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

广西师大学子行践八桂,青音嘹亮传理论基层行

2025-02-19 13:18:29   来源:中华网

图为广西师范大学“习韵理响”团队成员于桂林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开展宣讲 唐佳瑀 供图

2025年1月14日上午,“习韵理响”宣讲团前往桂林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开展了一场以“脚步丈量壮美广西 合力唱响时代好‘戏’”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团队成员结合“漓江沿线生态观察公益行”的实践内容与亲身经历,以青年视角向听众讲述了他们在漓江沿线观察的成果与他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思考,团队聚焦于漓江生态的保护行径与发展成果,让同学们清晰地看到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漓江水质逐渐改善,生态系统逐步修复,周边地区也因良好的生态环境迎来了蓬勃发展。同学们全神贯注地聆听着,眼中闪烁着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与向往。

在宣讲过程中团队成员通过桂剧山歌与新时代体悟相结合的方式,讲好“两山”理念的中国故事,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创造力,将社会实践成果融入其中。团队成员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深入浅出的讲解,将桂剧山歌巧妙地融入“两山”理念的故事中,借充满地域特色的山歌激发听众互动兴趣,成员们娓娓道来,生动地讲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他们呼吁同学们感受壮乡风情,积极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更多人了解壮乡、热爱壮乡。

活动结束后,许多同学兴奋地分享自己的感受。19-2班班长丁同学激动地说:“这次活动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我们的家乡有这么美的风景和这么有趣的文化,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把这些美好的东西传承下去!”通过这次活动,桂林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的同学们不仅领略到壮乡风情的独特魅力,更在心中种下了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种子。他们纷纷表示,要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努力学习本土文化,用实际行动守护好这一方绿水青山,将壮乡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赓续 “平陆” 文脉,传承文化基因

平陆运河全长134.2公里,总投资727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条通江达海的人工运河,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2026年建成后,西南地区货物经此出海,航程将缩短560公里,运输成本大幅降低,为广西乃至西南地区打开“向海经济”的新大门。同时平陆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它的建设不仅是交通领域的重大举措,更为壮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全方位机遇。

图为广西师范大学“习韵理响”团队成员于广西北海市海城区北七中开展宣讲 李欣鸿 供图

他们深入挖掘平陆运河与壮族文化的紧密联系,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了古老的祭海仪式到现代的贝雕艺术,从沉浸式民俗体验区到充满科技感的铜鼓文化展示,再到蓬勃发展的文创产业,平陆运河全方位展现了壮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在社区宣讲中,宣讲团队成员讲述了一位贝雕艺人将运河元素融入创作,使传统技艺焕发生机的故事。贝雕艺人通过观察运河上往来的船只、岸边的风景,创作出一系列以运河为主题的贝雕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当地展览中获得好评,还吸引了众多游客购买,让更多人了解到贝雕艺术。这个故事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大家纷纷分享自己身边与传统文化传承相关的故事。

彰显青年担当,激发奋进力量

图为广西师范大学“习韵理响”团队成员于广西玉林市玉州区东环小学开展宣讲 赵昕茜 供图

“习韵理响”宣讲团成员走进基层青年之家、乡村学校,以同龄视角,讲述在各个时期青年们如何践行时代使命,号召青年学生以青春担当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理想信念在基层生根、于青年心中发芽。坐在第一排的张同学满怀激情地说道“青年是时代的先锋力量,我们要勇敢地挺膺担当,勇挑重担。”同时也包含了青年学子满怀抱负的号召。

返乡实践,打造思政教育“主课堂”

2025年1月10日至23日,“习韵理响”宣讲团成员前往广西南宁、广西桂林、四川广元、河南南阳、内蒙古包头等4省9市进行返乡宣讲,将理论宣讲青年化作为常态化形式,通过打造三大宣讲模块,面向基层群众和青少年群体开展宣讲活动,让青年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翻译官”,以青春视角和鲜活案例激活宣讲活力,使理论宣讲不再枯燥,以更加青春的面貌、更加生动的形式,广泛传播,深入人心。

两图为广西师范大学“习韵理响”团队成员开展返乡宣讲 中国青年网 彭文婷 唐佳瑀 供图

在各项宣讲活动中,成员们边走边学,写下厚厚的学习笔记,也带回了生动的故事、真切的感悟和深刻的思考,以多样化形式切实发挥理论宣讲解读政策、诠释内涵的作用,让广大受众得启迪、有提升。“她宣讲的最大特点在于带着对宣讲内容充沛的激情以及对党和国家理论的深刻理解与把握”,这是在一场“快递式点单”巡回宣讲结束后一位宣讲受众对团队成员最真切的肯定。( 唐佳瑀 姚心燕 赵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