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传记《文舞伉俪 比翼齐飞》面世暨赠书仪式在广州市天河区隆重举行

2025-10-28 17:50:18   来源:中国访谈网

中国访谈网 (蒋安 游日英)10月26日,由广州德源文化装祯设计、广州市口述历史研究会典藏的个人传记《文舞伉俪 比翼齐飞》面世暨赠书仪式在广州市天河区隆重举行。宾朋满座,场面热烈,氛围祥和,仪式由广州市口述历史研究会理事陈记芳主持,上百位嘉宾一起见证二位老人携手一生、风雨兼程的激情岁月,一起分享他们的精彩人生!

广州大学中文系原主任、教授顾兴义,广州艺术学校原校长、广州红豆粤剧团党委书记沈萍黔,艺术博士、国家一级画师、文化部荣誉顾问、法兰西皇家画院终身院士黄定国,中国当代企业家奋斗史广东卷、常务副总编符任庸,中国当代企业家奋斗史广东卷、执行主编郭芸潼,中国访谈网副总监游日英,深圳市宝能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吴海雄,广州圣贝琪校服集团董事长、广州市青年商会会长周铁伟,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郑美玲,广州市口述历史研究会秘书长张宇飞,广州市口述历史研究会采编部副部长谢惠玲,白云区委老干部局、白云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同志,广州德艺舞蹈团部分成员等一百余人出席并参加赠书合影。

姚蓉宾、黄定国、符任庸 、吕成忠 向郑增辉、贾萍赠送墨宝以示祝贺。

广州德艺舞蹈团的演员们为仪式奉献了《盛世欢歌》等精采的舞蹈表演。广州德艺舞蹈团,在郑部长与贾萍局长和广东省直属机关老年协会吴涌清会长,广州圣贝琪校服集团董事长周铁伟名誉团长,羊城晚报艺术总监岭南诗社副社长朱复融顾问的大力支持下,于2025年4月13日正式扬帆启航。成立半年来,舞团在艺术指导贾老师的悉心带领与专业指导下,在多场大小舞蹈赛事中,斩获颇丰——共夺得金奖6枚、银奖3枚、铜奖2枚。其中,由贾老师亲自编导的舞蹈《花语》,更在市级原创舞蹈作品比赛中荣获银奖,今日也将在现场精彩展演。

陈光华会长

广州市口述历史研究会会长陈光华谈到,我们一直致力于抢救、挖掘、保存个体在时代中的不同经历,让散落在民间的记忆碎片,汇聚成照亮历史长廊的星光。吴汉明先生的回忆录,正是这无数星光中璀璨的一颗,它与我们已编撰面世的近千部各类口述历史专著一样,共同构成了我们民族集体记忆的坚实基座,它们所承载的历史印记和学述成果,是国家和民族永久的记忆。

为人民立传、为国家存史,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抢救历史、存储历史、传承历史,我们一直在路上!

而漂亮、善良、贤惠的贾萍姨母,更值得我尊敬!她是中国当代著名舞蹈艺术家、群众文化工作杰出代表。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舞蹈艺术家,她以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无私奉献精神,在舞蹈领域谱写了很多动人的篇章。她参演了广东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带头领演了一大批民族舞蹈节目。她还创办广东省第一支聋哑人舞蹈队,创建广东省残疾人艺术团,开创了特殊群体艺术教育的先河。此外,她还创作导演了二十多个舞蹈节目。其中,不少作品在省、市和全国文艺演出中,获得优秀奖和一、二、三等奖,被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央新闻等主要媒体专题报道。她积极深入基层,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辅导儿童舞蹈艺术等,受到了省、市多家媒体的报道和专访。在担任地方文化部门领导期间,她着力推动区域文化事业发展。

贾萍姨母由于业绩突出、贡献较大,先后荣获文化部授于“全国少儿文化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文学艺术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入选《中国文艺家传集》。这充分说明,贾萍姨母是一位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她的艺术人生,既闪跃着专业舞台的璀璨光芒,又浸润着为人民服务的质朴情怀。我们贵州的亲朋好友,对她老人都赞口不绝。

