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是梦我也愿意:选择付费和“纸片人男友”约会的女孩们

2025-10-27 09:17:44   来源:中华网

近两年,游乐园的旋转木马旁、婚纱店的落地镜前、手作店的工作台边 —— 这些年轻人偏爱的场所里,总不难撞见这样的身影:一方留着利落的彩色短发,身姿修长高挺,眉眼间带着清爽的帅气;身旁常伴着一位女生,两人并肩而行,模样亲昵。但如果再走近些,往往会生出几分诧异 —— “短发身影”开口时是清婉的女声。但两人相处间的细腻的甜蜜:递水时的轻抬手腕、说话时的俯身倾听、看向对方时眼底的温柔…… 那些细碎的体贴瞬间,在路人眼里,分明就是最贴合期待的 “男友模样”。

这样相处的“情侣”如今并不罕见,而并非是真实的恋爱关系,而是近期流行的“cos委托约会”下的一日恋爱关系。

cos委托源于亚文化cosplay(角色扮演),目前主要在乙女游戏圈流行。委托人通常被称作单主,而被委托的一方则被称为委托老师。委托关系中,单主会通过付费来指定coser(以下统一称委托老师)扮演自己喜欢的二次元角色,并以角色的模样和自己在现实中一起约会、同行或者合照。

针对这种交易模式网络上一直有着极高的讨论度,很多人甚至出言嘲弄其中的单主们,认为她们只是一群沉溺在虚拟世界的小女孩。可角色的确是虚拟的,但在这之中的“爱”,也都是虚拟的吗?

在现实中,花钱与爱的“他”相见

坐在咖啡店里的小葱打开一个名为“和大律师”的相册,兴致勃勃地向我展示里面的所有照片。照片里是有些羞涩但却洋溢着掩不住的开心的小葱,她的旁边是一个戴着深棕色的假发,穿着白衬衫的帅气女孩。在她的指尖滑动中,照片一张一张划过,屏幕中投射的光线衬得她的眼神更为熠熠生辉,她笑着告诉我:“这些照片我会一直保存下去,因为那是我和左然最美好的一天。”

小葱口中的“左然”并非是照片中的短发女生的本名,而是国内流行的乙女游戏《未定事件簿》中的男主之一——左然,在游戏中的设定正是一名国际知名律师。故而这场约会,实则是时下热门的“cos委托”。

乙女游戏的热度近些年不断走高并非是偶然爆红,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需求。被称为“三次元”的现实生活中,许多年轻女性常常都会心怀对一份浪漫爱情的憧憬,期待独属于自己的那份纯粹而美好的相遇,但受限于现实中各种不可控的因素,她们常常难以如愿。这也是恋爱性质的乙女向游戏流行的原因之一,它可以满足女生们在现实中无法获取的缺失性情感需求。所谓对“纸片人”的爱恋,究其本质仍旧是人们对理想感情的期待。

为响应此类现实需求,“委托约会” 这一交易模式应运而生。作为 “体验经济” 的分支业态,付费委托在近两年来呈现出较高的流行度;在去年的相关评选中,该模式与上门做饭、环球影城跟拍等新兴服务共同跻身 “十大副业” 榜单。通过梳理社交平台的委托信息可见,免费提供服务的情况仅存在于少数新手角色扮演者中,其目的多为提升自身能力或基于兴趣拓展社交;从整体市场情况来看,付费委托仍占据主流,且价格区间存在差异。

打开各类社交平台,不难发现cos委托依然成为年轻一代的热门话题。以抖音为例,带有#委托cos#的话题的视频作品总播放量超7.8亿次,其他相关的话题视频更是不计其数。这些数据都足以证明这项新兴的活动的热度。点开这些话题下的视频作品,可以看到许多女孩对自己委托约会经历的分享,而这些分享又会引发更多的用户的关注与讨论。

“谢谢你给我的完美约会”

