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乡村振兴的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增加,物质生活实现了飞跃,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亟待满足。
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充分激发文化振兴活力,推动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我们对馆藏档案史志中石家庄解放初期党和政府在基层文化教育事业方面的勇毅探索进行梳理,以供参阅。
大规模开展扫盲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广大群众对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有着强烈的需求。为贯彻全国第一次教育会议提出的“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的方针,石家庄大力开展工农教育。市内和厂矿成立业余学校,农村普遍办起冬学,掀起学文化的高潮。1949年10月,市政府牵头出台《关于今年郊区冬学运动的联合指示》,规定开展冬学运动的目的和主要任务是扫盲,提高农民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和政治觉悟,重点进行识字教育。1951年,石家庄专区扩大了扫除文盲范围,参加扫盲和业校培训的学员超过19万人。同年7月,市政府、市总工会和团市委发出联合指示,制订了《石家庄市职工业余文化教育二、四年扫盲计划》,要求分别用2年、4年的时间基本扫除文盲、半文盲。“一五”时期,石家庄教育事业有了快速发展,在贯彻“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方针中,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为统一领导全市速成识字运动,成立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简称石家庄市扫盲委员会),1953年以扫除区级以上干部、产业工人文盲为重点,其次是青壮年农民和其他青壮年劳动者文盲,扫盲质量得到提高。1953年11月,市政府发文《关于1953年冬学工作的指示》,要求“冬学工作必须在整顿的基础上,根据服务农村生产及群众自愿的原则,有领导、有计划进行,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政治文化水平”。
解放初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进下,通过举办一系列扫盲运动,迅速提高了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水平,有效地推进石家庄市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当前,部分农村地区、偏远地区还有相当规模的居民在物质生活上刚刚脱离贫困线,而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瘠匮乏。农民群体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加之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陋习难以消除,“文化贫困”现象在一些地区仍然严峻。要深入挖掘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的需求,激发内生文化力量,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知识普及,改善农民精神面貌。
高标准建设文化设施。1947年12月,民众教育馆建成开馆。此后两年内,民教馆积极丰富图书馆藏,建立全市范围内的有线广播站,举办35次展览,为20万基层群众的文体活动提供重要场所。据档案记载,1952年4月,省政府文教科发文《关于建立农村图书馆的联合通知》,文中提到“农民迫切从学习中提高政治文化水平及解决其生活生产中所遇到的困难……农村图书室成为政治工作的重要工具之一”,并对农村图书室的运营和相关活动做出明确指示,以期达到“提高广大农民的爱国热情与生产积极性的目的”。1953年2月,孙村农民体育场正式建成。“一五”时期,石家庄文化场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渐加大。1956年,石家庄剧场、第一工人文化宫、第三文化馆、石家庄影院等相继落成,到1957年年底,全市共有6个电影院,9个剧场,25个电影队,121个图书馆。这些文化场所的建成标志着石家庄市城市的综合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不断丰富。
图为馆藏照片档案:石家庄市第一工人文化宫
文化基础设施是广大群众参与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和载体,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解放初期石家庄高标准、大范围建设各类文化体育场馆,为广大工人农民等基层群众提供“精神家园”,深受欢迎。如今,国家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文化惠民工程所形成的公共文化空间,在农村文化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进一步优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充分利用新一代科学技术建设集教育、文化、资讯、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场所,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多文化选择。
多举措筹办文体活动。石家庄解放后,文化艺术工作者齐聚石家庄,带来了文化事业空前的繁荣景象。1947年11月,华北联大文工团赴石家庄开展工厂文艺活动,为基层工农群众演出了很多喜闻乐见并且反映现实斗争的经典剧作。1948年8月创作的话剧《红旗歌》以大兴纱厂为创作基地,反映了城市工人生活的原貌,火遍大江南北。1954年2月,为挖掘与传承优秀民间艺术和民族形式体育,市文教局与市体委联合召开观摩演出大会,吸引许多基层民间艺人前来演出,郊区方北村表演了20余个民间艺术节目赢得满堂喝彩。
1956年1月,为促进农民体育运动的发展,增强农民的身体素质,石家庄市农民篮球比赛大会在孙村开幕,全市共有18个村26支农民篮球队伍参赛。同年2月,石家庄市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体育运动大会开幕,50个村1513名农民运动员参加比赛,充分激发了广大农民对体育事业的热情,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解放初期石家庄人民的精神寄托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对基层群众的文化产品供给,不能“照搬照抄”、“大水漫灌”,而应该向不同群体以多样化的方式提供不同层次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通过激发多元主体活力,创新多种服务方式,进而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化、均等化发展,使乡村居民有更多的幸福感。
图为拾光智慧体育公园
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水平,一定能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早日实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富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的磅礴力量。(石家庄市档案馆 任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