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楷模力量,让奋斗精神照亮前行之路。日前,由华人楷模名人堂编委会出版的大型纪实系列丛书《楷模的力量・新时代奋斗者》正式出版。
全书以海内外杰出华商、文化名人、行业先锋、地域精英为主要采访对象,共收录全球100位杰出华人的奋斗经历和人生故事,并从不同的角度和纬度阐述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志存高远、锲而不舍、勇毅笃行的奋斗精神,展现了他们在各自所属行业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彰显了华人群体独特的营商智慧与人格魅力。

张瑛,威士忌资深专业品鉴师,从事威士忌事业近二十年,常年亲赴苏格兰对接蒸馏厂和供货商,建立了对原桶品质的判断标准。为推动威士忌在亚洲区的发展,成为了全英国唯一一家港资公司获得当地政府全资质;她坚信威士忌的” 消费+投资”综合属性,用市场数据打破“威士忌投资是泡沫” 的质疑。

兴趣与机遇的交织
张瑛,祖籍广东潮汕,出生于香港一个平凡的家庭。 因潮汕与香港地缘相近,在20世纪80年代,不少潮汕人赴港经商,张家也顺应潮流,开办了一家玩具厂。后来,张家将业务拓展至广东东莞,开办了一家”三来一补”的玩具厂, 主力出口欧美市场。张瑛在成长过程中,也见证了家族生意的不断发展。
在张瑛的童年记忆里,工厂的机器轰鸣声和父母的忙碌身影是生活的背景音乐。年幼的她会主动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她常常跟着母亲去采购原材料,也会跟随父亲去拜访客户,聆听他们在生意场上的沟通。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张瑛对商业的敏感度与日俱增,一颗商业的种子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悄然种下。
少年时期的张瑛,在香港生活求学,但每到寒暑假,她都会回到汕头老家。每年近两个月在老家的生活,让她对潮汕的美食有了深厚的情感和深入了解。她对海边的鲜鱼、香气四溢的卤水情有独钟。对地道潮汕美食的热爱,在她接触威士忌之后,有了奇妙的“反应”。
张瑛初次接触威士忌,是在KTV的场景中。90年代,一种新兴的饮酒文化传入香港,就是年轻人将威士忌与绿茶、蜜糖水或苏打水混合饮用,这种新奇的喝法迅速在年轻人中流行开来,成为派对上的热门饮品。张瑛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最初只是抱着玩的心态接触威士忌。
张瑛与威士忌的缘分,就从这样的接触开始。直到2010年,张瑛结识了一群对威士忌有着严格品鉴态度的朋友。在一次品鉴会上,她品尝到了一瓶1964年的”波摩”旧版本威士忌。尽管这瓶威士忌的酒龄只有15年,但当酒液滑过舌尖,那如牛奶般丝滑醇厚的口感,以及长久余韵的舒适感,让她第一次真正领略到了威士忌的魅力。她意识到,威士忌并非只是KTV里的派对饮品,它有着更高层次的价值。
从那以后,张瑛经常光顾专业的威士忌酒吧,与酒保们交流聊天,深入了解威士忌的知识和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她从最初抱着玩的心态,逐渐转变为对威士忌进行专业品鉴。她开始系统地学习威士忌的相关知识,研究不同品牌、年份和产地的威士忌特点。这种转变,为她日后成为一名威士忌酒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开启了她在威士忌领域的精彩人生篇章。
同时, 她觉得苏格兰威士忌与潮州卤水搭配起来别有一番风味。此后,她便常常购买潮汕美食来搭配威士忌,还热情地分享给朋友,每周都会精心挑选食材进行搭配尝试。这种独特的搭配方式,让她在香港众多威士忌爱好者中显得与众不同。

专业化市场的洞察
张瑛对威士忌产生兴趣后,开启了囤酒之旅。21世纪初,她在电信公司任职,一次跟随老板接待重要客户,发现了威士忌的升值空间。2013年,在日本的朋友常给她带售价300多元一瓶的日本”响17”威士忌,她起初打算个人收藏,日后不用喝高价酒。后来不少朋友找她转卖,她意识到威士忌每年稳定增值,于是开始疯狂囤酒。
起初她并未将威士忌视为投资方式,但随着了解加深,发现其价格逐年上涨,便越囤越多。最高峰时储酒量达3000多瓶,占据家里大部分空间,除睡觉处外,家里几乎成了威士忌的“王国”。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她遇到了存放空间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开始考虑向上游拓展。综合空间、真伪和管理等因素,她最终将囤酒方向转向威士忌原桶。
2013年,张瑛投资购买日本羽生“黑桃A”威士忌,2018年卖出获利10倍,这对她的投资逻辑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是她眼光提升,另一方面是市场推动,当时日本威士忌在全球风行,国内很多朋友去拍卖行抢购,酒价处于最高点,她顺利卖出。这让她认识到,好的威士忌,无论何时价格都会提高,但何时以最高的价格卖出,取决于投资者自身眼光和市场触角。
英国人对待威士忌,与中国人对待茅台的概念相似,都是国家宝贵的另类资源,在孩子出生、公司大事时会购买储存,全世界消费者都对自己的国酒情有独钟,这种文化使得酒成为一种资源并逐渐升值。对于威士忌领域,有“瓶装靠炒作,原桶靠时间”的说法。张瑛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她认为瓶装威士忌装瓶后酒体状态锁定,其价值只受二级市场供需影响。若有人抢购,可以快速增值;无人问津,则维持出厂价格。而威士忌原桶情况大不同,无论品牌是否受追捧,原桶每年都有约8 - 10个点的增值。这是因为威士忌在木桶内持续熟成,容量会挥发,酒体更醇厚,味道更浓郁,随着储存时间增加,价格自然上涨,但需时间沉淀和市场认可。

