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

坚持人民至上谋划和推进教育改革

2024-09-30 14:48:39   来源:中华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依靠人民群众,牢牢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强调要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构建一个公平且富有质量的教育体系。坚持人民至上谋划和推进教育是我们党办好教育的根本遵循,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行动指南,彰显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教育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广泛动员和组织他们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汇聚成教育事业改革的强大力量,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坚持人民至上发展教育的现实逻辑

教育是民生之本,是民众最为关切的民生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就是把教育事业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期待,确保每位公民都能享受到教育改革的成果。将人民立场确立为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根本立场,构成了新时代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原则。

坚持人民至上,着力解决教育领域急难愁盼问题。教育不仅是稳定就业、社会保障的基石,而且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和普及程度。当前仍存在偏远山区师资短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升学竞争激烈,教育焦虑剧增等问题,对教育高质量发展构成了阻碍。从人民的实际需求出发,逐步解决教育领域的迫切问题,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事业向促进公平、提升质量的方向发展。

坚持人民至上,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根基,确保了不同性别、种族、地域的人都能平等地获得到优质教育资源,使教育发展能够真正惠及人民。人民至上就是要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待,实实在在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坚持人民至上发展教育的价值意蕴

坚持人民至上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普惠性。普惠性教育不仅涵盖学校教育,还包括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等多层面、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个体在获得技能和知识方面是平等的。通过建立贯穿于个体生命周期的终身教育体系,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提高教育普及程度和覆盖范围,进而促进全民素质的整体提升。同时教育还应惠及个体和参与主体,为每个个体创造平等的教育机会,并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实现自我成长。

坚持人民至上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和全面,需要重视学生在实践技能、理论知识、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引导并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充分实现自身的最大潜能。

坚持人民至上推进教育改革的实践路径

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全面贯彻于教育的过程与结果。根据此教育理念,从教育体制、师资队伍、主体协同三个方面寻求教育改革的优化路径,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第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第一,满足人民对教育效率和效益需求,保障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要提升教育对人民的内在作用,促进全面发展。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便携化的教育资源拓宽学习渠道,使每个人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借助数字技术,构建终身化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知识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要提升教育对人民的外在作用,优化人才资源结构,促进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复合型能力的人才为目标,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同时健全学校到社会的衔接机制,确保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服务。第二,建立科学、公正的教育评价制度,需要重视多元主体的评价意见,确保评价过程的民主性,促进教育评价多元共治。具体来说,要关注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评价意见,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听证会、教师代表大会等活动增加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学校事务的机会。针对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表现,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平台了解和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学习进度、考核成绩等多种评价要素全面、客观地记录学生的成绩和学习表现。

第二,健全高素质师资队伍。强教必先强师,教育改革需要“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支撑力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一是通过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升教学技能。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导向,注重个性化教学,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二是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和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引导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做出人民满意的教育。高校应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日常管理,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工作中坚持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树立道德榜样。

第三,构建多主体协同培养机制。学校、家庭、社会应合力承担学生成长成才的责任,共同推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融合,形成三方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高校应加强与行业的联系,通过产学研合作项目,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实践项目中,从而更好地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产教融合。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给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各地政府坚持发展教育优先战略,保障教育投入,重视并解决民众关心的教育问题。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教育改革汇聚强大支撑力量。

教育是一项造福人们的事业,教育改革要覆盖每一个人,确保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坚持人民至上,深化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创新,我国教育会朝着更加符合人民期望的方向发展,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现代化,为国家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王琼,郑州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