从实证和数据出发,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和对策可信度高,具有可操作性。如从经济学角度提出就业方略,得到各界高度重视。

2、学术的影响表现为:该著作的研究受到政府和相关组织、利益群体的关注。经常参加广东省委和省政府相关部门(如省、市宣传部等)、广东省学术讲坛、广州市学术论坛和大中型企业主办的种类大型的学术报告会,并特邀亲临报告,反响强烈。

3、其研究成果成为政府和相关组织决策的参考,如“对冲就业”、“善待洪水”概念、“工人非稳定意向模型”、“平地心理”、“公平理念”、“六六模型”、“博雅教育”等。

易江教授在《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第7期的“亨普尔的行动归入说明理论述评”的论文;在日本《劳动经济情报》2002年秋季版的“中国劳动组合的使命”论文;在《广西大学学院学报》1998年第5期的“行动理论的哲学传统”的论文;在《南方经济》2002年第6期的“平等、公平、效率及其他”的论文,对行为经济学的研究产生广泛的影响。同时为广州市政府撰写94、95年度广州市企业经济评价报告;并作为团长,带领广东省领企业家到日本、美国、欧洲各大企业交流访问,积累了丰富的国内外企业经济管理的经验。

长期从事经济一线调查研究,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的现状,结合群团组织的发展状况,结合不同利益群体的权利与权益的生存状态。以其行动理论研究的心得为基础,以行为经济学的理论为解剖刀来进行经济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主要有:

1、从社会热点的思考入手,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最大化与均衡调整原则下的制度安排、政治全球化的冲击、公平和平等的认识方面的表层问题进行分析。

2、探讨文化对企业经济的影响,重点是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分析。以国际的视野对比了西欧企业、美国企业、日本企业的和中国企业的异同,深入文化层次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应对之策。

3、探讨强势文化对中国决策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对利益群体分化、不同利益群体存在与诉求的现实,如就业、维权、民主制度的现实。

4、提出了没有经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是劳动力的损耗,只有经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才是劳动力增值的理念,着重谈到高素质的人才的举措。

易江教授在他的的研究成果《演自己写就的成长剧本——六六模型研究》里提出,36岁是人的身心各方面都比较成熟的年龄,从0—36岁,以每6年为一个阶段,人的成长的每个阶段都遵循至关重要的一个原则,即“0—6岁自然天性教育原则”、“7—12岁天然食物原则”、“13—18岁非极限运动原则”、“19—24岁知识结构综合性原则”、“25—30岁生存结构原则”和“31—36岁生活结构原则”,简称“六六模型”。

国内多位专家均表示,该模型是经过长期的实验和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符合人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能让父母做为一个“聪明”的引导者的角色陪伴孩子更好地“长大成人”!

有观众提问什么是他的管理理念时,他说, 要做到专业发展、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相结合,始终秉承“一线定位,博雅教育”的教育理念,实现“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

易江教授简介:

易江 教授出生于1955年3月15日 中共党员。武汉大学哲学博士、教授。广东省经济学家企业家联谊会专委会副主任。中国首位行动理论研究专家,其1990年博士论文《行动与行动说明》在理论和实践上为行为经济学提供支持。长期从事大数据研究,曾在羊城晚报用整版的篇幅阐述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在不同类型企业讲授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如何让传统企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运用算法话语权开拓市场。

职务:曾任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院长、广东省总工会干校校长、广东省立法委员会顾问、广东省高校设置委员会委员、“广州亚运会风险评估及对策”专家评估组组长等职务。曾任广州市企业评价协会会长,多次撰写广州市企业评价报告。其中关于广州行动的研究报告受到广泛关注。

易江教授研究劳动领域和诣企业劳动关系30余年。对新时代群团工作、工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有深入的研究。自1988年从事研究行动理论课题,是我国行动理论创始人。并与国际专家组一道研究诺贝尔获奖者成长密码,提出人的成长“六六模型”,从经济领域和全球视野,东西方文化对比的角度分析囯别思维方式、经济行为有独到的见解。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