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学院动画学院2024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从动画学院红色空间站启程,在红色革命圣地河南省确山县开展了为期8天的研学教育和学习实践活动,厚植爱国主义传统、弘扬红色革命精神、体察社情民情、服务乡村振兴。12名德才兼备的学生干部,由学院指导老师带队,走出校园、走向农村;下沉基层、融入群众;观察调研,躬身实践。实践团全体成员与革命老区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在奉献社会中传播服务理念,在实践锻炼中铸就过硬本领,在伟大征程中绽放绚丽青春。
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革命伟力
在竹沟革命纪念馆,郭超教授向实践团重点阐述了竹沟精神丰富内涵:“坚定信念、依靠群众、艰苦奋斗、顾全大局”。确山县竹沟镇是新四军二师、四师、五师的重要发祥地,“乌云之中见青天,竹沟就是小延安;一声号令震破天,千军万马上前线”。竹沟革命纪念馆里陈列的红色旗帜、大刀枪炮、宣传刊物……一件件宝贵的革命旧物生动再现了这段历史。“这棵石榴树是1939年刘少奇同志亲手种下的。现在虽然部分树干空了,但整棵树仍在生长。”竹沟革命纪念馆馆长鲁金亮介绍,“我们党在竹沟运筹帷幄,打开了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地区敌后抗日斗争的新局面,锻造出一个‘红色基地’”。
在鄂豫边省委革命纪念馆,一幅幅珍贵照片生动再现了中共鄂豫边省委在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以此为中心开辟的鄂豫边革命游击根据地的光辉历史。纪念馆墙上,悬挂着曾经在此战斗的英雄先辈的人物肖像,简短记录着他们的姓名和为国捐躯的丰功伟绩,时刻激励着大家不断奋勇前行。
随后,实践团到达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旧址,走在青砖地面上,听着工作人员对确山红色历史的讲解,看着展厅里陈列的红色展品,大家油然升起一种对先烈们的敬佩之心。在物质的匮乏年代,面对比自己装备先进的敌军,他们不屈不挠的顽强抗争精神在当代青年学生心目中依然煜煜生辉。
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
在确期间,实践团先后来到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确山革命烈士陵园,瞻仰英雄缅怀先烈。在杨靖宇将军纪念馆,一件件饱经历史沧桑的实物、一张张布满岁月痕迹的照片、一幕幕震撼心灵的情景再现,生动讲述着杨靖宇将军从奋发求学的青年时代到领导豫南农民革命,再到东北抗联战至生命最后一刻的传奇一生。杨靖宇将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历程十分令大家震撼而动容。在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实践团全体成员为在革命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们鞠躬致敬,并集体瞻仰在去年抗洪救灾中牺牲的周昆训烈士,他用生命践行“吾将吾身献吾党”的铮铮誓言。
重温红色历史,感悟先烈精神;致敬革命英雄,传承红色基因;抚今鉴往追昔,坚定前行意志。实践团认真聆听、细察观悟,用心、用情浸润革命英雄事迹教育和红色文化熏陶。
研学红色精神,筑梦新的征程
“革命英雄、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是从革命史、抗战史中孕育出来的红色基因,折射出一种老区军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孕育形成的革命精神——竹沟精神。这种革命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也是新时代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在黄淮学院大学生“竹沟精神”研学实践基地揭牌仪式上,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馆长鲁金亮就竹沟精神作讲解、指导,并与黄淮学院天中文化研究院院长、实践团指导老师郭超教授及实践团团员展开深入对话。就如何让红色基因浸润思政课堂,将课堂搬到革命历史现场,把课堂理论讲授与现场体验等实践教育相结合,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打造“行走中的思政课”进行了热烈讨论。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研学
竹沟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无不彰显出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厚植红色基因,服务乡村振兴
活动期间,实践团队成员先后走访调研昊韵乐器有限公司、天艺景观设计建造公司、确山电商产业园等,深入车间基层,广泛接触一线职工,真切感受党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伟大决策带给红色确山的巨大变迁。昊韵乐器生产的提琴相关产品,超过30个系列、400余种型号,院校海外十几个国家,制作精良的确山提琴让世界倾听中国好声音。河南艺景观设计建造公司集新型材料设计研发,建造推广为一体,企业产品致力于空气净化和环境保护,为老区确山乃至全市在乡村人居环境改造、建设美丽宜居乡镇、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不少助力。确山县电商产业园农特产品涵盖了全县13个乡镇的几十种名优土特产,鸽肉酱、黑猪肉、留庄大米、瓦岗红薯、郎陵罐酒、狼毒菌等农特产品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一大优势。实践团队员们详细了解企业产品外观设计、线上、线下销售模式,纷纷建言献策,表示综合运用专业领域知识来助推确山革命老区企业发展。