在热烈的掌声中《文舞伉俪 比翼齐飞》主人公郑增辉、贾萍夫妇分别讲话。

姚蓉宾、陈光华、郑增辉、贾萍为《文舞伉俪 比翼齐飞》面世揭幕

参加《文舞伉俪 比翼齐飞》面世暨赠书仪式的嘉宾还有广东省工商联原党组书记陈海燕,广州市人大党委会原秘书长周素勤,广州市白云区原副区长曾建伟,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原副台长、广州市白云区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区体委原主任郑增辉,原越秀区文化局副局长贾萍,广州市信访局原局长赵丽真,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张建好,广州伟伦体育学校原党委书记林杰,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崔明,解放军体育学院原教研室主任、大校候兵,原部队师级主任医师满金玉先生,广州市口述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李蕙君,广州体育学院原副院长陈德平,

贾萍是天河区原文化局局长、广州舞蹈界的一位杰出代表。她13岁进入部队歌舞团,从后将全部身心奉献给了舞台。她的舞姿,曾经打动过无数观众。更令人敬佩的是,她将艺术的大爱播撒到更广阔的天地,倾心投身于残疾人艺术事业中,为那些无声世界的孩子点亮了艺术之光,为广州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她在事业上取得的辉煌成就,获得的诸多荣誉,是她不懈努力、执着追求的最好证明,也是广州文化界的骄傲。

五十多年来,郑增辉、贾萍夫妇在生活与事业上相互扶持、相濡以沫、比翼齐飞,共同谱写了一曲和谐动人的家庭与事业交响乐。他们用一生的实践告诉我们:最美好的婚姻,是让彼此成为飞翔的翅膀;最成功的人生,是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并与挚爱之人共享奋斗的甘甜。他们用生命生动诠释了什么是“灵魂的契合”,什么是“双向的成就”。《文舞伉俪 比翼齐飞》,记录的不仅是个体的历史,更是对一段充满理想与激情岁月的美好见证。它关于爱情,关于事业,关于友谊,关于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希望这部著作能够启迪和感动更多的读者,让这种相濡以沫、共同进步的正能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王登齐主任

贵州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对台办主任王登齐致辞中提到,我认识五姨父是1982年,在中央党校攻读研究生时,在北京五姨家见到增辉姨父的。增辉姨父作为一位献身祖国国防事业、从战火中走来的文化战士,他既是军旅文化工作的传播者,更是地方文化事业的开拓者。他勤于思考,善于文学创作,其作品经常在军内刊物发表。由于他能力超强、业绩突出,被逐级选拔到广州军区战士演出队,开启了他军旅文艺生涯。1959年,他参加了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祝大典。在部队文工团期间,历任多个岗位的领导职务,创作排演了大量反映部队生活的优秀文艺作品。

后来作为军体院的宣传、政工干部,他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开创性地将文化艺术教育融入军事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一大批复合型人才。转业地方工作后,作为一个地区党委宣传部门的领导干部,他主持编撰大型文献摄影集、纪实电视片和长篇小说等等。特别是由他主持策划的《张建好兴村富民领军人》一文,被中央党校作为佳作收藏。作为资深编辑,五姨父还创作发表了近百篇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等作品,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大合影

广州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姚蓉宾,广州市口述历史研究会会长陈光华、贵州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对台办主任王登齐、羊城晚报社编委、出版部主任、艺术总监、岭南诗社副社长朱复融分别致辞。

郑增辉少年从军,在部队大熔炉里锻炼成长。转业地方后,他始终保持着一名战士的忠诚、一名文人的情怀和一名实干家的执着。他勤奋好学,涉猎广泛,从党政军工企到政宣文教体,几乎都留下过他奋斗的足迹。年近九旬的他,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将对生活的洞察、对时代的热爱,倾注于笔端。大家熟知的《白云锦绣》、《望江南·广州好》等作品以及反映广州城市文明建设的影视作品,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智慧,为广州的文化建设留下了宝贵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