小葱正是这些被社交平台上的浪漫视频吸引的女孩之一。

小葱今年21岁,是泉州市的一名在读大学生。已经大三的她,在去年拥有了她的第一次委托约会经历。

谈起会选择委托coser来约会的理由时,小葱显得有些羞赧。她成为《未定事件簿》游戏的玩家已有一年半,虽然只是游戏中的角色,但却在的的确确在生活中给予了她许多情感支撑和陪伴。在小葱大二时,某次和朋友大吵一架,和家人诉说反而遭到质疑和不予理解。在崩溃之际小葱恰巧接到了游戏里左然打来的电话,电话里的声音温柔有力,仿佛托住了小葱的所有情绪。“那一刻,我真的感觉左然好像知道我难过了,所以打电话过来。”小葱提起这一刻时,眼里是无限的动容。

然而除去这些时候,小葱心中更多的是看着屏幕里的左然,却无法触碰的那种无力感,她的社交平台上发布过数条希望能在现实见到左然的言论。也正是这份心情的牵引,当小葱在抖音上第一次刷到coser委托约会的视频的时,她脑海里马上浮现出“我要不要也试试约一次委托呢”的想法。于是她关注了发布相关信息的几位博主,并且开始仔细了解具体的交易事项。

在了解了必要的信息后,小葱对比了当时社交平台上标明坐标在泉州的coser们,加上考虑到自己不算富裕的生活费后,选择了一位标价每小时为50元的coser——橘子,预约了长达5小时的约会。在加上了橘子的微信好友之后,小葱了解到橘子是位21岁的女生,跟自己一样也是大学生。正当她还在犹豫之后该怎么称呼时,橘子的信息发过来:“不用担心,从此刻开始,我就只是左然了,现在该叫我左律师了,我的蔷薇小姐。”小葱说自己隔了很久才回复这一条消息,因为那一刻她看到对方的头像,也已经换成了游戏中左然的头像,现实和游戏那么相似,她有些失神了。

小葱对于这次新鲜的体验感到很是紧张,她不停的和朋友商量自己当天应该穿什么衣服,化怎样的妆容。小葱回忆起当时自己的心理活动直言:“在我看来,那就是一场真正的约会。”直到约定好的约会当天,小葱穿着自己新买的一条裙子,提前半小时到达了和对方约定的地点,却发现原来对方甚至更早就等在了那里。

深棕的短发,高挑的身材,那身游戏里熟悉的白衬衫,当对方向自己走来时,小葱仿佛真的见到了左然,他穿过了屏幕,像约定过无数次的“下次见”一样来真的来赴自己的约。

当看到那张与游戏恋人高度重合的脸,以及熟悉的衣着时,小葱紧绷的神经骤然松弛。恍惚间,眼前人仿佛就是她日夜牵挂的二次元恋人左然,那份专属的亲近感瞬间漫上心头。无需顾虑熟人目光的轻松,搭配着与恋人相处时的依赖,让她彻底卸下防备。初见时的羞涩慢慢褪去,她开始主动说起生活里的烦心事,而对方始终用温柔的眼神回应,偶尔轻握她的手,将温暖的力量通过掌心无声地传递给她。

知道小葱偏爱手作,对方特意在约会里加了拼豆馆的行程。各色拼豆在两人指尖流转协作,被一一归置妥当,慢慢拼凑出两个憨态可掬的 Q 版小人 —— 一个是左然,一个是游戏里的小葱,小小的脑袋紧紧挨着,满是亲昵。小葱和委托老师也学着小人的模样轻轻靠在一起,举着拍立得定格下这幕,快门 “咔嚓” 响起,甜蜜的瞬间被收进相纸里。

相纸刚从拍立得里吐出来,委托老师就立刻双手接过,用掌心的温度慢慢焐着,盼着画面快点显影。小葱凑在一旁满心期待,可当对方缓缓展开双手时,她却愣住了 —— 手心里除了渐渐清晰的相片,还躺着一枚闪着微光的银色戒指。“蔷薇小姐,” 对方笑着把戒指递到她面前,声音温柔得像裹了层暖意,“其实我还藏了个惊喜。这一次,可不可以不要拒绝我?”