体察社情民情 情暖一线职工
怀着对平凡劳动者最朴素的尊重和敬意,实践团成员在街头巷尾通过实地探访快递小哥、对话出租车司机、慰问美团外卖骑手和致敬环卫工人等来调研了解社情民意以及工作在基层一线的职工生活现状。
1、环卫工人:城市的美容师
清晨的街道,是环卫工人最早迎接的战场。大学生们提前起床,与环卫工人一同清扫街道、清理垃圾。他们手持扫帚和簸箕,一丝不苟地清理着每一个角落。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让城市变得更加整洁美丽,他们的身影成为了城市中最美的风景线。通过与环卫工人的交流,大家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和尊严,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
2、快递小哥:城市间的“极速信使”
在繁忙的都市中,快递小哥如同城市的血脉,将一份份包裹迅速送达千家万户。大学生们跟随快递小哥的脚步,穿梭于高楼大厦与街巷之间,体验了他们争分夺秒、不辞辛劳的工作日常。通过与快递小哥的深入交流,大家了解到这一行业背后的艰辛与不易,以及他们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他们纷纷表示,要学习快递小哥那种勇于担当、勤勉敬业的精神,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3、美团骑手:餐桌上的“温暖传递者”
午餐时分,大学生们将目光投向了那些穿梭在街头巷尾的美团骑手。他们身穿统一的制服,骑着电动车,手里提着各式各样的外卖袋,为市民们送去热腾腾的饭菜。通过与骑手的交谈,大家感受到了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对客户的关怀。骑手们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趣事与挑战,让大学生们对这份职业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他们被骑手们的敬业精神所感动,更加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餐食。
4、出租车司机:城市中的“流动风景线”
傍晚时分,实践团成员们又乘坐上了出租车,与司机师傅们聊起了家常。出租车司机是城市中的一道流动风景线,他们每天接送着形形色色的乘客,见证着城市的变迁与发展。通过与司机师傅的交流,大家了解到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工作感受。司机师傅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一句句询问,一次次关心,都是青年大学生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充分体现,大学生们不仅亲身体验了基层劳动者的辛勤工作,更深刻感受到了社情民情。他们了解到,每一份工作的背后都承载着无数劳动者的汗水和努力。同时,也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服务社会、贡献国家。
践行老区精神,慰问帮扶奉献
爱国主义实践团,红色筑梦在确山。动画学院优秀校友、确山县盘龙镇常务副镇长张珂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基层一线履职锻炼。活动期间,实践团来到盘龙镇辖区确山县二中开展慰问帮扶和政策宣讲。校友榜样,力之所向。实践团全体成员沉下心、扑下身、埋头干,在校地共建、支教支农的“乡村大舞台”上绽放青春才艺,在党的理论精神、心理健康辅导、防溺水保安全等宣讲方面比拼毅力、实力。
期间,郭超教授代表实践团向确山二中赠送一批红色书刊及学习用品,勉励大家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做理想信念坚定、精神品格坚毅、综合表现优异的时代新人。
在社会实践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更加重视精神磨砺和社会体验。动画学院本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收效良好。
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全体队员在黄淮学院天中文化研究院(河南省革命文物协同研究基地)会议室集中汇报交流暑期社会实践成果,畅谈所感所闻、所思所想,深情回顾了确山厚重的红色文化,讲述与当地群众同呼吸、与历史相交融、与时代同发展的实践经历。
副校长李恩中听取汇报会并点评指导,勉励大家以此活动为契机,继续探索新形势下学院“实践育人”路径举措,着力提升青年学生社会化能力,服务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更好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供稿:任峰、杨永敬)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