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根基,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对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价值意蕴、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一、 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时代价值与深刻意蕴
组织力是组织内各种力量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发挥作用的能力。对于基层党组织而言,组织力主要体现在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等方面。提升组织力,首先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基层得到坚决贯彻执行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根基的迫切需要。其次,强大的组织力能够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动员各方力量,应对风险挑战,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在基层落地生根。再次,提升组织力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关键所在,通过强有力的组织网络和服务体系,能够更好地倾听民声、汇集民智、解决民忧,不断增强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当前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尽管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挑战。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弱化,在引领基层治理、团结动员职工方面的核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二是组织覆盖和质量提升有待加强,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需要创新,存在“有形覆盖”易、“有效覆盖”难的问题。 三是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队伍活力不足。四是服务职工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联系服务群众的机制不够健全,难以有效满足人民职工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五是少数基层党务干部能力素质与新时代要求不相适应,存在“本领恐慌”现象。
三、新时代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实践路径
针对上述挑战,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需多措并举、精准发力。
1. 强化政治功能,把准政治方向。 必须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2. 健全组织体系,实现有效覆盖。 坚持“应建尽建”原则,持续扩大党组织在新兴领域的覆盖面。探索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如功能型党组织、产业链党组织等,确保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社会每个角落。同时,注重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提升组织运行质量。
3. 建强骨干队伍,激发队伍活力。 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党务工作者专业化建设,定期开展培训,提升其履职能力。严格党员发展和管理,严把入口关,畅通出口关,完善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激发党员内生动力。
4. 创新活动载体,提升服务效能。 积极探索“党建+”模式,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党建”平台,丰富活动形式,提高工作效率。健全党员干部联系服务职工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精准对接职工需求,切实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
5. 完善制度保障,压实工作责任。 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将组织力提升情况作为衡量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强化资源下沉,保障基层党组织有经费、有场所、有力量办事。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总之,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改革创新,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优势,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开封平煤新型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王暮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