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内,一位年轻小伙正伏案潜心研究图纸,他身着简单衬衫,腿上的牛仔裤洗得微微泛白,正轻蹙眉头思考施工难点。“别看他穿着朴素,他是我们项目的‘质多星’,一点都不‘简单’呐!”这是中交三航局玉环2号海上风电项目员工对项目总工程师李俊来的评价。
“质多星”的美称还要从普陀6号海上风电项目说起,那时李俊来刚在技术岗位上崭露头角,第一次担任项目总工程师。
该项目风机拼装码头所在海域水流复杂,当施工船舶遇大涌浪时,前后摆幅较大,叶片螺栓易戳伤轮毂导流罩。同时,叶片与轮毂连接螺栓易在剪力影响下易遭到破坏,传统的安装工艺已无法满足技术和质量要求。
李俊来立刻组建小组开展专题会进行攻坚。他和同伴们把小组名定为“质驭”,希望可以驾驭质量管控难题。攻坚小组成立后的首个课题就是改进拼装工艺。
“‘一气呵成’不行,那就先将小片定位再进行整体衔接,是否可行?”李俊来将“化零为整”的拼装思路告知小组成员,同事们决定先画图试试。经过反复修订,整机吊装方案终于跃然纸上。在多次反复推演完善后,该方案在专家联合会审中得到全票通过。
解决了拼装顺序难题,细心的李俊来并没有太得意。他提醒组员们,在安装和拆除缆风绳及吊装过程中,依旧存在附件损坏的风险。李俊来还带头设计了整机专用吊具,同时在叶片吊装过程中为叶片穿上“防护衣”,有效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碰撞和磨损,保障了叶片的平滑度。
几个小巧思助力项目保质保量完成了建设伊始设定的目标,并成功将拼装工期从4.5天缩短到1.5天。项目经理在项目例会上连连夸赞李俊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项目也有自己的‘孔明先生’了。”
工作以来,李俊来坚持带头驻海,在现场攒经验找灵感,解决最棘手的问题,明确施工的关键线路和关键控制节点,加大对技术风险点的查漏补缺,使项目内控管理的“触角”跟着生产经营目标走。他说,时间就像陡山,而他愿意当永远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
今年初,中交三航局玉环2号海上风电项目开工在即。李俊来和他的“质驭”小组接下重任后,便马不停蹄地开启了新的建设任务。
在一次专题会议上,项目技术部部长黄超对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进行汇报:“叠置运输的钢管桩单端起吊,翻身时可能会造成局部损坏。”李俊来听后眉头紧蹙:“‘可能’就是有风险,质量方面可一点也不能马虎,是否有替代方案呢?”大家议论纷纷,直到会议结束,也没有得出最优解。
彻夜奋战未果的李俊来决定跑去码头实地考察之后再继续攻坚。码头上,几只海鸥振翅翱翔,翅膀在空中勾勒出流畅的曲线,边缘微微向上翘起,仿佛在托住海风。李俊来灵感乍现:“为什么不设计一个海鸥状的新工装呢?”
说干就干,他马上将一个既能与圆弧面紧密贴合又能限制移动避免摩擦的新工装设计图呈于图纸上。对此项方案,总包和设计方高度赞扬:“一举多得,不愧是‘质多星’!”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由于项目采用的内插式四桩导管架基础,对钢管桩平面位置和标高精度相关维度的偏差要求仅为千分之三,达到毫米级,极为严苛。
李俊来深知,只有打好基础才能高质量“穿针引线”,保证好后续导管架安装的质量。于是他立马赶往施工现场,带头驻海。在经过多次方案比对后,拥有“蟹钳子”的专用稳桩定位平台引起了李俊来的注意,“这个平台自带的4个‘钳子’可以根据需求调节开合角度从而控制钢管桩的垂直度。但是不能仅仅依靠工具,还要拿出咱们大家伙每个人的控质‘手艺’。”
李俊来严格要求现场施工人员核对好数据,在沉桩过程中,李俊来更是从钢管桩入稳桩平台龙口开始,便紧盯每一个细节。最终在李俊来的带领下,项目团队通过精工细磨,将初始垂直度偏差控制在了惊人的千分之一内。
多年来,“质多星”李俊来坚持精益求精做好质量“把关人”,先后获得重点工程立功竞赛优胜个人、优秀总工等诸多荣誉,留下了一串串坚实而闪光的足迹。“我将继续做好质量‘守门员’,将控质妙招融入到项目生产过程中,精耕细作,持‘质’以恒。”李俊来坚定地说道。(李雪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