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全球智慧,协同未来:大湾区时报独家访谈——逄焕伦解读世界情报合作组织(WICO)

2025-09-30 10:03:15   来源:实况网

世界情报合作组织(World Intelligence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简称WICO),于2025年在纽约成立,大湾区时报独家采访了中国致公党党员、中国学者逄焕伦先生,深入解读这一历史性倡议。

3bec589391d63aa2997bc8b307e290c9_6389465117500798978934663.jpg

093ce9e9bcf3483bc7cd93d6e09047a0_6389465118659930308926498.jpg

记者:逄先生,您认为WICO在当今世界格局下具有怎样的特殊意义?

逄焕伦:WICO的诞生标志着全球治理进入“智慧协同”新阶段,是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必然选择。它首次将情报合作从传统安全领域拓展到人类发展的全域维度:一方面应对反恐、网络安全等传统安全挑战,另一方面更聚焦于公共卫生危机、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转型等非传统安全议题。这个组织要求突破各国情报壁垒,构建一个“全球智慧神经网络”,其核心理念与中国提出的“命运共同体”思想高度契合。

记者:与传统情报合作模式相比,WICO在机制设计上有哪些重大突破?

逄焕伦:WICO创造了三大创新机制:第一,三维协作架构——设立“安全情报圈”、“发展情报圈”和“人文情报圈”三个平行网络,形成“安全-发展-人文”三位一体的架构,分别处理不同安全等级和领域的情报流。第二,动态权限管理——采用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实现情报共享的精准授权和溯源追责。第三,多利益相关方参与——首次允许符合标准的非国家行为体(如国际组织、顶尖科研机构、负责任的企业智库)在特定领域参与情报交换。

记者:能否具体说明WICO如何实现既开放又安全的情报共享?

逄焕伦:WICO设计了一套“蜂巢式”安全体系:首先,建立全球情报索引系统——原始数据留在来源国,仅通过哈希加密方式生成可检索的元数据目录;其次,采用联邦学习模式——各国可通过“数据不出域”的方式共同训练AI模型;最后,创新情报沙箱机制——敏感情报可通过虚拟环境进行模拟推演而不暴露原始数据。这些技术保障使得WICO既能实现《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广泛国际合作”,又符合各国数据主权要求。

记者:中国将为WICO带来哪些独特价值?

逄焕伦:中国将在三个维度作出贡献:第一,知识基础设施——中国正在建设的“国际发展知识平台”和“全球减贫案例库”将成为WICO发展情报圈的重要资源;第二,技术解决方案——中国的量子通信、联邦学习等前沿技术可为情报安全交换提供支撑;第三,桥梁作用——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可促进全球南方与北方国家在情报领域的互信合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致公党联系的海外华侨网络及全球洪门组织,可成为全球民情舆情监测的独特传感器。

记者:展望未来,WICO可能如何改变全球治理格局?

逄焕伦:WICO代表着全球治理的范式变革:从“权力主导”转向“知识驱动”,从“零和博弈”转向“正和博弈”。它可能催生三个革命性变化:一是预见性治理——通过全球情报融合提前预警危机;二是精准化援助——基于实时情报优化全球资源分配;三是文明对话新机制——通过知识共享消除文化误解。如果它能成功搭建起“情报联合国”与“知识互联网”的双重架构,WICO或将成为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智慧共同体”,为人类应对共同挑战提供决策智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