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

无为而非不作为

2024-08-28 14:35:24   来源:今日热点网

《淮南子》有言:“不以行累物“,其大致旨在强调不受外物羁绊的无为理念,而今人却在无为上产生了理解上的偏差。将无为狭义片面化的曲解为不作为,也就是实践性上的缺乏主体的客观能动性。

无为是对结果的保持。乐天命的豁达态度,强调实践主体在努力行动后对结果的安然接受,而今却更演化成了行动过程中的不作为。

今人为何会在实践过程中变得无为?

“由时间和休息所编织的梦,在现代社会已完全丧失“,本雅明所言已充分解释。面对功绩主义大行其道,在空间与时间尺度下交织、重复堆叠的重复劳动下,人们愈发激烈的陷入了对自我剥削的囚徒困境之中,在盲目的重复劳动下,看不到结果的尽头。于是黯然失色,极度愤怒,其寂寂隐隐者振臂高呼”我顺应道家思想,我选择无为。“

实际上,这是对盲目行动的抵触和对现实的逃避。于是,无为从结果的代名词成为了过程的代名词,成为了个体不奋斗,不努力,缺乏行动。懒惰懈怠的代名词如何花言巧语,也不过是一层糖衣炮弹罢了。应当重拾的是对无为的正确理解,当如渡边淳一用“钝感力“一词消解功绩主义。当如让鲍德里亚在尽最大努力追寻后却不计结果,当如曾巩,隐居深山,却心系苍生,随时出山入世无为,不是对现实逃避。

无为不是对现实逃避,不愿努力,在行动的过程中趋于懈怠,不是不作为的麻木是之中。

而是相反,身体力行的亲自实践,调动各类要素去拼搏,努力的追寻,在面对结果之时,则是表泰然自若的乐观心态,接受一切结果,这是一种豁达的表现,更是真正的无为体现所在,在以最大努力追寻后而不过奋斗追求的结果。

由此得知,青年的我们若能做到这样真正的无为,便是对自我的和解,在不断努力后成长而又能成熟,稳稳定的面对结果。无为的态度欣然接受将个体的水滴汇聚起来,筑成集体的奔涌,奔涌江流民族的锐意进取,却不因一时结果而深陷焦虑。无为应对,那时将是海晏河清四时之景,当无为不再是不作为之时,便是大有可为之时。作者:高炜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