从投资角度看,瓶装威士忌若市场表现好,资金回收较快;原桶威士忌则需长期资金储备,要持续存储数十年,资金压力较大。不过,可将投资威士忌原桶类比为购买房地产,一般购房不会两三年就卖出,而是长期持有,或遇行情好时出手,或传给后代。威士忌原桶投资也类似,面向国际销售,如苏格兰原桶在全球多地买卖,市场规模较大,不会像房地产那样出现地区性限制的情况。
然而,威士忌投资毕竟存在风险,考验投资者的眼光和对市场的把控能力。品牌实力强的蒸馏厂原桶,在国际市场认可度高,抗风险力强,后续升值有一定保障;而抱着投机心态购买知名度较低的蒸馏厂(如新建)的原桶,风险则较大。所以,投资者在涉足威士忌原桶投资时,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谨慎做出决策。

坚信创企业的价值
苏格兰是威士忌的源头,张瑛有意在此领域有所成就,起步时通过邮件与当地蒸馏厂及中介商联系,双方初印象良好,但直接见面对接时,语言和文化差异带来了不便。
首先是口音问题,苏格兰人的英语口音极重,交流辛苦,双方有时都听不懂彼此,导致沟通不畅。其次是文化差异,苏格兰存在一定重男轻女观念,看到张瑛这样一位亚洲女生独自前来谈生意,他们感到不可思议,毕竟涉及几百上千万的货物交易。
不过,经过多次接触和磨合,2020年后,苏格兰中介商们发现张瑛团队对威士忌了解专业,尤其在样品辨别和把控方面表现出色,这令中介商们赞佩,双方逐渐建立信任,加深合作关系,中介商们还积极为张瑛介绍周边资源,她后续谈成直接合作的蒸馏厂供应便是通过这些中介商介绍的。
然而,事业起步阶段,张瑛还是遭遇了“欺骗”,这促使她决心创办威莱 RAREDRAM公司。初期她主要对接当地中介商,仅依据中介商办公地点高端、人员众多、配套齐全等初步判断,结果遭遇无牌中介商诈骗。后来她了解到,在苏格兰,威士忌原桶并非零售产品,而是囤在保税仓,即便零售客户已付款购买,也并非货物拥有人,只有拥有政府资质的公司才是。个体投资者若通过无英国政府资质的中介商购买,仅是纸上合同,类似购买无房产证的房产,打官司时无法定权利。
在英国,威士忌事业要发展壮大,需有保税仓经营和海外买家代理资质。因英国政府保税仓管理制度不承认海外买家权利,只有取得资质,将买家信息录入系统,拥有权才会被承认,商业行为才能得到保护。张瑛为此投资了大量时间成本和押金,最终其公司成为全英国唯一一家港资、有资格于保税仓内进行威士忌原桶管理的公司,切实保障了公司所有原桶资产的安全性。
之后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张瑛都是亲赴苏格兰跟蒸馏厂和中介商直接对接,并逐步建立了对威士忌原桶的最高判断标准。通过深入接触和研究,她发现威士忌的品质并非单纯由品牌和年份决定,同时与生产地区和储存环境密切相关,这直接影响原桶后续的品质和增值。

