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赵培峰:一支唢呐铸真情——濮阳培峰唢呐艺术班侧记

2025-10-11 09:27:18   来源:今报在线

一说起河南黄河沿岸的唢呐,即刻想到的便是唢呐艺术之乡——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柳格镇寇家。在这里,不仅有一位方圆内外知名的唢呐非遗传承人赵培峰,还有一支久负盛名的、经培峰非遗唢呐艺术班培养的队伍。

赵培峰在演出

说起赵培峰,他自幼酷爱唢呐,跟随父亲刻苦学习,手把手地传承实践成为他的必修课。从呼吸运气,到演奏技巧。赵培峰一个音符,一个音符的死记硬背。一路走来,唢呐的大小音孔仿佛成为他的知己,富有穿透力和表现力的明亮声音从大孔传来,细腻柔和的声音从小音孔传来,他切换自如,信手拈来。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赵培峰被命名为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寇家唢呐”代表性传承人。

非遗证书

唢呐是中国的传统双簧木管乐器,是世界双簧管乐器家族中的一员。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唢呐以其独特的气质与音色,已成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管乐器。又称作“琐㖠”、“苏尔奈”,俗称喇叭。赵培峰的唢呐艺术音域表现宽广,既有高亢、激昂、嘹亮、粗犷,又有低沉、悲凉、幽怨,如泣如诉,还能模仿戏曲演唱和自然界虫鸣鸟叫。由他演奏的曲目已成系列化,有高音、中音、低音之分,以及长、短不一的多个品种。

赵培峰的唢呐班常年参加民俗活动,成为了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的婚、丧、嫁、娶、礼、乐、典等,都能够听到唢呐的声音。据说,濮阳市区民俗活动中,有十几种活动需要用唢呐助兴:如小孩子满月、做九、祝寿、红白事等等,满满的仪式给民间艺术提供了巨大的舞台。

赵培峰的唢呐班队伍,还有各种乐器伴奏,如:笙、镲钹、梆子等,能够把气氛一下子烘托上去,听众也倍受感染,经常为他们的表演而欢呼叫好。一批专为唢呐创作的曲目,如《百鸟朝凤》以及《抬花轿》《一枝花》等等,都特别受欢迎。

有朋友说,今年的国庆假期,他准备去濮阳,提前和赵培峰联系。“我正在王和演出呢?”电话那头传来声音。“这几天,我们几个人,天天有演出”赵培峰说。

赵培峰唢呐演奏

演出现场一角

年轻时,赵培峰曾一边勤学唢呐,一边跟着在市豫剧团为其伴奏。后来就自己办起了唢呐班,平时共同学习切磋技艺,有演出邀约时,就带领大家去演出。赵培峰介绍,濮阳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素有“颛顼遗都”、“帝舜故里”之称,1987年出土的“中华第一龙”更是奠定了其“华夏龙都”的地位。自濮阳市1983年建市以来,寇家唢呐也迎来了黄金期。村里每逢婚丧嫁娶、店铺开张、节日庆祝等活动,人们第一想到的就是寇家唢呐。渐渐周边的村子,也都来邀请寇家唢呐班去助兴。活动最多时,寇家的几个唢呐班子都被邀请出外演出。

“唢呐吹响容易,吹好不容易,高低音不好控制,要一段、一段的反复练习,唢呐声音大,练习时吵人,不管冬天多冷,夏天多热,都得远远找个野树林子练习,几年下来手指肿了又消,消了又肿,直至灵活自如;嗓子疼了,稍微养养再接着吹。”赵培峰讲。如今,58岁的赵培峰,平日已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传习活动上,并承担着带徒弟的重任,但演出依旧照常进行。

赵培峰是清丰唢呐吹奏中生代的中坚代表。1984年2月,他参加河南省第五届民间音乐舞蹈调演中一曲《百鸟朝风》震惊全场,斩获大奖;1988年,他参加河南省首届民间艺术节上获得银奖;1990年,他参加河南省首届电子唢呐大赛中获得优秀奖;2000年,他在濮阳市的民间器乐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001年5月,他又在河南省首届民间艺术节唢呐大赛中获得银奖……多年来,他多次参加省、市级唢呐比赛,均获大奖。

银奖奖牌

演出现场

获奖证书

获奖证书

唢呐声声,或开朗豪放,高亢雄壮,或阴柔优美、摄人心魄。赵培峰忙碌在演出现场,他不仅为乡亲们带来了艺术的享受,表达了其最真诚朴实的情感,而且为乡村文化振兴带来了不一样的精彩,为文化振兴培养了优秀的人才队伍,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在了日常行动中。文:晓薇/图:峻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