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晟光储能 新型储能电力的创新者、实践者

2025-10-15 09:31:38   来源:实况网

在 “双碳” 目标引领下,能源结构转型加速推进,长时储能作为破解新能源波动性、保障电网稳定运行的关键支撑,正迎来发展黄金期。其中,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凭借容量大、寿命长、成本优的独特优势,成为储能领域的重要方向。在这一赛道上,平顶山晟光储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晟光储能”)深耕七年,以平顶山叶县 200MW/1600MWh 先进压缩空气(盐穴)储能电站为核心载体,凭借地下1100米深的盐穴稀缺资源、国际国内成熟工艺技术与专业的开发团队,稳步打造国内百兆瓦级盐穴储能企业。

锚定稀缺资源,夯实项目发展根基

盐穴储能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优质盐腔资源。晟光储能依托地下的废弃盐腔,腔体容积达 20 万立方米以上,经专业检测,其水、气密封性完全达标,可满足 9-17Mpa 的工作使用压力,且达到 30 年长期安全稳定性使用。均符合行业标准。

更关键的是,这类自然生成的废弃盐穴资源稀缺性显著,晟光储能已提前取得地方政府出具的盐穴使用权批复。与此同时,自然盐腔的利用大幅降低了项目初始建设投入,且腔体具备自然扩溶特性,为未来根据电网需求提升储能容量预留了充足空间,从源头构建起项目的资源壁垒与成本优势。

聚焦技术与合规,打造高效稳定储能方案

在技术路线选择上,晟光储能坚持 “先进性、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并重,采用 “成熟工艺、国际国内先进装备” 相结合的模式,既保障系统性能,又兼顾设备交付与工期可控性。通过与科研设计单位深度合作开展技术对接,项目系统能源转换效率达到 70%,且已完成气密性试验、稳定性评估等 12 项关键技术验证,为后续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项目在空间利用与合规推进上同样表现突出。经集约优化设计,项目总占地面积仅 45 亩,与国内同等规模压缩空气(盐穴)储能项目相比。减少用地50%,大幅降低了土地使用成本与综合建设开支,体现出集约高效的规划思路;在合规层面,项目已纳入河南省 “十四五” 重大项目及2025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已完成项目选址规划、水土保持、压覆矿互不影响报告、环评评审、国家电网河南省电力接入批准等 20 余项手续办理,林地指标、水土保持等相关费用也已缴纳,目前正推进土地组卷工作,具备扎实的开工基础。

为进一步保障项目建设质量,晟光储能选择央国企合作。并承担 EPC 建设任务。合作的央国企拥有丰富的大型能源工程建设经验,将从施工质量、进度管控、成本控制等多方面为项目保驾护航,确保项目按计划落地。

深耕储能领域,以专业团队与清晰规划驱动长期发展

晟光储能的稳健推进,离不开专业团队的支撑与长期的战略布局。公司成立于 2018 年 2 月,股权结构清晰稳定,由河南北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平顶山迪盛四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协同赋能,核心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省直、市直等单位工作经验,不仅熟悉储能行业政策导向,更具备政企资源协调、项目推进及技术对接能力,曾深度参与相关能源项目运作,为项目高效推进提供了人才保障。

自筹备以来,晟光储能的项目发展脉络清晰有序:2017 年启动市场调研,为项目落地奠定基础;2018年注册项目公司,2020 年取得盐穴使用权批复,锁定核心资源,2023 年完成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建设条件;2024 年确定设计院并推进开工相关工作,2025年完成国家电网河南省电力接入批复,一步步将规划转化为现实。

当前,公司聚焦于 200MW/1600MWh 压缩空气(盐穴)储能电站项目建设,该项目设计储能下电时长 8 小时,高峰时段放电8小时,年有效放电天数可达 350 天,运营周期规划在 30 年以上,投运后可提供 220KV 级调峰、调频、调相及黑启动等电网服务,精准适配新能源并网后省级及区域主干电网的稳定运行需求。同时,晟光储能将根据电网需求,适时开发400MW/2800MWh 先进压缩空气(盐穴)储能电站项目,未来可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容,“盐穴资源 + 技术方案 + 运营模式” 的组合也具备在其他具备条件省份复制的潜力,为规模化发展埋下伏笔。

契合行业趋势,助力能源转型迈向新台阶

从行业视角来看,盐穴压缩空气储能作为长时储能的重要技术路径,正契合国家能源转型战略方向。当前,国内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增长,对长时储能的需求日益迫切,而储能市场年并网量暂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市场空间广阔。晟光储能的叶县项目,不仅是百兆瓦级盐穴储能的商业运行先行者,更是对 “能源转型关键领域” 的积极响应。

未来,随着项目的建成投运,晟光储能将进一步发挥自身在资源、技术、团队上的综合优势,持续探索盐穴储能的商业化运营模式,为电网提供更稳定、更高效的储能支撑,同时也为行业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实践经验,以实际行动践行 “新型储能电力创新者、实践者” 的定位,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与 “双碳” 目标实现注入坚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