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钰鍊(镂钰),出生于广东普宁,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曾任职广美油画系办公室,广东省美协会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员,现居北京。2015年﹣-2018年研读于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导师博士课程班,完成研究课题后在京在导师张江舟先生亲力亲为指导下继续潜研潮汕英歌舞主题创作,艺术研创以潮汕英歌舞写意水墨人物画为表现对象,深入传统坚守写意笔墨意趣,努力为非遗英歌舞艺术绘画表现开创新的图式。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二十二 165cmx218cm 2025年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好汉时迁五 90cmx36cm 2025年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豪杰二 68cmx68cm 2025年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十八 228cmx180cm 2023年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好汉时迁八 68cmx68cm 2025年
墨舞英歌,气韵东方
陈钰鍊
我2015年-2018年研读中国国家画院前副院长张江舟导师博士课程班,1972年张江舟老师在河南郑州师从陈端豪先生(就读西安美院和王子武先生是同班同学)学习绘画,期间独特的线描训练方式,为日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博士课程结业后我一直在京在导师张老师指导下潜研综合学习,张江舟老师胸怀宽广指导我博学众名师大家。研究潮汕英歌舞写意水墨人物画对于造型观的问题,即形象呈现的方式问题,遵循着顾恺之所提出的“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标准。神形本来就应该是合一的,神寄居于形,没有形,神则无所依附。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好汉时迁九 68cmx68cm 2025年
对“形”的理解与把握程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决定了一个画家根本的语言特征和造型表现的深度。古今中外的画家都非常重视形与造型的研究。在创作英歌舞作品绘画中,自觉地把绘画的写实传统与表现性的形式语言进行融合,以使之更符合现代形式感与现代意味。写实的手法与表现性的形式的合一化结构方式,可以使作品获得“主题以外的东西”,而主题又照样存在。表现性作为一种艺术把握世界的方式,与现实性艺术的具体刻画与描绘相结合,融贯与强化了它表情达意的生命力。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脸谱五 68cmx68cm 2024年
深入传统坚守写意笔墨意趣,努力前行,认真研究参考西方绘画理念、踏实、勤勉、实践写意水墨等画种创作潮汕英歌舞主题,十年磨一剑埋头苦干为潮汕英歌舞艺术绘画创作尽一点绵薄之力。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豪杰八 68cmx68cm 2025年
弘扬英歌舞所蕴含的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内涵,家乡的情怀和赤子之心的真诚,人生有些经历多些思考,中国水墨画绘英歌舞还是要往传统绘画的写意性笔墨表现走,用中国画笔墨的思维思考表现质量感、体积感和力量感。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好汉林冲一 68cmx68cm 2024年
对笔墨的理解不同,水墨写意人物画需要诗情画意和意趣表现。认知意识洗心闲,淡品人生勤悟习。画英歌舞人物要有型有情又有神,一幅英歌舞作品想表达的内容很多,画面里所要寻求的各种绘画因素也很多,有笔墨技术手段,也有对笔墨的认识。但更重要的是画家个人怎样认识英歌舞,气韵与道相通,笔墨的心性第一。以现实题材人物画主题性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表现手法,深入塑造潮汕英歌舞精雕细琢,守正创新、扬长传统经典文化。写意人物画英歌舞创作追求厚重、质朴、壮美、雄强、震撼!水墨酣畅淋漓尽致,自然流露式的质朴表达。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八 200cmx200cm 2023年
我非常痴迷水墨画黑白灰、点线面构成表现手法画潮汕英歌舞于自然流露,自然流露无须刻意追求,因为自然是本真与率真的释放,自然是笔与墨的有机融合,自然是对东西方文化的综合理解,是精神情感与审美需求的最自由、最高境界、最朴素的存在方式,是画家思想深层挥之不去的梦想与意象。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精英靓女篇 2025年 392cmx180cm
在英歌舞创作实践中还赋予了写意水墨材料不确定性因素和无限表达可能的美学意义。潮汕英歌舞不止是一场表演,是族群记忆的回响,是血脉里的力量,是复兴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自信的其中一部分。传统可以很燃,也可以很酷。在潮汕大街、广场、舞台、旧巷、伴随水墨英歌舞绘画作品走向全国各地以及国外,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好汉时迁十一 68cmx68cm 2025年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锣鼓 68cmx138cm 2024年
