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琴心斫琴师 ,非遗传承守护人
——记青年斫琴家、扬州市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古琴艺术(广陵琴派)(制作)”代表性传承人吴健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知音难觅,而斫琴家更是难得。乐器是匠人的心血创作,是匠人灵魂的载体。每一根琴弦的紧绷与松弛,都是匠人对和谐之音的精准拿捏。每一块木料的挑选与雕琢,都是对声音纯粹追求的执着体现。作为振声琴坊创始人、中共党员、青年斫琴家、工艺美术师、溧阳市古琴协会斫琴工艺顾问、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古琴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乐器协会古琴研究会会员、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古琴文化艺术委员会会员、扬州市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古琴艺术(广陵琴派)(制作)”代表性传承人、CCTV爱心慈善大使,吴健不仅在古琴制作技艺上有着深厚的造诣,更在传承与弘扬古琴文化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音色纯净、工艺精湛,他的每一床古琴,都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传递着匠人的匠心与情怀。
广陵琴缘 因爱而生
古琴,又称琴、瑶琴、玉琴、五弦琴和七弦琴,是中国的拨弦乐器,有着3000年以上的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扬州,古称广陵。 “主人有酒对今昔,请奏鸣琴广陵客” “李龟年至岐宅,闻琴声,断弹楚声者为扬州薛满。”唐宋时期就有着流传不绝的琴学传统。到了清代的康乾盛世,扬州更成为了漕运的要道、南北交通的枢纽,扬州文化艺术更为繁盛。表演清唱、十番鼓、锣鼓、小曲、滩簧的歌船,自朝至暮,鼓乐不绝,琴坛名家荟萃,人才辈出,“广陵派”也在此形成,成为了中国古琴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
因自幼酷爱古琴,自扬州大学毕业后,吴健便开始了他的古琴生涯。“古琴在当时实在太冷了,它是小众乐器,在20世纪90年代,当时不要说有人教,很多人都没见过古琴长的是个啥模样。”当时的吴健,没有师承,全凭一腔热血,开始自学,通过观看视频、查阅资料,逐渐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斫琴方法。回忆起那段艰苦的岁月,吴健坦承非常艰辛,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为了制作出一床完美的琴,他反复调整。“我常常觉得,每一位斫琴人,都历经了难中难,心如蒲丝韧。”至今,吴健仍对第一次髹漆的经历记忆犹新。由于对生漆过敏,全身都长起了水泡,正值六月中旬,天气炎热,痛痒难耐。为爱千千万万遍,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身体产生了抗体,过敏症状逐渐消退。之后为了更系统地学习古琴的演奏与制作,吴健先后师从广陵琴派第十二代传人唐迺扬先生和古琴制作大师田双琨先生,这让他对古琴的制作工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吴健,号弘儒、字雷健,他坚持使用传统方法制作古琴,掏槽腹、合底板、装配件、裹布……他的琴,不仅是一件乐器,更是一件艺术品,蕴含着他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的追求。正是凭着这份对古琴的热爱与执着,使得他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走得愈发坚定而深远。
一凿一斧 匠心传承
“伏羲见凤集于桐,乃象其形”削桐“制以为琴”。斫琴的步骤繁复而精细,首先从选材开始,吴健精选上等桐木或杉木,木料不仅松、透,而且要达到100年以上,才是最佳的选择,因为这样的木料做出来的琴古朴、厚实、圆润,以确保琴体的共鸣效果。选料之后,就开始画样,再根据画样来掏槽腹、合底板、装配件、裹布,上灰胎。琴体灰胎历经两年之后,便进入了打磨、闭浆、修漆的程序。采用传统大漆工艺,层层涂抹,每层都精心打磨,以保证琴面的光滑与质感。再通过橄榄油加纳米珍珠粉进行几次推光,使琴漆面更加温润。之后是安装琴弦、调试音色,这一步骤需要极高的技艺与耐心,找到最适合琴身的琴弦后试音与上弦,最后吴健会对每一床古琴进行细致地检查和调整,确保每一床古琴都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近二十年的斫琴经验积累,其斫制出来的古琴,声音不但古朴又轻灵,浑厚而不流于空洞,余韵绵长,手感柔顺。散音松沉而旷远,让人起远古思,泛音则如天籁,按音则非常丰富,手指下的吟猱余韵、细微悠长,缥缈多变。在传承传统斫琴技艺的基础上,吴健敢于创新,不断尝试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古琴漆艺外观上结合传统的髹漆技艺,探索复制出古琴八宝灰灰胎工艺,还将犀皮漆、蛋壳镶嵌工艺应用在古琴外观的装饰之上。在坚持古朴淡雅的传统文人审美的基础上,又丰富了古琴漆面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八宝灰灰胎工艺,使古琴的琴声在醇和淡雅中带有金石之韵。此外,吴健还自主创新设计了“苍松龙鳞”系列的金丝楠木古琴外观,使其更加富有艺术美感,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韵味与审美价值。
