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低温严寒,路面易结冰打滑,是训练安全风险高发期,也是锤炼指战员意志品质、提升低温环境应急能力的关键阶段。连日来,兴安盟森林消防支队五岔沟中队紧扣“安全为先、科学组训、趣味提效”目标,精心组织冬季专项训练,以严细举措筑牢安全防线,以精准计划提升训练质效,推动冬季训练工作扎实有序开展,为应对冬季复杂应急救援任务夯实基础。

精准研判定计划 科学组训防风险
中队坚持“安全第一、底数清透、措施精准”原则,首先开展冬季训练安全风险专项研判,针对低温天气可能导致的肌肉僵硬、装备性能下降、路面结冰打滑等风险点,逐一制定应对措施。同时,组织全体指战员进行冬季体能基础摸底,重点围绕低温环境下 3000 米跑、负重登楼、基础力量训练等课目,掌握指战员在严寒条件下的体能耐受度、身体适应力等情况。结合风险研判结果与摸底数据,按照“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动态调整”思路制定冬季训练计划:每日训练前根据实时气温调整训练强度,低温预警时适当缩短户外训练时长;针对新老指战员体能差异,分批次设置训练目标,避免“一刀切”式训练;每周安排 1-2 天体能恢复日,穿插室内力量训练与战术学习,防止过度训练导致受伤。
多样趣味激活力 创新形式破“冬困”
为破解冬季训练中易出现的“畏寒情绪”“训练倦怠”等问题,中队在训练形式与内容上创新突破,以“趣味化、竞技化、实战化”融合模式点燃训练热情。一方面,将传统体能课目与冬季特色活动相结合:把户外长跑转化为“雪地定向越野赛”,在训练场地设置积雪障碍与标识点,让指战员在辨别方向、跨越障碍中提升体能与野外生存能力;将基础力量训练融入“冰上拔河赛”“雪地班组接力赛”,分组开展对抗比拼,现场记录成绩、实时排名,赛后表彰“冬季训练标兵班组”,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增设“冬季技能趣味闯关”环节,设置“雪地器材组装”“低温急救模拟”“冰面救援协作”等关卡,让指战员在趣味挑战中熟练掌握冬季应急救援技能,实现“训练即实战、趣味促提升”的目标。
严抓细节筑防线 细致保障护安全
中队把冬季训练安全保障贯穿全程,从细节入手织密安全防护网:训练前,由安全员带领开展“动态热身 + 针对性防护”环节,针对低温下肌肉易僵硬的问题,将热身时间延长至 20 分钟,重点进行腰、膝、肩、脚踝等易受伤部位的拉伸活动,同时为指战员配发暖手宝、保暖护具,检查防寒服、防滑鞋穿戴情况;训练中,安排 2-3 名骨干全程跟班巡查,携带急救包与防寒物资,实时关注指战员身体状态,一旦发现面色苍白、手脚僵硬等低温不适症状,立即暂停训练并采取保暖救治措施;训练后,组织全员进行室内静态拉伸与热敷放松,邀请有专业经验的指战员为队友进行肌肉按摩,缓解训练疲劳;食堂同步优化冬季膳食,每日提供热汤、热粥与富含蛋白质、高热量的菜品,为指战员补充能量,助力身体快速恢复。
冬季练兵的扎实推进,不仅让指战员在严寒中锤炼了过硬体能与战斗作风,更提升了低温环境下的安全训练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下步,中队将持续根据天气变化与指战员训练进展,动态优化冬季训练计划,逐步融入冬季森林灭火战术、冰面救援实战演练等内容,以“安全有保障、训练有实效、队伍有活力”为目标,不断提升队伍冬季应急救援实战能力,确保在冬季应急救援任务中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坚决守护辖区生态安全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