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关键阶段,9月20日以“智造基石・材料先行・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先进制造与新材料创新发展论坛在“爱达魔都·产融号”成功举办。论坛聚焦先进制造与新材料领域的创新突破、产业协同与生态构建,通过圆桌对话与企业实践分享,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锻造新质生产力工业脊梁注入思想动能。
本次论坛由产融社、北京浩德互动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由浩德互动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勇全程主持,汇聚了产业链上下游的领军企业代表与资深投资人。产融社社长、产融号创始人、中促国亚资本创始人、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上市公司发展工作委员会执行会长、原用友产业投资原副总裁兼合伙人熊珍妮;河南天马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838971)技术副总李清云;红杉资本个人有限合伙人、中关村股权投资协会副会长、云研资本创始合伙人李利凯博士;南通力威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冒志勇;南京佳力图机房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SH603912)总经理兼清华大学国资院执行院长吴江四位重量级嘉宾,围绕四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既对行业趋势的顶层研判,也对实践路径的落地探讨,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兼具专业性与实操性的思想盛宴。
共探制造强国创新路径
作为绿色清洗技术领域的创新者,刘勇以“锻造新质生产力的工业脊梁”为题,强调了中国制造业的三大转型方向:1、材料革新: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关键材料自主可控;
2、工艺升级: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制造精度与效率;3、绿色转型:以低碳技术重构产业链价值。“工业强国的竞争,本质是材料与制造能力的竞争。”刘勇指出,“新质生产力需要从基础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创新。”
“新材料+”:颠覆传统制造范式的先锋实践
作为新材料领域的资深从业者,河南天马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838971)技术副总李清云率先发言。他指出,“新材料是先进制造的‘芯片’,其性能突破直接决定了终端产品的竞争力边界”。结合企业实践,李清云分享了天马新材料在特种陶瓷、高性能复合材料领域的研发成果:“以我们为新能源装备定制的碳化硅陶瓷部件为例,相比传统金属材料,耐高温性能提升40%,重量降低35%,直接帮助下游企业实现产品能耗降低与寿命延长。”
李利凯博士从资本视角补充道,当前“新材料+”的创新已从单一材料研发,转向“材料+工艺+场景”的协同突破。“资本更关注新材料的产业化能力,比如是否能与3D打印、精密锻造等先进工艺适配,是否能解决汽车、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需求。近三年,云研资本在‘新材料+先进制造’赛道的投资占比提升至35%,正是看好这一领域的颠覆潜力。”
从“大国重器”到“强国基石”:中国制造的创新突围
“从‘能制造’到‘造得好’,再到‘造得精’,中国制造业正经历从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的跨越。” 南通力威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冒志勇以重型机械制造为例,讲述了企业的突围之路。作为国内特种起重机领域的领军企业,力威机械曾面临核心液压部件依赖进口的困境,“我们用五年时间联合高校攻关,突破高压密封件、精密油缸等关键技术,如今产品不仅替代进口,还出口至20多个国家,在东南亚基建项目中与欧美品牌同台竞争。”
南京佳力图机房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SH603912)总经理兼清华大学国资院执行院长吴江则从产业生态维度提出思考:“制造强国的基石,不仅在于单个企业的突破,更在于产业链的协同。佳力图作为数据中心温控领域的上市公司,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将空调能耗降低 20%,另一方面联合上下游企业构建‘绿色机房’生态,从材料选型到设备运维,实现全生命周期的节能降耗。这正是‘大国重器’向‘强国基石’升级的核心逻辑——从单点突破到系统赋能。”
从细分领域到不可替代:专精特新的生存与壮大法则
谈及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冒志勇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出“三维法则”:“第一是‘窄门深耕’,聚焦细分领域做到极致,力威机械专注‘特种工况起重机’,不与通用起重机企业同质化竞争;第二是‘技术绑定’,与下游龙头企业联合研发,成为其供应链中不可替代的一环;第三是‘全球化视野’,即使做细分产品,也要对标国际标准,我们的产品通过欧盟CE认证、美国ASME标准,才能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
李清云深表认同:“专精特新企业的‘不可替代性’,本质是技术壁垒的‘护城河’。天马新材料每年将营收的15%投入研发,建立了5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就是为了在特种陶瓷领域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去年,我们的一款用于半导体设备的氧化铝陶瓷基片,打破了日本企业的垄断,单价降低50%,让国内半导体封装企业得以降低成本。”
融合与突破——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新高地
“自主可控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开放合作中实现核心能力的掌握。” 李利凯博士的观点引发嘉宾共鸣。他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例:“十年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依赖进口,但通过‘市场换技术’与自主研发结合,如今在电池、电机、电控领域形成全球领先优势。这说明,自主可控的关键是‘核心技术自主 + 产业链开放协同’。”
佳力图总经理吴江补充道,构建自主可控产业高地,还需重视 “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佳力图与清华大学国资院共建‘绿色数据中心联合实验室’,一方面将高校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另一方面将市场需求反馈给科研团队,形成‘研发-验证-产业化’的闭环。这种模式不仅加快了技术落地,还为企业培养了复合型人才,这正是自主可控的‘软实力’。”
企业实践:绿色科技引领,浩德互动书写制造新篇
浩德互动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勇以《浩德集智攻坚,铸就制造强国梦》为题,分享了北京浩德互动科技旗下南京安智清洗科技的创新实践。
刘勇指出,先进制造不仅追求“高精尖”,更需兼顾“绿色化”,而清洗行业作为制造业的“配套环节”,其绿色转型直接关系到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化学清洗技术不仅存在腐蚀设备、污染环境的风险,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比如食品工业中的化学残留,电子制造业中的离子污染,这些都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隐形障碍’。”
为解决这一痛点,南京安智清洗科技深耕生物型清洗技术研发,构建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我们与江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共建微生物实验室,筛选出3种高效降解油污的天然菌株,研发出的生物清洗剂不仅无腐蚀、无残留,还能实现废液生物降解,真正做到‘清洗无负担,排放零污染’。”刘勇介绍,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餐饮、食品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等领域,“比如某汽车发动机厂使用我们的生物清洗剂后,清洗效率提升 30%,废水处理成本降低45%,同时避免了化学清洗对精密部件的损伤。”
谈及未来规划,刘勇表示,安智清洗的目标是“让‘中国绿’成为世界清洗行业的新标准”。“我们正在构建覆盖‘原料研发-生产制造-上门服务’的全链条绿色体系,不仅提供产品,还为企业定制清洗方案,帮助制造业企业在降本增效的同时,实现环保达标。这既是浩德互动践行制造强国梦的具体行动,也是我们对‘绿色制造’的承诺。”
凝聚共识,赋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论坛尾声,产融社社长、产融号创始人、中促国亚资本创始人、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上市公司发展工作委员会执行会长、用友产业投资原副总裁兼合伙人熊珍妮对本次先进制造与新材料创新发展论坛进行总结并指出,产融社在先进制造与新材料产业领域不仅搭建了“企业+资本+科研”的平台,更凝聚了三大核心共识:一是新材料是先进制造的“核心引擎”,需加快关键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二是制造业创新需从“单点突破”转向“产业链协同”,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三是绿色化、智能化是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需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正如刘勇在论坛总结中所说:“锻造新质生产力的工业脊梁,需要每一家企业的坚守与创新,需要资本的助力与科研的支撑。未来,浩德互动将继续以绿色科技为抓手,与行业伙伴携手,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据悉,本次论坛的观点与成果将整理成《先进制造与新材料创新白皮书》,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提供参考,持续推动先进制造与新材料领域的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