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漕河镇“三链护航”解民忧 秋雨中守护玉米颗粒归仓

2025-10-11 13:28:33   来源:中华网

“轰隆隆——”10月上旬的清晨,薄雾还未散尽,在济宁市兖州区漕河镇管口新村的玉米地里,履带式收割机已在田间穿梭,金黄的玉米穗被卷入机身,破碎的秸秆均匀撒落在田垄上。种植户王大爷站在地头,看着收割机一趟趟驶过,紧锁多日的眉头终于舒展:“这几天下雨愁得睡不着,现在机器到了地头,一天就能收完15亩地,心里踏实了!”

当前正值玉米成熟收割的关键窗口期,漕河镇却遭遇持续阴雨天气,土壤含水量骤增、田间泥泞难行,“抢收难、晾晒难、销售难”的愁云笼罩在农户心头。面对这一紧急情况,漕河镇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第一时间召开玉米抢收工作紧急部署会,成立由镇主要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创新推出“收割保障链+储粮服务链+产销对接链”的“三链护航”模式,以精准服务破解秋粮丰收路上的“拦路虎”,全力以赴确保秋粮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机械“突围”破瓶颈 抢收跑出“加速度”

“李大哥,我们协调的收割机明天就能到地头,请放心!”10月9日傍晚,漕河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振冒雨来到李家村,向农户告知农机调度进展。这是漕河镇“镇村干部包片+农机手联户”双线工作机制的一个缩影。

针对全镇玉米种植面积广、地块分散、传统人工收割效率低的实际,漕河镇将农机调配作为抢收工作的“先手棋”。镇里组织35名农业服务中心、管区、村干部组成联合摸排组,以三个管区为单位,深入田间地头逐户走访,详细记录每一户的玉米种植面积、品种特性、成熟度,形成“一村一清单、一户一方案”的农机需求明细,确保服务精准到户。

为解决农机缺口,漕河镇积极对接周边县市、乡镇的农机合作社,紧急协调适配本地泥泞地块的履带式收割机32台。在调度过程中,镇里优先保障弱势群体等困难农户,以及种植面积超50亩的种粮大户。东曹村老人刘奶奶家有2亩玉米,镇村干部不仅协调收割机免费上门,还组织志愿者帮忙搬运玉米;种粮大户张志发种植了80亩玉米,镇里为他调配3台收割机同步作业,仅2天就完成了全部收割。

“农机坏了别着急,我们24小时上门修!”镇农业服务中心抽调5名技术骨干组建“农机应急服务队”,随时协调处理机械故障。此外,漕河镇还搭建农机信息共享微信群和村级广播播报平台,实时更新收割机位置、作业进度、待收地块信息。截至目前,全镇玉米收割进度已达70%以上,镇村两级干部全员下沉一线,带领农户抢抓晴好天气加快收割。

晾晒烘干“组合拳” 筑牢储粮“安全线”

为应对阴雨天气对玉米储存的影响,漕河镇坚持“防患于未然”,提前谋划晾晒烘干保障工作。镇里全面梳理辖区内的闲置公共空间,筛选出48处标准化开放晾晒点,涵盖镇政府大院、各村文化广场及学校操场。每处晾晒点都由党员志愿者提前平整清扫,配备防雨布、扫帚、耙子等工具,还明确1-2名专人负责日常管理——不仅维护场地卫生,还会在天气突变时,帮助农户收拢玉米、覆盖防雨布。

“我们开通‘玉米抢收烘干绿色通道’,暂停部分常规订单,优先处理新收玉米,24小时不停机!”漕河镇辖区内的一家粮食烘干点负责人介绍。镇里主动对接5家规模化粮食烘干点,签订应急烘干合作协议,推动企业下调烘干费用。农户李红梅家的玉米收割后,直接拉到烘干点,“以前都得靠有个好天能晒晒,现在烘干机全力作业,当天就能烘干,省了不少事。”与此同时,漕河镇农业服务中心还开展“技术进农家”活动,技术员走进各村,现场演示玉米水分检测方法,手把手教农户通风晾晒技巧。“大家看,用这个水分仪检测,含水量超过20%的玉米,就得及时晾晒或烘干,不然容易生虫发霉。”在小厂村的地头,技术员一边演示,一边讲解阴雨天气下的储粮要点,还发放了宣传单,帮助农户提升储粮能力。

产销对接“架桥梁” 助力农户“好粮卖好价”

“现场验质、即时称重、现金结算,今天卖了5000斤玉米,价格合理,一点不担心被压价!”10月11日,在漕河镇组织的“粮食收购企业进乡村”专场活动中,农户张强拿着刚到手的售粮款,脸上充满笑容。

漕河镇将解决玉米销路问题作为服务群众的重要落脚点,积极搭建多元化产销对接桥梁。此次“粮食收购企业进乡村”活动,镇里前期广泛对接大型粮食收购企业,邀请企业入驻各村设立临时收购点。为保护农户利益,镇市场监管所安排工作人员驻点监督,检查收购流程和价格标准,严厉杜绝“压级压价、缺斤短两”现象。“我们每天都会抽查收购台账,确保价格透明、称重准确,让农户卖得放心。”镇市场监管所负责人说。

西曹村还依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主动对接益海嘉里等大型企业,经过多轮洽谈,签订玉米定向收购协议。“企业给提前就定好了收购标准,我们按标准种植,收获后直接卖给企业,不用愁销路。”西曹村党支部书记介绍,目前村里已有超80%的农户参与到定向收购中,有效缓解了“卖粮急、卖价低”的焦虑。

当前,漕河镇的玉米抢收、晾晒、销售工作正有序推进。下一步,镇里将继续深化“三链护航”模式,在收割保障链上优化农机调度和应急响应机制,探索农机社会化服务长效体系;在储粮服务链上扩充晾晒场地,推动烘干企业升级产能;在产销对接链上拓宽渠道,培育本土玉米深加工品牌,完善“抢收、快晒、优销”全流程服务体系,以实际行动守护粮食安全,助力农民持续增收。(陈浩男)

微信图片_20251011114357_125_3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