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海上和集项目授牌实拍图
在国家“好房子”建设的战略背景下,中海地产位于上海杨浦的海上和集项目率先展开创新实践。项目深度锚定居民高频居住痛点,以系统性解决方案回应民生需求,通过将生活垃圾房下沉至地库、采用超低能耗冷暖系统、设置商铺油烟隔离装置等一系列精细化设计,不仅全面实践了“问需于民”的开发理念,更彰显了中海地产作为行业先行者,对“好房子”政策的前瞻性研判与超前响应。
项目践行营造体系情况实拍图
问需于民
从“安居”奔赴“宜居”
作为杨浦城市更新的标杆项目,中海·海上和集包括住宅、商业、办公、养老等多元业态。自规划之初,项目便以“解决老百姓真实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历经近1200个日夜的精工匠造,最终于今年5月圆满交付,不仅以多元场景与高品质空间,深刻诠释了城市更新的民生内核,还成为上海践行“好房子”标准的鲜活样本。
中海·海上和集项目实拍图
项目对痛点的精准把握,源于前期深度扎实的调研。一位生长于当地的老杨浦人,曾道出垃圾房带来的烦恼:“臭味常年不散,清晨垃圾车的声音比闹铃还准,门前的路被油污浸成了‘水墨长卷’。”
这份民生诉求,成为中海·海上和集的优化靶点。项目创新性地将垃圾房“藏”入地库,从空间上隔绝其对居民生活的干扰。而为适配垃圾车作业,地库垃圾车动线区域净高被抬升至4米,并预留了充足的操作与回车场地;针对地库易积味的问题,垃圾房内更专门配备独立通风、空调及除臭系统,全方位解决异味困扰。
如今,入住数月的业主表示:“以前天天被垃圾房的味道烦,现在在小区里都找不到垃圾房在哪儿!”这一精准回应民生需求的创新方案,还获得了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也让海上和集成为杨浦区首个实现生活垃圾房下沉至车库的住宅小区。
问需于民、解决老百姓真实需求,才是“好房子”——这也正是中国建筑集团“好房子”营造体系的精髓。而垃圾房的故事,正是海上和集落地“好房子”营造体系的一个生动写照。
细微见智
破解痛点的中海式智慧
今年4月,中国建筑集团发布“好房子”营造体系,紧跟“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政策要求,梳理总结出“6633”的居住需求框架,再通过好集成统筹好设计、好建造、好建材、好运维来达成好标准,最终实现“好房子”建设。作为中国建筑“好房子”营造体系的实践者,中海地产切实履行央企责任,率先响应号召,将该体系加快转化为高品质居住产品,打造“中海好房子”实践样本。
以海上和集为例,中海对项目的营造始终紧跟“6633”的居住框架,扎根于人民群众居住生活的真实需求。据悉,项目基于超6万多户房协与中海地产业主的原声记录、以及对超200组杨浦本地客户的深度访谈,精准提炼出核心需求清单。从创新实践“垃圾房下地”,到针对性破解业主反映强烈的建筑高能耗、门禁不智能、周边底商油烟扰民等痛点,海上和集将这些具体诉求落位于中国建筑好房子的“6防6不3省3要”体系中,实现了由点及面的“好房子”系统性营造。
如针对“建筑供暖和制冷系统能耗高、电费贵”的共性问题,项目从设计源头发力,采用超低能耗解决方案:通过空调地暖二联供、空气源热泵搭配带热回收的新风系统,相比燃气锅炉实现大幅节能,每户每年可节省250元运行费用,在助力绿色低碳生活的同时,为业主省下真金白银。
作为中心老城区的综合住区,“底商餐饮油烟影响”是绕不开的挑战。对此,项目主动扩大商业与住宅的距离,并在商铺内外设置双重油烟过滤设备,以多重技术手段净化异味。这一设计,让居民既能便捷享受家门口的美食烟火,又能守护阳台的清新空气。
细节处更见用心:儿童活动场地铺设了彩色防滑软垫,所有器材均做圆角处理,筑牢孩子们的安全防线;面对业主“拎物进出、门禁不便”的困扰,项目引入“刷脸进门”功能,彻底解放双手,让日常出行更高效省心。
据悉,中海・海上和集项目在提前半年交付的情况下,客户满意度达到95分。这一优异成果,是对中海地产深耕“好房子”理念的最佳印证。
在业内看来,“好房子”政策是行业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关键跨越,将推动房地产行业加速转型。在此过程中,以中海·海上和集为代表的真正践行“好房子”内涵的住宅项目,方能赢得市场口碑与客户认可。(中国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