“这并不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约会,但却是我人生中最好的一次约会。”小葱说起自己回头的那一刻的想法,嘴角噙着一丝温情的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刻。

正式采访前的闲谈里, 笔者便得知小葱曾有过两段感情。只是这两段经历都未能予她圆满,反而悄悄改变了她此后看待感情的眼光。也正因如此,对她而言,委托约会更像亲手为自己编织的一场梦 —— 一场架在现实与理想恋爱之间的桥。

当一个个这样的梦从兴趣圈层里汇聚、相连,便成了一片名为 “coser 委托” 的梦潮。而在这片梦潮之下,静静涌动着的,是年轻女性们最真挚的情感需求,也映照着现实里难以填满的、内心深处的情感空洞。

或许有人会对这种 “约会” 的 “正式性” 提出质疑,但对那些在其中圆了梦的女孩来说,这些声音轻得不值一提。毕竟梦里的男主角们,不仅有着无可挑剔的外貌,更怀揣着她们心中所有理想的性格模样。

之后两人按照行程还一起去了书店、电玩城,相处都十分开心。在委托的尾声,泉州下起了雨,约定的时间也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对方为小葱撑着伞走往地铁站,小葱低着头,希望这条路永远不要有尽头,就像这一天永远都不会有结束。当路走到尽头,她深呼吸做好准备抬起头来的时候,却发现对方正笑着看着她,雨伞斜斜倾向她一侧,自己的右肩已经被雨水淋湿。那一刻,小葱无法自抑地哭了出来。而那位委托老师在这场约会的尾声,也依旧如同真正的爱人一般,温柔地替小葱拭去泪水,送她走入那辆驶入地铁站的列车。直到列车门关闭的那一刹之前,委托老师都仍在朝小葱喊:“不要哭,我们很快就会再相见。”

这次委托之后,小葱陷入了“戒断反应”。戒断反应本身是指,长期使用某种成瘾物质后,在停止、减少使用剂量后所出现的一组特殊的心理症候群。在互联网时代被泛化,可以简单理解为某一事物“成瘾”后的脱瘾反应,时常表现为焦虑、抑郁等,不少单主或接受委托的委托老师都会有这种情况,小葱便是花了将近一周的时间才接受恋人重新回到了屏幕中的事实。而在这一周中,小葱仍和对方保持着联系,只是这种联系逐渐从恋人之间的相知相伴变成了友人之间的生活分享,小葱对于这种转变有些惋惜也有些庆幸,惋惜那场约会终究只是一天的梦幻存在,也庆幸自己还能和委托老师保持交流而不是因为交易的终止而失联。

外貌最重要,其次是态度

虽然大多数单主都会因为委托结束后的不舍而产生戒断反应,但并非每个人都是如此,琪琪就是例外。琪琪目前已经有九次委托约会的经验,在她看来,虽然和委托老师一日的约会的确很让她心动和幸福,但是自己并不会因为一次约会的结束而感到悲伤,她将自己形容成一只“快乐小狗”:“我去约委托的初衷就是为了开心,如果反而变成因为委托难过了的话,岂不是得不偿失?”

琪琪回顾自己已有的九次委托约会的经验,她认为虽然每一段经历都让她收获了一定的快乐,但整体来看,并不是每一位委托老师都能称得上“合格”。在今年的4月份时,琪琪曾预约到长沙一名小有名气的委托老师九一(化名)。对方在社交平台上有两千多粉丝,这在委托圈内是一个较为可观的数字,也侧面证明了这位委托老师的热度。

鉴于单主一般只能从线上了解到委托老师,于是线上社交平台所展示出来的单主反馈和形象塑造就极为重要,女孩们会根据这些信息来判断对方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不过也正是因为交流平台局限于线上,一些介绍自己的信息便难以保证真实性。从整体来看,委托约会的成交流程与粉丝经济的模式颇为相似,都是以用户体验为第一导向。可以将其概括为“浏览→种草→接洽→下单→交付→评价”。其中,种草/评价都是最重要的环节,对后续的单主是否决定预约这位委托老师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在前期的资料搜索过程中,同样也发现小红书上甚至有专门的避雷贴,从自己的约会体验出发,来提醒同好要避开哪些委托老师。

