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师道薪传”团队有幸采访到桂林航空航天大学音乐人类学硕士教育家徐洁玉副教授。徐洁玉老师是广西灵川人,中共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评茶员,长期从事艺术疗愈、茶文化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本次采访中,徐老师分享了她投身教育的初衷、教学理念以及对青年教师的建议,展现了“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投身教育的初衷:从心理学到艺术疗愈
徐洁玉老师最初在团委从事学生工作,通过与学生的深入接触,她逐渐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3年,她参加了第一次心理学培训,从此踏入了心理学领域。回到学校后,她开始尝试将心理学与自己专业相结合,探索艺术疗愈的可能性。尽管当时国内艺术疗愈资源相对匮乏,徐老师并未放弃,而是不断学习、摸索,最终将音乐心理、绘画心理等艺术疗愈方式融入自己的教学和研究中。
徐老师回忆道:“艺术疗愈在国内真正被推广是在2010年左右,我去北京进修,逐渐将音乐、绘画与心理学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她强调,艺术疗愈的关键在于如何让没有音乐基础的人也能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因此她在教学中不断创新,设计出适合不同群体的疗愈活动。
教学理念:平等尊重与创新融合
在谈到教学理念时,徐洁玉老师特别强调了平等、尊重与创新的重要性。她认为,教学过程中应营造一个融洽、放松的氛围,让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们建立平等、尊重的互动关系,在交流中增进彼此的理解与感情,并及时发现学生的需求和问题,通过他们的反馈来调整教学方法,在动态反馈中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徐老师还分享了她对AI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看法。她指出,AI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它既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可能性,也对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在鼓励创新和保护学术诚信之间找到平衡,同时帮助学生理解AI的潜力和局限,培养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善于创造的能力。
对青年教师的建议:扎根教育与平衡发展
作为一名资深教育工作者,徐洁玉老师对青年教师提出了宝贵的建议。青年教师的发展,既需脚踏实地扎根教育现场,也要敢于打破常规、探索新可能,更需在快速变迁中守护教育的初心。她认为青年教师应对自身情况有清晰的认知,补足短板,发挥长处。
徐老师还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如何平衡行政工作与教学工作的经验。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责任,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对于行政工作,徐老师建议要做好时间管理,通过提前规划和优先处理重要任务,避免临时忙碌导致影响教学质量。她也强调,教学工作是核心,只有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才能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徐老师通过制定灵活的教学计划和设置合理的工作优先级,来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徐洁玉老师的分享不仅展现了她“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也为青年教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她将艺术与心理学进行深度融合的探索,不仅为跨学科教育提供了范式样本,更为青年教师照亮未来发展的路径:在扎根实践中沉淀教育智慧,于跨界融合中重构学科价值,在人文关怀中守护育人初心。相信在她的指引下,更多青年教师将勇担重任,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智慧。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徐洁玉副教授
赵昕茜 王雨欣 贾丽雯
图/赵昕茜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