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开放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内在基因与活力源泉。
2020年9月,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启动扩区布局,杭州片区钱塘区块以10.1平方公里的面积被正式纳入改革版图,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经营主体活力持续迸发,累计集聚企业超万家,数量达获批前的2.5倍;实现外贸进出口407.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25亿美元……截至2024年年底,钱塘区块以仅占杭州市钱塘区1.8%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区38.2%的外贸进出口额与23.4%的实际利用外资,成为区域经济稳进提质的“硬核支柱”。
五年栉风沐雨,钱塘区块的发展不仅是自身建设的提质增效与能级跃升,更成为中国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对外开放迈进的生动缩影。如今,这片自贸“试验田”已从初期的“苗圃”成长为新科技、新经济、新业态加速集聚的“产业森林”,一系列兼具引领性与突破性的制度创新实践持续涌现。
探路先行 为国家试制度
作为深化改革的“排头兵”、制度型开放的“先行者”、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关键载体,钱塘区块锚定“双一流、双领先”建设目标,秉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改革精神,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建设为支点,撬动区域经济发展。
自获批以来,钱塘区块以破解经营主体痛点为导向推进制度创新,聚焦生物医药、跨境电商、保税经济、营商环境等核心领域,累计形成77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国家层面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上,已落实14批次322项任务,实施率达92.3%,改革实效持续显现。
从成果维度看,“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等8项获评国家级制度创新案例;“数字化赋能跨境贸易的司法实践”等11项属全国首创案例;“跨境电商关税汇便利化和生态模式创新”等13项聚焦集成性或新兴领域案例;“长三角联动创新监管新模式”等25项实现跨平台跨地区联动;“推行跨境电商进口B2C包裹退货新模式”等23项案例被其他地区复制推广;“综保区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精准化服务模式”等21项入选省级最佳制度创新案例。
基于数字贸易蓬勃发展、贸易强国建设加速推进的背景,钱塘区块生动践行了数字化赋能跨境贸易的司法实践,并与杭州互联网法院合作设立了全国首家跨境贸易法庭,为跨境贸易改革创新提供司法保障与实践样板。截至目前,法庭已受理相关案件400余起,在保障商家与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大幅压缩诉讼时间、简化审批流程,有效减少了违法违规行为。
在区域协同创新层面,长三角联动创新监管新模式为特色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相较于改革前货物需运至指定场所查验的传统模式,改革后实现预约上门查验,结合智慧海关建设要求优化风险布控查验流程,真正做到顺势监管、提升口岸通关效率,扩大监管范围、筑牢国门安全防线,强化诚信监管、增强经营主体责任意识,为高新产业发展扫清通关障碍。
提升能级 为地方谋发展
生物医药是钱塘区块的主导产业,钱塘区块始终坚持向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产业高地冲刺,2024年成功签约17个亿元级产业项目,总投资突破72.6亿元,31家企业跻身杭州市“准独角兽”榜单。
钱塘区块的生物医药产业何以有着如此强劲的吸引力?精准的战略布局与持续的创新突破便是其两大核心抓手。
在杭州市《“中国医药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发布后,钱塘区块迅速抢占新增长点,重点布局核酸药、合成生物、基因与细胞治疗等未来赛道;同步优化杭州医药港小镇规划布局,将其核心范围从3.4平方公里拓展至4.92平方公里,为产业扩容储备充足空间。
科研平台能级的跃升,更让产业创新有了“硬支撑”。首个“国字号”科研院所——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落地后,揭牌当年便斩获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B类专项,为中国医药港核心区注入“国家队”动能;浙江大学智能创新药物研究院成功入选杭州市首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中心,进一步夯实创新基础。
产业规模也随之持续扩大,中国医药港工业产值连续三年保持稳健增长,平均增幅达6.9%;2024年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达521.6亿元,同比增长5.2%。
针对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等痛点,区块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助力“中国医药港”发展的建议》专报,并推动出台了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试点方案,为企业清障护航。
杭州联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杭州链康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正得益于此,被成功纳入“白名单”监管机制。
“我们进口的血浆属于海关A类特殊物品,传统监管流程不仅周期长,还常因安全性评审停滞。”联川生物总监潘石玄伟说,“纳入白名单后,从瑞典发货的血浆标准品顺利通过海关审批核验,快速投入OLINK蛋白组学检测业务,彻底保障了技术服务的连续性。”
截至目前,3家试点优质企业已通过“白名单”累计进口7962.8毫升血液样本用于新药研发,审批周期从20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通关效率提升超90%,为企业抢占全球新药研发先机赢得了时间窗口。
监管模式的创新也让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更具智慧感,钱塘区块探索出了药品数智监管“黑匣子”新模式。
“系统能24小时自动记录生产关键参数,构建覆盖物料管理、生产控制、质量检验、产品放行的全流程数据仓。”杭州澳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创新推动药品监管从“人海战术”迈向“智慧监管”,不仅降低了企业年度现场检查频率,更将隐患排查时间从一周压缩至1个工作日,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安全防线。
厚植沃土 为企业营环境
