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跨行业创新!外贸信托首单户用光伏服务信托点亮乡村增收路

2025-10-30 17:29:50   来源:中国焦点日报网

“您账户于9月25日14:20入账人民币296.00元(光伏分红)。”江苏泰州靖江县的农户王翠英大姐,如今每个月都能收到这样一笔“阳光收入”。“以前种庄稼看天吃饭,现在晒着太阳就能挣钱。”王大姐笑着说。

这份“阳光收入”的背后,是中国外贸信托光伏项目团队270个日夜的攻坚。他们跨越金融与清洁能源领域的壁垒,落地全国首单户用光伏服务信托“光能系列”,破解农户分散、运营复杂等难题,让5万余户像王大姐这样的农村家庭,每年平均增收3000元,接住了乡村振兴的“阳光红利”。

一、跨行业创新:攀登两座“高山”

“十四五”期间,在我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规划纲要指引下,光伏产业迎来快速发展。中国外贸信托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于2022年设立首单光伏领域单一资金信托,帮助山东、江苏等地的某化工产业园区建设光伏电站,实现节能减排“双丰收”。

与光伏领域的首次接触成功,激励中国外贸信托深度关注光伏领域,并将目光投向了更具普惠意义的分布式户用光伏。通过将光伏板安装在居民住宅屋顶或院落,户用光伏让居民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这种形态的光伏发电,主要分布在广袤的农村,不仅有效利用闲置的农户屋顶生产绿色能源,更能为农村家庭带来持续稳定的收入。

目标虽好,过程不易。随着调研的深入,项目负责人丁斯达清醒地意识到,这是一场更难的战役。“创新本就艰难,跨行业创新更是难上加难。”丁斯达这样形容,“就像同时攀登两座高山,还要在山顶架桥。”项目团队既要深谙金融的风控与架构,又要理解光伏的技术与运营。

信托经理洪杰一开始心里也打鼓,以前他也刷到过农户装光伏被骗的新闻:有的说好了每年分红,结果第二年就没人管;有的光伏板用了半年就坏,厂家找不着影。“我们得弄清楚,那是行业乱象还是偶然事件?我们能否真正规避?”为了摸清实情,团队开启了长达数月的全国调研。他们走进厂房、请教工程师、研读技术资料,甚至爬上老乡家的屋顶,亲手触摸每一块光伏板,厘清背后的技术逻辑。“越了解心里就越有底。”洪杰说,“实际上户用光伏行业已经相当成熟,重点是找到信托与光伏的链接点。”

二、日夜兼程:相信光,追随光

如果说2022年的单一资金信托是“点”的突破,那么“光能系列”作为信托三分类新规落地后的服务信托项目,面临的则是“面”的挑战——服务对象不再是单一机构客户,而是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的5万余户农村家庭。这不仅是量的指数级增加,而且对产品形态、风控模式等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创新从来没有现成的路。目标再清晰,也仍需一步步蹚出路来。方案被推翻,就重新构思;模式受质疑,就寻找验证。那段时间,团队成员频繁出差,白天走访农户、与合作方沟通,晚上继续打磨架构、调整合同内容。

由于户用光伏主要分布在农村,有些村庄位置偏远,项目团队常常需要搭车在山路上颠簸数小时。车门一开,他们是深入一线的业务尽调员;回到车上,打开电脑,车厢便成了移动办公室。久而久之,他们甚至练就了一项“特殊技能”——在颠簸的山路上,也能高效地召开电话会议、修改项目材料。

“那段时间,我的行李箱永远处于待命状态,我们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丁斯达坦言,身体上的疲惫尚可承受,最难的是不断被推翻方案带来的挫折感。问及为何能坚持,他的回答简单却坚定:“你相信光吗?我相信。它是一种信念,指引我往前走去。”

三、模式突破:护航30年的承诺

服务信托以资金管理、运营监督、收益分配为业务核心,在户用光伏的长期合作关系中,是连接万千农户、安装运营方、光伏企业和电网企业的“枢纽”。服务信托本就是重运营的业务,尤其面对高度分散、周期长达30年的户用光伏场景。公司有了一个大胆的尝试,让后台运营前置,从项目尽调阶段就共同参与项目。

刘义斌,原本终日面对投资数据的运营管理中心同事,因为“光能系列”走进了真实的田野。今年夏天极端天气频发,有一次,为赶赴广东湛江尽调,他原定晚间起飞的航班因台风被多次取消。“那真是个不眠之夜,”他回忆道,“我一晚上改签3次,辗转于相隔六七十公里的大兴机场和首都机场,累了就靠在椅子上歇一会儿。”而这,不过是他走过的二十多个县市之一。

突破的不仅是过程,更要通过合同落实在目标上。在一次关键的合同谈判中,项目团队与公司中台、外聘律师及合作方逐字逐句推敲,从清晨鏖战至深夜,历时16个小时,最终在权利义务、风险分担与收益机制等核心条款上达成共识。这种对细节的极致专注,为创新项目的合规与稳健运作奠定了基石。

四、卓越运营:守护每一户的信任

项目落地不到三个月,规模从最初的4亿元迅速增长至近50亿元。面对数万份合同、两百多个印章、系统里待推送的成百上千条流程,运营压力可想而知。“我们只能细心,再细心,”刘义斌说,“每一个环节都关联着农户的切身利益。”

正是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项目团队展现出卓越的应变与进化能力。他们没有停留在“救火式”被动应对,而是果断转向“系统性破局”的主动攻坚:一边以最小可行闭环快速补齐关键环节,保障业务不间断运转;一边同步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为规模化运营铺路。通过周报机制持续复盘,团队将海量合同处理、U盾管理、印章流转等高压挑战,逐一转化为流程优化与创新的契机,不仅高效完成了数万农户租金入账,更实现了运营效率的实质性提升,为未来业务触及到更多农户奠定了坚实的体系基础。

如今,这些遍布乡村屋顶的光伏板,年发电量装机量已达1.5GW,年均减排二氧化碳163.26万吨,不仅为五万户农村家庭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提升——部分偏远地区家庭年收入增收甚至达40%,更探索出服务信托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中国外贸信托的光伏征程,始于对一缕阳光的信念,成于无数次的奔赴与坚守。从点亮一户农户的屋顶,到迈向百亿规模,每一步,都是将金融活水注入产业土壤、把绿色能源送进千家万户的扎实努力。星光不负赶路人,这份由信念与汗水浇灌的成果,已汇入时代的长河,不仅为今天的乡村带来光明与增收,更铺就了一条通往更大规模、更广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