钰鍊言语不多,却对艺术有着一股执着近乎痴狂的热爱与追求。入行以来,经年笔耕不辍,画了大量作品。近年一组以家乡潮汕地区英歌舞为题的作品,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成就了他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艺术理想,以艺术的方式实践着他饮水思源、久客思归的游子情怀。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双豪杰二 50cmx100cm 2025年
此系列作品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表现了英歌舞热烈刚劲的精神气息,其严谨的造型方式,厚朴的笔墨特色,加之简约而响亮的色彩运用。较好地扣合了英歌舞壮美的审美气息。
毕其一生以笔墨为英歌舞立传是玉练的艺术抱负与人生理想。
期待钰鍊 ,有新的更好的作品问世。
(导师张江舟老师当代水墨艺术家,中国水墨人物画领军者之一,前国家画副院长、现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国家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三 200cmx200cm 2022年(岭南美术馆收藏)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好汉武松一 68cmx68cm 2024年
由中原迁徏而至南中国天涯海角的潮汕人,历经二千多年,至今仍保持着十分鲜明的特质:既新潮而又传统,既多情而又重义,既强悍而又柔软,既追求独善其身而又浩荡着家国情怀。“英歌舞”便是这种特质十分彰显的注脚。潮汕地区的普宁人,对“英歌舞"的喜爱最甚。 普宁小伙陈钰鍊,昔年为拜师学艺,竟舍弃舒适的工作环境,跨越山水,于京城遍寻艺术之奥妙,清心寡欲于水墨点泼的激烈壮怀。沉寂多年,近期骤然灵光闪烁,为世人奉上恢宏的 “陈钰鍊英歌舞水墨画系列"。其形神之精细,其场景之壮阔,仿若雄健舞步目及,铿锵鼓点在耳,栩栩如生,令人感动。犹其脱尽多彩铅华、纯一色水墨的创作,又为中国画"英歌舞"的画苑中独树一帜,创新精神可喜可嘉。吾犹感后生可畏,送上滿怀祝贺,更期点泼更为洒脱,形似,神更似,势更磅礴,气更聚。来日登高处,壮吾潮汕,壮吾岭南,壮吾华厦!可期可待。
廖琪
2025年9月1日
(廖琪,1953年生于广东省普宁市。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委会委员,广东省作家协会原专职副主席,广东作家书画院副院长。)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百年好合 68cmx138cm 2023年
钰煉兄矢志绘丹青,情笃意纵横。执墨谱写潮汕战舞大英歌,守志十年苦,潜心一情怀。今"谱墨注传承,破界英歌情"系列画作隆重推出,大展面世,可歌可泣,为祝为颂!有诗为敬:
十载磨砺剑锋鸣,万方乐奏英歌情。
为塑战舞多奇志,敢教环宇添图腾。
钰煉剑铸锲不舍,墨酣情注笔赋神。
栩栩如生真好汉,天地回荡撼万民。
诗文作者:范宜春,广东省普宁市人,原普宁师范学校美术专业教师,原普宁师范高级中学美术高级教师。普宁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普宁市中国画学会理事,普宁市水彩画协会会员,普宁画院特聘画师。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脸谱四 68cmx68cm 2024年
杨湧涛先生•古文•诗二首
吾友陈钰鍊,少嗜绘事,每执笔摹形,辄忘昼夜。及长,负笈广州美院,术业日精。既卒业,于穗创设计肆,声名渐起,生活优渥,人皆羡之。然钰鍊心向纯艺,慕绘事本真,思欲心灵之安。遂决然弃穗之安逸,负箧北上京师,师事博导张江舟,潜心问道。十载寒暑,未尝稍怠,研精覃思,惟艺是务。后专攻潮汕英歌舞写意画,融中西之绝技,铸个人之格,终成一家之言,艺坛瞩目。观其行,笃志不渝;赏其作,气象万千。不为外物所扰,以十年磨一剑之恒,臻艺术之境,何其难也!钰錬能之,吾深赞之,谓其真艺者也。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豪杰四 68cmx68cm 2024年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蛇宝一 68cmx138cm 2025年
赞陈钰鍊先生英歌舞写意画
墨舞旌旗气自强,英歌神采落华章。
金睛炯炯含刚魄,赤甲铮铮带烈光。
笔透千般姿跃纸,情凝十载客耕堂。
痴心绘尽潮汕韵,满卷风华誉远扬。
墨走龙蛇绘劲姿,英歌神采跃宣池。
额间彩墨凝刚气,袖底风雷动逸思。
笔落生花传古意,纸承雅韵展新姿。
匠心独运潮汕味,一画千秋醉客痴。
——杨湧涛: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双豪杰三 50cmx100cm 2025年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脸谱一 68cmx68cm 2024年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英雄表现一 43cmx42cm 2022年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十九 200cmx200cm 2024年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六 200cmx200cm 2023年
2015年和导师张江舟老师在山东峨庄写生基地
2017年和导师张江舟老师在北京大学课堂
2017年和导师张江舟老师在天津美院展厅
2022年和导师张江舟老师在中国国家画院
2016年梁占岩老师带我们陕北写生二周
2017年陈钰铭老师来博士班上课时的合影
2020年和陈钰铭老师在河南汝州写生基地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脸谱十二 68cmx68cm 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