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致新邵一中:三载书声里,藏我青春万千章

2025-10-14 16:00:58   来源:百度百家

当六月的蝉鸣漫过校园的围墙,当健硕的班主任老郭同志最后一次合上教本时,也封存起了一个少年的三年时光,毕业后的第一个国庆节,我站在新邵一中的校门口回望,才懂古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那些浸着晨光的早读、裹着星光的晚修,那些与同窗并肩的奔跑、听师长们教诲的课堂,早已像校门口的香樟树,在记忆里扎下深根,枝繁叶茂。

大坪经济开发区是一座还带着新鲜气息的小城,一条碧玉般的资江就镶在小城的边沿,让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赋予了典型的江南灵气,从小城南头的新航中学到北头的新邵一中时,我还是个带着青涩的少年,那时的我,有事没事总喜欢绕着教学楼前的花坛打转,看迎春缀满枝头,听月季吐露芬芳。那时老师常对我们说“少年心事当拏云”,我却总似懂非懂,只把这句话悄悄写在课本的扉页,当作模糊的向往。直到有一次和两个狐朋狗友深感学习太累,躲在远离教室的卫生间旮旯里小憩时被班主任老郭同志发现,狠批一顿,再叫来家长后,深感大事不妙的我躲在学校的老樟树下垂头丧气,老郭同志走来轻轻拍着我的肩,指着满树的绿意说:“‘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一时的挫折,不过是成长的砥砺石。”那句话像一束光,照亮了我迷茫的方向,也让我第一次明白,一中的校园里,不仅有花草的芬芳,更有指引前行的力量。

往后的日子,日子便浸在了书页与笔墨里。每天清晨,天还未亮透,回廊间就已响起朗朗书声,有人念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婉转,有人背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赤诚,声音顺着风飘向操场,与晨跑的脚步声、篮球撞击地面的声响,汇成最动人的青春旋律。课堂上,老师是最耐心的引路人:数学老师握着粉笔,在黑板上勾勒出几何图形的奥秘,让我们懂得“道虽迩,不行不至”的踏实;语文老师伴着窗外的雨声,讲解着诗词里的山河,让我们领会“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丰盈;英语老师带着我们朗读外文篇章,为我们打开看向世界的窗口。每一堂课,都是一次心灵的成长;每一次答疑,都是一场知识的盛宴。

课间的时光,是青春里最鲜活的注脚。我们会挤在走廊上,分享一包零食,吐槽一道难题,笑声能漫过整个楼层;运动会上,有人在跑道上奋力冲刺,有人在看台边大声呐喊,“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藏着最纯粹的热血;文艺汇演前,我们反复排练,哪怕嗓子沙哑、肢体酸痛,也不愿停下,只为在舞台上呈现最好的自己。不拘小节的我课桌内有时乱成一团麻,同窗六载的同学默默替我清理得整整有条;担心我营养不良的母亲每天提着保温盒盛着丰富的午餐,让在一中对面小区的楼梯间成为我的专属餐厅,那些细碎的瞬间,没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的壮烈,也没有“会当凌绝顶”的豪迈,却像一颗颗小小的珍珠,串起了我们最难忘的时光。

人活着,总要有所追求,与母校告别,心中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的离愁,更多的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的笃定。新邵一中教会我的,从来不止课本上的公式与诗文,更是“修身立德,笃学求真”的校训里藏着的人生准则——是面对困难时“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是对待知识时“学而不思则罔”的严谨,是与人相处时“君子和而不同”的包容。这些品质,早已融入我的骨血,成为我未来前行路上最坚实的铠甲。

走出校门,风里还带着香樟树的清香,我知道,此去将赴山海,前路或有风雨,或有坦途,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新邵一中的三年,是怎样的时光,把我从懵懂少年,雕琢成有理想、有担当的模样。愿母校如松柏常青,岁岁年年皆育新苗;愿朝夕相伴的同窗们,能带着校园里的光与热,在各自的天地里奋力挺拔,待他日成为栋梁归来,你我仍是少年,再向母校道一声:“我的一中,别来无恙!”(文/谭俊峰

作者简介:谭俊峰、男、2007年出生、湖南省新邵县人,某高校大一学生、至今已在《中国网》、《中国日报网》、等媒体发表作品数十篇。

责编/谭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