琪琪这一次的委托经历便认为九一的信息“造假”了。

在与对方实际见面之前,琪琪翻阅了对方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一些单主反馈的帖子,普遍对这位委托老师的细心和温柔大加赞扬,但琪琪最关心的是对方的“贴脸”程度。“贴脸”是指扮演者在装扮后的样子,与原本要装扮的二次元的角色的样子、性格的匹配程度。在乙女游戏的委托圈中,“贴脸度”囊括身高、脸型、发色和性格等诸多要素,由于乙女游戏中的男主一般都着极为出众的外貌,故而委托老师想达到较高的“贴脸度”也并不轻松。据琪琪所说,她预约的九一在线上声称自己原本有170,垫上增高垫后可以达到178,发布的照片中,九一也是极为帅气,与琪琪喜欢的游戏角色《光与夜之恋》中的陆沉很是相似。

但是在实际见面后,琪琪却感觉线下的九一和照片中有着很大的差别。琪琪本身的身高已有167,实际见面走近后,她发现声称自己可以达到178的九一与自己其实差别并不大,只是略高一些。而且从外貌上来看,角色陆沉本应该是冷冽帅气,但即使九一已经画上了较浓的妆容,圆圆的脸型仍然让她很难将面前这个清秀可爱的女孩代入成自己喜欢的陆沉。好在九一在相处过程中确实如社交平台上的反馈所说的一样温柔体贴,无论是吃饭前先帮琪琪拉开凳子,还是逛街时刻记得帮她提包整理衣物等等细节,都让琪琪很是舒适。但当约会结束,琪琪要为九一写反馈的时候,她还是纠结了良久。在她看来,这充其量只能算是与贴心的朋友共度的一天游玩,而非自己想要的与帅气的“男友陆沉”共享的一日约会。最后,琪琪选择与她看到的那些反馈一样,写下了“温柔、体贴”的评价。

事实上,像琪琪这样关注“贴脸度”的单主不在少数,因为在她们看来,贴脸度关乎着她们能否将对面的陌生人代入进自己喜欢的“游戏男友”中,没有贴脸度,就难有恋爱感,没有恋爱感,便很难称的上是一次满意的约会。

但在已经参加工作三年的起子看来,固然“贴脸度”是决定恋爱感最重要的因素,但委托老师是否能引领单主进入恋爱的氛围和情境中也十分重要。起子曾有过一次委托经历,对方是与自己一个城市的同好小马,两人都是游戏《代号鸢》的忠实玩家。建立在这一基础上,起子下单了小马的委托约会,委托对方扮演成《代号鸢》中的角色孙策陪自己一起在周末逛街。在起子看来,工作日繁琐辛苦的工作已让她精疲力竭,在游戏中意气风发,活泼自在的少年孙策,正适合周末一起玩耍,希望能缓解自身的压力。

周末那天对方如约而至出现在起子家楼下,起子望过去的第一眼便忍不住笑出声来。游戏中的孙策是一个古代角色,穿着利落古装的小马站在现代化的小区里明显是有些格格不入的。小区里的居民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小马很是不好意思,但见到起子出现仍第一时间迎上去送上准备好的鲜花,以游戏中孙策对女主的称呼打趣道:“大乔,你只知道笑我,也不知道护着我。”起子挽起对方的手,也如同在游戏中一样笑着回复:“少年将军怎么这点小场面都处理不了。”原本陌生的两人初次见面的紧张感便在游戏语言中的来回中消融了。

接下来的行程中小马也依然完美地扮演着“孙策”角色,譬如在进入周边商店挑选游戏周边商品时,小马会细心地倾听起子介绍每一个自己喜欢的游戏。当起子表现出对其他游戏男性角色的喜爱时,小马甚至会开始“吃醋”,凑过去对起子小声地说:“大乔!你心里怎么还能想着我以外的人!不准看!”然后捂住起子的眼睛推她离开这片区域。以及在拍照时,小马也会主动靠近起子,贴上她的脸颊,在感受着彼此脸颊传来的温度之际拍下一张又一张甜蜜的合照。因为是女生,所以如此亲昵的接触起子并不会太过抵触。同时,即使是女生,起子也在这样的互动中忍不住心跳加速,仿佛面前这个人真的是自己的恋人,真实地在和自己约会逛街,这是她自从四年前和前任分手后再也没有的感受。