作为全国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的核心承载地,钱塘区块是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先行先试的“桥头堡”,其凭借基础扎实、创新领跑、生态完善的鲜明特质,持续引领跨境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根基方面,钱塘区块布局3个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集聚超1000家经营主体——进口端以“起步最早、品类最全、创新最强、生态最优”立足全国,吸引天猫国际等1800余家平台备案企业;出口端深度融合制造业,落地eWTP全球研发中心,实现了与11个国家和地区站点的互联互通,拥有23个独立站及4个省级出口知名品牌。
生态赋能层面,钱塘区块迭代升级区级跨境电商专项政策,推出20条措施,聚焦主体培育、品牌打造等方向;与中国(杭州)知识产权国际商事调解云平台合作,实现当事人在国际知识产权纠纷调解过程中“一次不用跑”。
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钱塘区块依托“三区”叠加优势,构建了极具竞争力的政策体系,海关监管层面首创“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模式,彻底重塑通关效能。
杭州海仓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受益于该模式的代表,其服务的进口母婴类商品,曾需数天完成通关流程,如今依托政策赋能,最快实现“秒级”放行。海仓科技的实践成功入选了商务部“丝路电商”典型实践案例,成为制度创新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范本。
“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政策红利、拥有生态势能,更能在业务拓展至创新迭代的全周期中获得深度赋能。”海仓科技市场总监陆海波坦言,企业与钱塘区块共同成长,从提供仓关配的单一服务商,演进为涵盖跨境综合服务、跨境数字供应链和跨境零售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专家。
在钱塘区块开放包容的浓厚氛围下,海仓科技率先试跑了“保税仓直播”新模式,年承办超380场,商品交易总额突破5.5亿元,重塑了跨境消费信任体验,并利用AI大模型构建供应链智能大脑,实现了智能选品与营销。
为助力企业开展融合创新模式、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钱江海关积极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运用“5G智能单兵”,提升进口商品的监管通关效能。“过去我们查验进口商品时,需要逐项核对外文标签,现在通过‘智能单兵’,只需要扫描条码就能快速智能识别,可以更快掌握商品信息,提升进口商品的通关效率。”钱江海关驻下沙办事处主任王忭表示。
亮眼数据印证发展成效:今年1—7月,钱塘区块完成跨境电商出口29亿元,同比增长67%。
夯实根基 为事业强保障
全力为区内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是钱塘区块发展的宗旨。区块持续迭代完善企业服务体系,从法治、金融、人才三大维度建强网络,为经营主体发展保驾护航。
法治维度方面,通过设立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浙江分中心钱塘工作站、挂牌全省首个跨境电商争议海关化解工作室、成立杭州片区首个自贸“共享法庭”、建立“营商环境检察e站”自贸试验区联络站,以“法护自贸”“检护自贸”双轮驱动,为企业发展筑牢法治屏障;探索数智化在线司法解纷新模式,入选商务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建设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
金融维度方面,先后推动中国银行、农业银行、浙江稠州商业银行等设立自贸试验区支行,落地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并实现全覆盖,同步推广NRA账户不落地结汇、新型离岸贸易、跨境资金池等创新业务。
人才维度方面,全国首个跨境电商学院累计培养2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生超1000名;首创的海外人才“融境”综合服务,以“一码联办”打通海外人才在钱塘创新创业、工作生活的服务闭环;深化产教融合,为九阳小家电、顾家家居等企业争取53个高层次人才认定名额,指导途纳科技认定2名外籍优秀人才;聚焦生物医药和制造业的发展需求,推进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工作,加速人才与产业的精准对接。
针对专利转移转化“效率低、路径窄、效益少”的痛点,钱塘区块探索形成特色工作模式,其《依托高教园区打造专利开放许可新模式》成功获批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及杭州片区最佳制度创新案例,持续激活区域创新动能。
眼下,这一模式通过强化政策供给、优化财政补贴配置、建立品牌服务指导站,激发了产学研转化积极性。截至今年9月30日,交易成果总数97件,其中专利51件,非专利46件,交易总金额达3543.98万元。转让成果63件,其中专利30件,非专利33件,交易总金额达2429.2万元,成果交易企业共计31家。
展望未来 擘画创新图景
《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立足新征程,作为浙江自贸试验区核心承载区的钱塘区块,将如何再接再厉、为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我们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聚焦数字贸易规则突破、重点产业全链升级、高水平开放协同、‘五自由一便利’深化四大维度,通过先行先试的‘点上突破’带动改革纵深的‘面上拓展’,全力打造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钱塘样板。”杭州综合保税区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给出了清晰路径。
聚焦数字贸易规则突破,钱塘区块规则上对标CPTPP、DEPA,鼓励头部企业参与行业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业态上以“直播+跨境电商”为抓手,建立跨境电商集拼中心仓;围绕重点产业全链式发展,以综保区为载体,探索租赁业态异地监管,拓展芯片测试等外包业务,全方面发展保税研发等业态。
跳出“单点发展”思维是钱塘区块高水平开放协同的关键抓手,通过通关联动、枢纽建设、区域协同,构建起“内外双向开放”的发展格局;在深化“五自由一便利”探索方面,钱塘区块始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在人员、支付、数据三大核心要素流动上持续“松绑赋能”。
从数字贸易的规则突破到产业发展的全链升级,从开放合作的内外联动到要素流动的便利直达,钱塘区块正以“敢闯敢试、善作善成”的姿态,将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蓝图转化为真抓实干的行动,在制度创新与开放发展的道路上持续前行,为全国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钱塘经验”。(和 琼 丁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