2018年2月,吴健斫制的金丝楠百纳宣和式古琴被盐城市博物馆收藏;2018年4月斫制的金丝楠伏羲式古琴被云南省民族博物馆收藏;2018年9月自行设计的苍松龙鳞古琴并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2019年3月,被评定为第五批扬州市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古琴艺术(广陵琴派)(制作)”代表性传承人;2019年9月斫制的金丝楠蕉叶式古琴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性收藏;2021年10月,斫制的《荷月清韵》古琴被清华美术学院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收藏;2021年12月,在扬州游礼·创享运河文创设计大赛荣获优秀设计奖;2022年9月,《苍松龙鳞》古琴在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创杯”文创大赛中荣获金奖;2022年12月,《竹影禅韵》古琴获得江苏省第十三届「艺博杯」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金奖;2023年10月,《朽株禅韵》古琴获得江苏省第十四届「艺博杯」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金奖;2024年1月斫制的金丝楠木《墨秋》古琴被扬州非遗珍宝馆收藏。吴健的古琴作品,不仅在国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其作品更是成为了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除了在自我艺术上的不懈追求,吴健还始终致力于古琴制作与演奏技艺的传承与发扬。自2015年起,吴健便创立了振声琴坊,这是一家专注于古琴文化研究和古琴制作嗯的专业机构。还成功举办了两期“振音堂斫琴体验班”,并吸引了众多古琴爱好者参与学习。吴健凭借其精湛的技艺与对古琴文化的深刻理解,先后被溧阳市古琴协会聘请为斫琴工艺顾问,同时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和广陵琴社也聘任他为理事。此外,他还获得了乡村振兴技艺师的资格职称。2023年,吴健被选为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库”的古琴制作技艺高级传承人。同时,扬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也授予了“吴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荣誉,特别表彰了他在金丝楠木古琴制作方面的卓越成就。
故宫典藏 华夏遗风
吴健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对古琴技艺的深厚积淀与不懈追求。2019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在这一年,吴健被评定为第五批扬州市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古琴艺术(广陵琴派)(制作)”代表性传承人,也是在这一年,他斫制的金丝楠蕉叶式古琴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性收藏。自己制作的古琴能被故宫收藏,不单是对吴健的认可,更让广陵琴派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认可,这让他充满了感慨和自豪。
一床优秀的古琴相当难得,且制作周期漫长。既需要精良的材料,还需要斫琴师具备高超的斫琴技艺、艺术审美以及对古琴音色的高超审美水准。为了制作一床配得上故宫博物院的古琴,吴健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时常往返于北京和扬州之间。在这段密集的往返旅程中,他最终选择了珍贵的金丝楠木来斫琴。在斫制古琴的整个过程中,吴健始终保持着对每个细节的极致打磨、精益求精,力求呈现出古琴艺术的最高境界。对琴外观的设计也别具匠心,不仅在尺寸上做了改良,还把古代蕉叶琴的三片叶改成了四片叶的样式,这种独特的设计,不仅增强了古琴的艺术美感,寓意着事事如意,更在音质上实现了突破,音色清透而悠长。琴身秀美雅润,琴边波浪起伏,再配以金丝楠木,浅弹轻抚间余音绕梁,颇有芭蕉雨行清脆处、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这床被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金丝楠蕉叶式古琴,也成为了吴健职业生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吴健不仅是一位技艺高超的斫琴师,更是一位心怀大爱的非遗传人。他为传递爱还特意举办一场“广陵琴荟”举办了一场为他为爱吴健专场—点燃希望、琴韵传梦公益活动,为现场嘉宾讲解斫琴技艺,并进行古琴义拍捐赠活动,所得善款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这一善举,不仅体现了吴健对社会的责任感,也彰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怀。
一琴一世界,琴人合为一。每一床古琴,都承载着吴健对古琴艺术深深的热爱与不懈的执着。在他手中,每一凿、每一斧都充满了对传统技艺的尊重与对音乐的深刻理解。通过这些细微的工艺,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古琴艺术传承的坚守,以及对每一个音符背后文化的珍视。吴健不仅致力于保存古琴艺术的原貌,更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推动着广陵琴派的古琴制作迈向新高度,古琴艺术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