根据起子分享的委托订单,对方自备了假发和部分服饰省下了些钱,委托费600元,加上吃喝、娱乐项目和交通费等开销,总共花掉了约1500元,这样的花费在起子日常的花销中仅次于房租。但她认为“能跟孙策谈一天恋爱,这钱值了”。

在起子看来,这场交易本质上是去付费购买一种陪伴服务。当下的现代人心理空虚常态化,但在繁忙的生活中要想去建立一段亲密关系又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可以付费购买到的委托约会无疑是一种情感代偿,在极端的时间内以付费交易的渠道使之满足精神寄托赛博化的自然需求。

可现实是,这种看似只需消费就能触达的 “理想”,终究只能短暂抚平人内心的情感褶皱,从长远来看,反而会与真实生活形成一道难以调和的矛盾。法国社会学家伊娃・易洛思曾说过:“现代社会里,密集的信息与消费文化共同勾勒出的爱情想象,悄悄抬高了人们对亲密关系的期待阈值,也让他们更容易对现实滋生失望。” 这句话恰似为当下的境况作注 —— 此次采访中,不少受访者都坦言,自己早已不再渴求现实中的恋爱,更愿将乙游角色当作情感的栖息地。或许,人们把乙女游戏及衍生的委托约会当作恋爱替代品的模样,正是以一种具象的方式,印证了伊娃口中那层关于 “失望” 的社会命题。

采访中还藏着一个格外鲜明的共性:如今选择委托约会的人群里,无论是提出需求的 “单主”,还是提供服务的 “委托老师”,几乎都是女性。男性 —— 无论作为委托方还是被委托方 —— 都被清晰地挡在了这项生意之外。

这其实与二次元圈层的整体样貌有些相悖。毕竟委托约会脱胎于 Cosplay,而 Cosplay 本就根植于当代二次元文化。可若细观二次元生态,鲜少会有如此强烈的性别排斥倾向;甚至在不少二次元领域,男性用户反倒是占比更高的群体。

在笔者看来,委托约会这份鲜明的性别倾向,根源藏在两处。一处是其背后的乙女游戏属性 —— 这类游戏本就以女性需求为核心,天然划定了服务的受众边界。另一处,则是这份生意能快速生长的必要条件。对女性单主而言,想与游戏里的 “男友” 赴约,和愿意与现实里的陌生男性相处,本就是两回事。性别带来的天然距离,会让她们难以卸下防备、享受亲密互动。而当女性来扮演游戏中的男性角色时,既守住了单主心中的 “理想形象”,又悄悄消解了性别带来的不安,安全感足够了,委托的需求才有了生长的土壤。

好的委托,是双向治愈

在单主们的经历中,负责扮演角色的委托老师们,大多总是精致、体贴、帅气的样子,捧着鲜花礼物而来,带着爱意和金钱而归。但是在委托老师懒懒看来,在塑造完美男友的背后并非是网上所说的“高收入,低付出”那么简单。

在懒懒的日程安排中,如果第二天与单主约定好10点见面,那她起码需要提前三个半小时开始准备,复杂的妆容,毛躁的假发,还要考虑路途中可能遇到的一切突发状况,但这也只是懒懒准备中最基础,最简单的一部分了。除此之外,在实际约会之前,懒懒会提前给对方发去一份有着多达23个问题的问卷,问卷中从单主的兴趣爱好、口味取向到对约会的一些期待等,囊括了与约会有关的方方面面。并且懒懒会根据单主对问卷的回答,准备一些相应的礼物,譬如鲜花、自制的手链、游戏角色的周边等等。最为特别的是,懒懒会提前两到三天每天抽空以角色的口吻和单主聊天,以建立一定的感情基础,同时也根据交谈中对单主的了解,来手写一封信件作为礼物之一。懒懒认为,比起网络上由数字代码构成的聊天记录,手写的信件更能传达她的心意,她希望单主能从中感受到来自角色的那份爱。