她将威士忌原桶比作农作物,因其熟成过程每年都会因应不同因素产生变化。原材料产地、发酵与蒸馏方式、温湿度控制、存储仓库地区位置等,都会导致原桶表现差异。例如,北部存储的威士忌熟成慢,酒体表现温柔优雅;南部如格拉斯哥等较热地区存储的,熟成时间相对短,酒体表现较硬朗。因此,判断威士忌原桶不能只看品牌和年份,还需关注仓库地理位置。
基于这些发现,张瑛购买好酒时会根据仓储的因素选择,以提供最佳熟成环境,因为仓储条件和地理位置会影响威士忌原桶的日后发展路向。
作为资深威士忌酒商,张瑛提醒大家,威士忌并非短时间内就能生产出来的产品,高年份威士忌在不同环境下差异明显。就像一桶30年的酒,从北方仓库拉到南方仓库,环境突变会使酒变差。所以必须追溯原桶的来源,包括之前在何处囤放、来自哪个卖家以及储存方式等。而消费者作为个体投资者,挑选威士忌时除品牌外无从选择,酒商更需彻底了解才能准确判断酒质。
早几年,威士忌原桶在国内开始流行,尤其在潮汕、广州、上海等地。但很多人购买苏格兰威士忌原桶,却因没有充份了解原桶的背景。结果可能像一位潮汕老乡,花400多万买了30年的原桶却没有取样品鉴,直接瓶装运回国内,开封饮用时才发现酒质极差,钱打了水漂且无法追溯。可见威士忌在国内的文化推广工作任重道远,张瑛也坚定了自己的相关事业。

推广与投资的引导
威莱RAREDRAM公司成立运营后,在威士忌原桶投资领域不断探索,其客户群体经历了从“中产阶级”到“家族办公室”再到“Z世代留学生”的不同侧重,展现出独特的发展轨迹。
威士忌行业在英国已有130多年历史,原桶的客户多为传统老钱的高端客户,他们常将威士忌原桶作为资产囤于保税仓免税。此前,行业内并不太专注中产阶级,但张瑛敏锐地发现,中产阶级中资产达几千万的企业家、高管亦有另类投资的需要,于是决定优先开发这类客户,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
家族办公室方面,许多管理方发现,除了常规的保险、地产、股票、债券等投资,威士忌原桶也成了新兴的另类投资板块。目前,张瑛公司的两个家族办公室客户,购买威士忌原桶规模都达到港币三五千万,彰显出威士忌原桶投资在高端客户群体中的吸引力。而威莱RAREDRAM今年6月份, 更成立了全香港第1个威士忌原桶开放式基金, 该基金获得中国香港证监会认可, 目标将威士忌原桶加强金融化。

此外,许多香港年轻人去英国读书后回国发展,他们在当地接触过威士忌文化,且了解英国文化有父亲为孩子存威士忌,等长大售出获利用于购房或结婚、创业的传统。这使得他们更接受威士忌原桶投资,常选择年终奖、分红等节点多次单桶购买,形成了核心购买力。基于此,下阶段推广将重点面向华人年轻一代。
张瑛对威士忌市场有着独到的见解,她认为未来10年威士忌的市场中心一定是在亚洲区,特别是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人口大国。一方面,两国市场有着深厚的酒文化,为未来发展取代欧美市场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关税因素也不容忽视,苏格兰威士忌出口到美国的关税提高,而中国宽松的对外贸易政策,吸引酒商向中国转移。同时,苏格兰当地的环保政策对威士忌蒸馏厂的监管限制了扩容发展,会影响威士忌原产地的年产量,而随着中国国内对威士忌的认可,也将带动更多蒸馏厂的投资落地。

布局中国市场,威士忌要做到接受和认可。张瑛认为,必须做好品饮文化的推广,被广泛接受才能被认可,进而形成受众人群和市场,再通过“投资属性引导”,在中国内地形成“消费投资热”。目前,张瑛国内的公司落户在北京,仓库在天津。北京、天津作为直辖市,资源丰富,高端消费群体集中,能更快散播威士忌文化。为引领威士忌市场良性发展,张瑛一方面与行业协会沟通,强调拥有英国运营资质的重要性,推动合法合规经营;另一方面,针对瓶装威士忌国内物流配送效率的问题,与物流公司沟通,地方性配送问题亦得到解决。
在推动威士忌原桶合法化、透明化的过程中,张瑛时常提醒消费者警惕行业乱象。她强调,资产的安全性是首要考虑因素,而非单纯关注产品价格;同时要选择拥有合法经营资质的酒商,以保护消费者权益。 投资应选择苏格兰当地原桶,因其气候更适合原桶熟成,苏格兰产区的核心优势是收藏价值的关键。目前,威莱RAREDRAM合作的威士忌原桶蒸馏厂都超过五六十年历史,基本保持在百年左右,保证表现溯源。
威莱RAREDRAM公司在威士忌原桶投资领域的探索,为市场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有望在亚洲市场掀起新的威士忌投资热潮。

结语
张瑛身份多元,不仅是威士忌领域的开拓者,还是“国际汽联铜级赛车手”。她积极参与文体活动,尽显企业家担当。她与桌球巨星奥沙利文达成初步合作,拓展品牌影响力;凭借赛车手身份推动女性运动,传递无界精神。此外,她热心公益,带领威莱RAREDRAM公司多次赞助中国香港电影活动,并将票房捐助给本土不同慈善机构,用实际行动诠释社会责任,实现品牌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