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经济新常态”的转型阵痛与“银发浪潮”的社会压力交织叠加,如何在产业升级中回应民生需求,成为时代赋予学术界的重要命题。湖南文理学院杨锋教授独著的《新常态下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9年版),以跨学科视野搭建起体育与养老产业融合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既是对这一时代命题的系统回应,更为地域产业融合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作为长期深耕体育产业与健康管理领域的学者,杨锋教授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的复合资质为文撑,结合多项体育产业相关的省部级课题、2项相关发明专利及180余万元横向课题的实践积累,使这部183千字的专著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
一、理论建构:跨学科视域下的融合逻辑重构
产业融合研究的核心难题在于突破学科壁垒,构建兼具解释力与操作性的理论体系。杨锋教授在书中跳出“体育单域研究”或“养老孤立分析”的传统范式,以“经济新常态”为时代底色,完成了跨学科理论的有机整合。全书开篇即厘清经济新常态的核心要义——从“高速增长”到“质量提升”的转型中,产业结构优化与民生需求升级形成双向驱动,为体育与养老产业的融合埋下逻辑伏笔。这种理论铺陈并非简单的概念叠加,而是通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持续照顾理论与产业链理论的深度对话,构建起“需求—供给—协同”的三维理论框架。
在理论创新层面,该书最鲜明的突破在于揭示了体育与养老产业融合的内在机理。不同于国外研究侧重技术融合的单一视角,作者提出“产业间分工内部化”的核心观点,指出融合本质是通过资产体系兼容、多元经营拓展与分工边界模糊,实现两大产业链的解构与重构。书中以湖南汨罗龙舟文化与社区养老服务的结合为例,具体阐释了“文化基因提取—需求适配—场景转化”的三阶融合路径,将抽象的产业融合理论具象化为可感知的实践逻辑。这种理论建构既回应了国内研究“重政策解读轻机理分析”的短板,又弥补了国外成果与中国国情的适配性不足,形成了本土化的产业融合理论范式。
二、实证支撑:数据与案例交织的现状诊断
实证研究的扎实性是学术著作的生命力所在,该书在量化分析与案例解剖的结合上展现出严谨的科研态度。作者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14-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与老年人口规模进行量化测算,得出关联度 0.6521 的结论,精准揭示出两大产业“低度融合”的现实困境。这种数据支撑并非孤立的数字呈现,而是与VAR模型对体育消费拉动效应的验证形成呼应,构建起“现状量化—原因剖析—趋势预判”的实证链条。
案例选择上,该书兼顾典型性与地域性,既收录了山东新泰“生态农业+体育旅游+养老”的跨界案例,也聚焦湖南本土实践,如常德社区“15分钟体育养老圈”、张家界“体育+文旅”养老小镇的建设经验。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废剖析,作者提炼出“政策壁垒、人才短缺、商业模式不成熟”三大核心症结——公立养老机构体育设施不足、民营机构缺乏专业体育指导、适老体育产品供给断层等问题的揭示,为后续路径设计提供了精准靶向。这种“全国数据+地方案例”的实证设计,既保证了研究的普遍性意义,又增强了对地方产业发展的指导价值。
三、实践路径:三类融合模式的系统设计
如果说理论建构是著作的“骨架”,实证分析是“血肉”,那么实践路径设计则是其“灵魂”。该书基于对产业融合规律的把握,创新性地提出渗透融合、重组融合、延伸融合三种模式,形成覆盖“产品—服务—生态”的全链条解决方案。渗透融合模式聚焦资源共享,提出通过老年体育用品开发、体育旅游渗透等方式实现产业交叉,如借助中国老年体协赛事平台推广适老体育装备,既激活体育市场活力,又丰富养老服务内涵。重组融合模式侧重业态创新,以“标准元件整合”为核心,开发老年智能健身设备、运动康复服务等新产品,书中提及的“老年人运动手表”兼具健康监测与应急呼救功能,正是技术重组的典型范例。延伸融合模式则着眼生态构建,提出打造体育养老特色小镇、完善老年体育组织网络等举措,浙江平湖九龙山航空运动小镇的案例充分证明,这种延伸能实现“体育+养老+文旅”的价值叠加。
在保障机制层面,作者并未停留在宏观政策呼吁,而是构建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协同框架。针对湖南实际,书中提出设立省级体育养老专项基金、共建校企人才培养基地等具体建议,与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产学合作课题经验形成呼应。这种路径设计既吸收了其 180余万元横向课题的实践智慧,又兼顾了政策可操作性,使“体育赋能养老”从理念转化为可落地的行动方案
四、价值维度:学术与实践的双重突破
该书的价值不仅在于理论与路径的创新,更在于为破解时代难题提供了“体育方案”。从学术价值看,其首次系统构建了体育与养老产业融合的理论体系,提出的“融合度测算指标“三阶转化机理”等成果,填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书中1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及 SSCI、EI 检索成果的积淀,更印证了研究的学术分量。从实践价值看,该书直接回应了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中“民生福祉提升”的需求,提出的适老体育产品标准、社区体育养老方案等,已为相关企业与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作者的发明专利与横向课题实践,更使这些建议具备了从“纸上”到”地上”的转化基础。
当然,任何学术研究都存在可拓展空间。该书的数据截止至 2017年,未能涵盖近年来“数字体育“智慧养老”的新趋势,对乡村体育养老的关注也可进一步深化。但瑕不掩瑜,这部著作仍不失为新常态下产业融合研究的里程碑式成果。
五、结语:体育赋能“银发中国”的新启示
当人口老龄化成为不可逆转的社会趋势,如何让老年人从“生存型养老”走向“品质型享老”,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杨锋教授的《新常态下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以体育为纽带,搭建起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的桥梁。其理论建构的系统性、实证分析的严谨性、实践路径的操作性,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跨学科研究的范本,更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提供了行动指南。从湖南的社区体育养老实践到全国的产业融合浪潮,这部著作的价值正在逐步显现——它证明,体育不仅能强健体魄,更能成为破解“银发浪潮”的产业动能,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持久活力。(中国体育报业总社 赵军 教授、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