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以下简称“昭觉”)曾是我国区域性整体深度贫困的典型样本,当地居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学校办学条件差,家庭教育观念落后。但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昭觉县于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目前已经没有因为家庭条件贫困、教育资源落后而辍学失学的儿童。
浙江大学昭觉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走进昭觉,深入基层社区、高海拔地区、中等教育学校等多地,就硬件设施、师资水平、辅助资源等多方因素,调研昭觉县教育脱贫的成果。同时,为延续川浙“山海情”,实地了解西部教育情况,切实解决乡村教育发展滞后等问题,实践团与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合作,前往昭觉开展为期两周的教学实践。
图为浙江大学昭觉实践团与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以及昭觉中学领导合照
智慧启未来,爱心筑梦想:昭觉实践团携手学子共绘大学梦
在实践活动的筹备阶段,浙大昭觉实践团不仅举办了三场线下爱心捐赠活动,更通过公众号、自媒体平台等多元线上渠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捐赠物品从经典书籍到文具,再到各种生活用品,每一份捐赠都承载着捐赠者对学子们的诚挚祝福。实践团将募集的书籍捐赠给昭觉中学,并且搭建“明信片墙”将浙大同学们的祝福带到昭觉,支持鼓励当地同学,以在实践团离开后延续这一份情感纽带。
为了开拓昭觉学子的眼界,激发他们对高等教育的憧憬,实践团成员倾力制作了大学生活与专业介绍视频。他们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云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成都体育学院等多所院校的大学生,共同参与视频录制。他们的专业多样,涵盖武术、音乐、生物科学、金融等。希望通过这些视频,昭觉孩子们能够真实地感受大学校园的学术氛围和文化魅力,认识到专业与就业的多样性。
多元化教育,全方位成长:昭觉实践团带来丰富拓展课程与讲座
秉持着服务社会的理念,实践团成员发挥个人专业特长,在昭觉中学开展了多节拓展课堂与专题讲座,内容涵盖音乐鉴赏、体育训练、生涯规划、心理疏导等多样课程。值得一提的是,随团实践的墨西哥籍教师Hugo开设了实验课,带领同学们制作熔岩灯、从香蕉中提取DNA......激发了同学们对于科学的浓烈兴趣。
拓展课堂和讲座的开展让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放松,同时也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往知识、情感、和职业世界的大门。
图为来自墨西哥的Hugo老师以及实践团成员为昭觉中学的同学们开展实验课堂
走进凉山,访彝乡巨变:昭觉实践团开展教育脱贫相关调研
实践团不仅在昭觉中学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实践,还通过问卷调查和采访的方式,对学校的师生进行了细致的调研。自教育扶贫落实以来,昭觉县师资力量有所提升,教育观念有所转变,教育公平性有所提高,教育扶贫不仅在物质上给予帮助,更在精神上激励学生,帮助他们开拓视野,坚定理想。然而,昭觉县的教育扶贫工作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家长对子女学习的关注度和支持度有待提高,家校联系不够紧密,教师业务技能需要进一步提升,以及教师教学方法需更加适应学生需求。
图为昭觉实践团根据调研结果对昭觉中学展开汇报
沐恩邸社区是昭觉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实践团成员前往沐恩邸,与社区党支部书记、当地居民和学生家长展开交流。搬迁后,适龄儿童的辍学率极大降低。“曾经需要三个小时的上学路程,如今只需要几分钟”“沐恩邸社区的教育是最保障的”“家里孩子多,国家政策给了我们外出务工的很多补助”,当地居民无不对教育脱贫成果交口称赞。
瓦吾小学位于海拔2700米的高山上,作为高海拔教育典范,实践团了解到目前学校为确保学生出勤情况,严格执行打卡制度;老师大多为支教老师,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少,学生的教育需求难以满足。
图为实践团前往瓦吾小学开展调研与当地支教老师合照
图为实践团于沐恩邸社区对当地基层领导采访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开展课堂,切实助力教育多元化多样化;走进凉山,亲身感受到了教育脱贫带来的彝乡巨变。他们不仅在昭觉中学的教室里播撒知识的种子,更为当地教育脱贫事业注入了坚实的力量。青年学生的脚步从未停歇,浙江大学与昭觉的纽带也从此连结。这份跨越地域的情谊,如同桥梁,连接着知识与梦想,也将持续传递着温暖与希望。(王可心 潘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