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孩子基本素质和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在传统观念中,幼儿主要以学习知识和获得技能为主要目标,而劳动教育往往被忽视。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实践者开始重视幼儿劳动教育的作用。
一、开展幼儿劳动教育具有的意义
(一)培养实践能力
通过参与适度的劳动活动,幼儿能够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实际操作技能,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操作能力。当幼儿亲自动手完成各种劳动任务时,幼儿能够体验到实际操作的过程,从中学习到如何正确、有效地使用工具和材料。我们组织幼儿栽种黄瓜苗时,由于瓜苗很娇嫩,孩子们就必须格外小心,就需要他们准确地控制手的力度和手指的动作。这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手部肌肉,还培养了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通过劳动活动,幼儿也有机会进行实践中的尝试和实验。
(二)培养劳动习惯
参与劳动活动可以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工作态度。通过按时起床、自理能力的培养,幼儿学会了自主完成日常任务。比如在采摘活动——收胡豆时,幼儿分成5人一组,他们必须分工明确:割胡豆、抱胡豆、剥胡豆。大家通力合作,完成小组任务。所以参与劳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工作纪律和责任感,让幼儿懂得坚持完成任务的重要性。这些劳动习惯将伴随幼儿成长,使幼儿逐渐形成自律、勤劳和负责任的品质,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三)培养社会责任感
劳动教育可以教育幼儿关注他人和社会,树立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劳动活动,幼儿可以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理解劳动对社会的贡献,并培养出乐于助人、关心他人、团队合作的品质。同时,劳动教育也能帮助幼儿认识到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和困难,激发幼儿关心弱势群体、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在劳动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与他人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从中学会尊重和倾听他人的需求。这样的经历将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和关怀他人的精神,使幼儿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促进综合素养发展
劳动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身体、智力、情感、社交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发展。通过劳动活动,幼儿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动手能力、锻炼思考和创造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劳动教育还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在劳动的过程中,幼儿需要思考、解决问题,培养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索,加深对自然和科学的理解,并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为幼儿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可行策略
(一) 制定有计划的活动安排
制定有计划的劳动教育活动安排,能够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也能够彰显出育人的本质,因此教师应当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关注幼儿的成长,以便于更好的引导幼儿进步。
在制定活动安排的过程当中,教师首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劳动活动,确保活动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相关。接着,将活动计划分解为具体任务和步骤,让幼儿能够理解和参与其中。然后,定期评估和调整活动计划,根据幼儿的反馈和成长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也可以听取幼儿的意见,询问幼儿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并将其转化为相应的劳动教育内容,在保障幼儿学习兴趣的前提之下,关注幼儿成长的体验,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和驱动当中收获知识。制定有计划的劳动教育活动安排考虑了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设计了与实际生活和兴趣相关的活动,分解为具体任务和步骤,定期评估和调整,听取幼儿的意见,关注幼儿成长的体验,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识。
(二) 建立适合幼儿的劳动环境
要想开展更加合理的劳动教育活动,首先需要的是为幼儿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劳动环境。既要保证幼儿的安全,又要保证幼儿能够在劳动教育当中收获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人生阅历。为此教师就应当在创设劳动环境的过程中联系与生活,带个幼儿更加直观,更加深刻的感悟。
首先要想让劳动教育开展的更加合理,教师需要确保劳动环境的安全性和卫生条件,例如清洁工具和材料、安全护具的提供。尽可能的避免幼儿体受到损伤。如果一旦产生损伤,必须及时的给予幼儿医疗维护。此外,调整工具和设备的尺寸和重量,使其适合幼儿的身体能力和操作习惯。避免因为仪器使用问题造成幼儿肢体上的损伤,除了这些工作之外,教师还需要设置合理的工作站和储存区域,让幼儿可以自主获取和存放所需材料。此外,教师还应提供丰富的劳动工具和材料,满足幼儿的探索和实践需求。环境布置应注重美观与实用,并尊重幼儿的个性和创造力。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动力,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 关注劳动成果
劳动教育需要让幼儿完成一定的成果,并通过成果去激励幼儿进一步的参与到劳动当中,形成教学闭环和正反馈。因此,教师就应当根据幼儿的劳动成果去对幼儿进行评价,给予幼儿鼓励和认可。让幼儿能够收获到喜悦,从而激活幼儿的参与度。
教师可以通过关注劳动成果来有效激励幼儿参与劳动教育。在活动结束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和评价幼儿的成果,给予鼓励和认可,让幼儿感受到成就和喜悦。幼儿们会充满自豪感,因为幼儿能够看到自己付出的努力所带来的实际成果。展示墙成为了幼儿们的自豪展示空间,幼儿的劳动成果通过作品展等方式展示出来,显示出幼儿的创造力和努力。这样的表扬和认可,不仅增强了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还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其次,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设立奖励机制。例如,设立"最佳劳动者"、"进步明星"等奖项,激发幼儿们的竞争意识。这样的竞争不仅鼓励幼儿更加努力地参与劳动教育,还能够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通过定期的集体活动,例如集体劳动、团队合作等,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例如,通过给团队完成任务设定奖励,可以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凝聚力。
(四) 与家长合作
劳动教育的开展不能局限于在校园当中,还需要让幼儿家长参与到幼儿的劳动教育中,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亲子示范,教会幼儿如何劳动,如何正确劳动。维持教师就应当联系幼儿的家长,为幼儿打造更加良好的劳动教育体验。
在家园合作的道路上,教师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议或家长开放日,向家长介绍幼儿的劳动教育活动和成果,并征求幼儿的意见和建议。除此之外,还可以向家长发信息,分享幼儿在劳动教育中的进展和需要家长支持的事项。最后,鼓励家长在家庭中延续和支持幼儿的劳动教育,例如安排家务活动、参与社区义工等。让劳动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通过实际的劳动教育,让幼儿理解劳动的作用及其价值,帮助幼儿养成劳动光荣的思想,从而助力幼儿的成长。
总之,幼儿劳动教育在培养幼儿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参与适度的劳动活动,幼儿能够培养实践能力、劳动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工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劳动教育还能够促进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格和价值观念。(通川区实验小学校 瞿茜)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