事实上懒懒最初只是一个角色扮演的自由爱好者,也很少扮演过男性角色。契机发生在去年她成为《光与夜之恋》的玩家后,出于兴趣尝试扮演了游戏中自己最喜欢的男主——夏鸣星,并参加了当地的一个漫展。出乎她的意料,漫展上有很多女生见到她之后开心地询问是否可以合影留念,在那一个个羞涩又难掩开心的笑脸中,懒懒突然想起了她曾经深藏心中的小小梦想:她想成为一个偶像,一个能为大家带来快乐和能量的人。想法不断在脑海中加深,身边的朋友也给予了她许多鼓励,于是在今年的6月份,她开始在网上征集关于“如何能做好一个委托老师”的意见。

在目前已有十多次委托经验的懒懒看来,单主们常常提起的“恋爱感”固然重要,但并非是委托老师一人就可以达成的效果,这其中同样也要有单主自身的代入,两个人互相将对方当做恋人才能有碰撞出恋爱的化学反应。

在这场虚拟与现实并存的委托约会里,想象大于一切。第一层想象中,单主喜欢上了虚拟游戏中的男主角,在游戏和自己共同搭建的想象框架里,拥有了一段浪漫的恋爱。在第二层想象中,单主将面前这个扮演着自己游戏中的男友的陌生人想象成为真实的恋人,开展委托约会的体验。故而无论从何者出发,单主的想象都对“恋爱感”起着决定性的参与作用,当单主愿意发挥自己的想象是,这场约会已经成功了一半。

而在懒懒的经验中,一位名叫暮暮的单主给她留下了最为深刻的“恋爱感”经验。

和暮暮尚且在网上交流时,暮暮就仔细地列出了约会当天两个人要去的交通工具、地点、餐食等各类系列,懒懒能感受到屏幕对面女孩对这一日的珍重和期待。两人选择的游玩地点是宜家,两人全程都牵着对方的手,走过不同样式的家具样板间,幻想着未来两人的家会是什么样子。逛得累了的时候两人一起躺在样板床上稍作休息,暮暮将头靠在懒懒肩上。安静而温暖的氛围中,暮暮开始讲述她在学生时代被孤立的经历。懒懒知道对方说的经历都是真实的,因为她的眼泪已经打湿了自己的衣肩。懒懒握紧了对方略微颤抖的手,另一只手将她更深地揽入自己的怀中,样板间里静悄悄的,唯有暮暮微小的抽泣声,这一刻,懒懒觉得自己仿佛真的是对方的男友,一切都如此真实。

约会结束之后,暮暮发来长长的一张文字图片,上面写满了她对这场约会的感受,附带着额外的一封信。信里写道:“懒懒,你知道吗?在今天你安慰我的时候,我感觉,那些十多年前留下的创伤,竟然好像被你治愈了那么一点。谢谢你把夏鸣星带到我身边。”读到这一句时,懒懒也忍不住流泪了,她想也许“治愈”这个词不仅仅是对暮暮一个人,也是对她。

二次元与三次元难以逾越的那堵墙

但被形容成“完美夏鸣星”的懒懒,准备在11月就停止接单,因为对于今年23岁的懒懒而言,委托老师的身份终究只是副业,更多时间她需要回到城市另一边的考研机构备战考研。问及如何平衡学业和委托时,懒懒在电话那头长长地叹了口气。起初她的安排中,是只在周末两天接单约会,想着也许不会对学业有太大负担。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她却越来越吃力,不仅是因为周末从早到晚挤满的行程,更因为即使她只是扮演一个恋人,她也很难从那些亲密的片段中轻易将自己抽离,这些复杂的情感和疲惫的身体状况已然影响到了她的备考。

