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

南通之行,日日俱“心”队探索红色心理教育路径

2025-02-21 14:22:21   来源:中华网

在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大背景下,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在此时代浪潮中,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日日俱“心”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号召,联合江苏省启东市抗大九分校纪念馆、启东市向阳小学,开展了“心灵启迪红色行,润物化人育绛魂”主题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抗大精神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为切入点,深入挖掘抗大九分校历史中的心理韧性案例,结合现代心理学方法设计特色课程,旨在引导青少年在感悟革命精神中锤炼心理素质,探索新时代青少年红色精神赋能心理健康的育人新路径,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贡献力量 。

沉浸式研学:让红色历史“声”入人心

在抗大九分校纪念馆,实践团队特邀资深讲解员带领学生重温抗战岁月。讲解员手持泛黄的学员日记本,指着墙上的黑白照片娓娓道来,这张照片拍摄于1943年冬,学员们蜷缩在漏风的茅屋里,用冻僵的手抄写《论持久战》。团队成员凝视着展柜中修补过数十次的粗布军装,低声感叹:“他们连保暖的衣服都没有,却坚持学习,太不容易了!”团队成员刘欣琪补充道:“讲解中穿插实物展示和互动问答,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抗大精神的时代价值。”

图为讲解员为队员们讲解抗大革命历史。戴安祺 供图

心理课堂:用革命故事点亮成长心灯

在向阳小学的“情绪特工队”互动课堂上,主讲人胡梦如以“踢猫效应”为切入点,通过动画演示情绪传递的负面影响,并带领学生练习“自我激励五步法”。五年级学生张伊在便签上写下“生气时先深呼吸三次”,并将其贴在“阳光树”展板上。“以前我会摔东西,现在知道要冷静下来再解决问题。”她分享道。随后的“红色领航”环节,队员戴安祺以情景剧形式演绎陈延年烈士狱中写下绝笔信的片段。“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当她高声念出这句台词时,现场学生自发鼓掌。结合剧情感悟,讲解员向学生展示陈延年狱中手稿复印件:“这些字迹潦草却力透纸背的文字,正是烈士坚定信仰的见证。”班主任李老师表示:“历史细节与心理分析的结合,让孩子们既感动又深受启发。”

长效赋能:从“听故事”到“学方法”的转化

图为团队队员与小朋友们交流控制情绪心得。刘欣琪 供图

团队挖掘抗大学员“战地互助日记”“逆境求学”等史料,开发《红色心理成长课程》,将革命者的心理韧性案例转化为“抗压四步法”“情绪能量瓶”等教学模块。在启东市向阳小学的试讲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还原“夜行军互助”场景:八年级学生周昊扮演腿部受伤的小战士,被队友用树枝制成的简易担架抬出“封锁区”。“我本来觉得任务不可能完成,但队友一直鼓励我,就像抗大学员日记里写的那样!”他感慨道。

图为团队在启东抗大九分校纪念馆前合照。闫艺 供图

活动期间,团队与启东市向阳小学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在学校设立“红心课堂”实践基地,培训教师运用革命故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团队队长王晖指出:“讲解员的故事是‘引子’,红色文化中蕴含坚韧、乐观等心理特质,将其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既能赓续精神血脉,又能为青少年应对学业压力、社交焦虑提供历史参照和解决路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实践。”(王晖 张亚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