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别让“能者多劳”变成“能者多熬”

2025-10-28 20:16:09   来源:中华网

现实里,“你办事靠谱,这事还得麻烦你”“大家都忙,就你效率高,多担待点”,这类“褒奖式施压”早已不是新鲜事。同一单位里,有人被报表、调研、应急任务层层包裹,加班到深夜成了常态,连周末都难得喘息;有人却总能找到“借口”推诿敷衍,上班摸鱼、下班准点走,活得格外清闲。更令人心寒的是,部分单位到了评先晋职的关键节点,“熬年限”远比“出实绩”管用,资历深的“躺平者”哪怕没什么亮眼成绩,也能凭借工龄占得先机;而那些干得多、干得好的年轻干部,却常常因为“资历不够”被挡在门外。这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没差别”的失衡,不仅会慢慢磨掉实干者的热情,更让“担当作为”沦为空洞的口号,持续侵蚀着基层队伍的凝聚力与活力。

“能者多劳”本是对能力的认可,可一旦缺少“多劳多得”的制度支撑,就会异化成对实干者的不公消耗。要让“能者”心甘情愿持续发力,首先得把考核的“标尺”校准,打破“论资排辈”的隐形壁垒,让薪酬待遇、晋升机会真正与工作量、实绩挂钩,不看年头看劲头,不看资历看能力。

对肯干能干的人,不能只“压担子”不“给甜头”,要多些容错纠错的空间,少些吹毛求疵的苛责,在他们遇到难题时搭把手、在取得成绩时给掌声,既压任务也给支持。更要注重“能者”的成长赋能,把优质培训资源、重要实践任务优先向他们倾斜,让他们在干事中提升能力,在成长中保持动力。对肯干能干的人,不能只“压担子”不“给甜头”,要多些容错纠错的空间,少些吹毛求疵的苛责,在他们遇到难题时搭把手、在取得成绩时给掌声,既压任务也给支持。更要注重“能者”的成长赋能,把优质培训资源、重要实践任务优先向他们倾斜,让他们在干事中提升能力,在成长中保持动力。

当“实干有回报、有为者有位”的导向真正立起来,那些清闲度日的“庸者”自然会坐不住、跟不上,进而主动向实干担当的“能者”看齐,基层干事创业的氛围才能真正活起来、热起来。(刘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