寻常商品交易里,人们的喜怒多系于货品的进销多寡,简单直接。可委托约会这份交易却藏着更复杂的褶皱 —— 如何在提供情绪价值的同时,守住个人情感的边界,成了最棘手的课题。尤其对委托老师来说,眼前的每一位单主,都不只是等待服务的顾客,更要成为她们暂时的 “女友”。该如何在 “女友” 的温柔与 “顾客” 的分寸间划清界限?又该如何在一场接一场的 “约会” 里,不混淆角色的设定与现实的自我?她们就在这样的叩问里慢慢前行,心里揣着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也裹着难以言说的迷茫。

懒懒说,最终让她下定决心停止接单的关键原因,在于她发现当压力越来越大,当初在漫展上那个纯粹的想给大家带来快乐,说好要给每个女孩独特的约会的自己,已经隐隐有“流水线约会”的趋势了。她不喜欢这样的自己,也害怕辜负每一个带着期待来约自己的女孩。

同样作为大学生的委托老师呛呛则找到了学业和委托的平衡点。今年大三的呛呛未来没有考研的打算,准备直接在大四实习就业,便也意味着拥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呛呛的委托流程与懒懒大致一致,但她多了一项新业务——线上语C服务。

线上语C是指语言cosplay。通过即时通讯软件扮演自己喜欢的二次元角色与他人交流,需要模仿该角色在作品中的性格、表达习惯、语气等等。在呛呛的委托说明中,线下委托约会每小时收费50元,线上则是20元每日。在线上线下的收入差距如此之大的前提下,呛呛仍然更倾向于提供线上的服务。

据呛呛所说,她开始从事委托已有近一年的时间,一开始和单主的相处都非常愉快,对方总能和自己保持一定的礼貌距离,同为女性的身份也让呛呛可以对牵手、拥抱等基础接触并不反感,发展到后来呛呛甚至可以接受带着口罩与对方互相亲吻脸颊,但是一次漫展的经历改变了她的态度。

“那次漫展是国乙展,所以当时有很多coser老师出男主的角色,也有很多梦女(指幻想自己与文学作品或游戏中的角色发生互动的女性群体)玩家来参加。我以为大家都是很有礼貌,知道圈内规矩的女孩子,也就没有戴口罩去。”呛呛在讲述这段经历时,眉头明显地皱了起来。“然后在后来集邮(和不同的角色扮演者合照)的时候,有一个女生突然冲过来,招呼也不打就直接抱了上来,紧紧地贴着我,我当时就已经有点不舒服了。结果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她突然就笑着给我说觉得我好帅特别喜欢我,然后一下子就亲上来了!我人都傻了,她就笑嘻嘻地跑到旁边去和她朋友打闹了,我懵了一会就哭了,难道coser皮下(扮演者本人称为皮下)就没有尊严吗?”讲到最后,呛呛的表情已经变成了愤怒。这次经历给她留下了不小的创伤,自此之后,她也开始慢慢抵触和单主的亲密接触,主营方向转为线上。

呛呛在自己的社交平台置顶了一条帖子,帖子中是她曾经与几位单主线下的合影。合影里女孩们之间贴的很近,但呛呛说如今自己已经不再敢跟陌生人靠近了,即使对方是女生,自己也会先抱以强烈的警惕心。毕竟脱下游戏角色的假发,抽出鞋内的增高垫之后,呛呛也只是和单主们一样一个喜欢二次元的普通女生。

在征求得呛呛的同意后,笔者曾将她的遭遇分享给懒懒。听完后的懒懒又惊讶又心疼,她感叹自己是幸运的,每一位单主都是温柔且善良的人。但也表示在前来询单的人中,不乏一些男生无视她强调的“只接女生”的条例前来询单。虽然她及时发现加以拒绝了,但仍旧忍不住抱怨乙女游戏的委托圈里男性的存在更容易让事情出现不安全的变数。

当问及懒懒未来是否有想成为全职委托的想法时,她不假思索地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虽然我很喜欢当coser,但这只是我的爱好之一,未来我还是想要去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当然,如果未来还是有人能从我cos的样子中获得能量的话,我想,我还是会愿意继续成为她们的恋人的,哪怕只有一天。”(彭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