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道县梅花镇:绘就“三业齐兴”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5-10-24 10:51:56   来源:中华网

近年来,梅花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产业带动为引擎,以创业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系统构建“三业齐兴”发展格局,探索出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025年新增创业主体626户,带动就业1.3万人。

拓宽产业新路子,筑牢乡村振兴坚实基础。立足道县“北大门”区位优势,秉持“一村一品、一域一特”发展思路,精准发力,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一是做强特色农业激活田园经济新动能聚焦烤烟、优质稻、脐橙、草莓、蓝莓、葡萄、火龙果、红心柚等优势“土特产”,延伸发展集果蔬采摘、农事体验、电商销售于一体的融合型农业产业带,全力打造烤烟、特色水果、粮油三大千万产业集群。创新新型个体产业模式,让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链。目前,三大产业吸纳从业人员1.3万人,有效促进灵活就业,带动低收入农户年均增收3000元。二是推动文旅融合点燃美丽经济新引擎。坚持“生态筑底、文化铸魂、旅游赋能”,精心打造“红(红色文化)、古(状元文化)、绿(生态休闲)”三色辉映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陈树湘烈士纪念园、何宝珍故居成为红色教育热门地,洑水河贵头村段“网红坝”、宜山公园露营等成为休闲旅游打卡地。今年来,全镇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文旅品牌效应持续放大。三是培育新兴业态挖掘资源经济新潜力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和绿色能源,重点推进秸秆、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光伏项目,开发生物燃料、有机肥等高附加值产品。目前,新发展黑山羊、黄牛等种养大户46家,秸秆离田利用率达45%,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搭建创业大舞台,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坚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以政策服务为支撑,积极引导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培育壮大“新农人”队伍。一是电商赋能+创业打通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实施电商培育启蒙、成长、精耕、跨界“四步计划”,构建“导师-主播-农户”三级帮带体系。全镇培育核心电商6个,建立多个农产品销售直播间。例如,星宇箱包厂吸引6名大学生返乡创业,电商销售额年均增长30%以上,成功突破地域限制,让农产品卖得更远、更好。二是旅游引流+创业打造庭院经济特色名片。围绕乡村旅游,发展研学基地、农家乐、旅拍地等新业态,创新培育状元文化院、红色小院等特色庭院,大力发展一菜园、一片烟、一窝禽、一果树、一箱蜂“五个一”庭院经济模式,实现“家门口创业”“庭院内增收”。三是农业特色+创业构建产业集群联合体。积极培育粮油、烤烟、脐橙、草莓、蓝莓、香柚、葡萄、农机等各类专业合作社和探索“一亩田万元钱”“一口清水塘万元钱”“一亩果园地万元钱”“一家农家乐万元钱”“一亩林万元钱”等五个万元家庭农场,推动形成集观光、采摘、体验、销售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型产业基地。目前,已成功孵化创业项目60余个,汇聚创业人才500多名,形成了“全民创业、全链创业”的生动局面。

做实就业大文章,夯实共同富裕民生根基。围绕“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目标,多措并举拓宽就业渠道,确保群众“劳有所岗、劳有所得”。务工队长领动组织化输出促就业。创新“流动党支部+商会+劳务服务站”“三位一体”服务模式,聘请66名“务工队长”,依托“建筑工匠”“手机回收”“纺织制鞋”等特色劳务品牌,带领10000余人的团队外出务工,其中超6000人从事特色工种,实现了从“分散找活”到“组团就业”的转变。二是重点项目带动多元化开发扩就业。积极争取和实施千万工程、以工代赈、红色村庄建设等政府投资项目,2024年来实施重点项目10个,完成投资近千万元,创造岗位800余个。同时开发保洁、巡逻、护林等公益岗位120个,兜底安置困难群体,让就业帮扶更有温度。三是共富工坊驱动就近化安置稳就业按照“一芯二带二翼”产业布局,引进电子、服饰、玩具、制鞋、箱包等来料加工点,设立7个来料加工集中工坊和新增103户“家庭代工模式”家庭工坊,带动1000余名留守妇女、弱劳力居家就业,年增收超百万元,有效解决了“稳岗难、顾家难”的问题,让村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共富喜悦。

梅花镇的实践深刻表明,只要坚持因地制宜、改革创新,紧紧抓住产业、创业、就业三个关键,就能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脚步越走越稳、日子越过越红火。(作者:李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