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画结合作品是打破传统字与画的独立表现形式和结构章法,采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将字与画(字与画以1:1、1:2、1:3、1:2:1等比例)按一定比例进行完美结合,以丰富画面视角、增加更深层次文化内涵,创作的美术作品。
“字画结合作品”始于2017年,是由全国著名书法家画家、京城一支笔马景秀老师的第一幅艺术创新作品“上善乐水”而问世。也以他独特的“字画结合作品”形式,第一幅“上善乐水”而闻名,被誉为“现代字画结合作品创始人”。
他的第一幅字画结合作品“上善乐水”,是在宽1米80、高70公分的白色宣纸上创作而成。画面上以榜书“上善乐水”四个醒目大字占整幅作品的二分之一、写意(彩色牡丹画山水画)画合占整幅作品二分之一、即按字与画以1:1比例格局而出现。并发表之后,在业外人士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受到了众多不雅语言攻击。但同年这幅字画结合作品“上善乐水”被“中法建交53周年”邮册限量版发行采纳。
马景秀,出生于河北南宫市,自幼受父亲影响酷爱书画艺术。他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后进修于清华美院和中央美院。国画师从中央美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李可染弟子李行简;书法上则临摹两王二赵,师从著名书法家、文物鉴赏家刘育新及原国务院参事任玉岭,以及沈鹏、欧阳中石等名人名家点拨。他善于学习,刻苦钻研,知识渊博,无论写大字还是小字乃至绘画都擅长用同一支毛笔,被首都业内外人士称之为“京城一支笔”。这些名师指导和抓实的功底,为他的艺术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创作的字画结合作品有:字与山水画以1:2比例的“一帆风顺”和“海纳百川”“融通四海”,字与墨竹以1:3的“平安福” ,字与山水画以1:2的“‘陋室铭’全文”“诸葛亮的‘诫子书’全文”、1:1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和“招财进宝”,等等作品。他的这种以创新的视角和手法,将字画二者完美融合,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视觉效果,更赋予了作品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为传统书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京城一支笔马景秀讲:“字”和“书法”虽概念不同,但都离不开古人的书写结构,无论结构如何变幻也要让人看懂,知道表达和传递啥意思;“绘画”是作者通过笔、墨、色彩来塑造物象,以表达对生活的向往和情感,及对大自然的认知,而传递的一种能量信号;“字”和“画”皆是承载文化的工具,是推崇励志名言和人生哲理的渠道,是为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的艺术形式。字画同源,完美结合、让字画并肩共放色彩。
他讲:传统的东西有精华有槽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优秀的文化要不折不扣的继承吸取,槽粕的就要通过改进或者抛弃,用发展的眼光深刻领会“古为今用”这四个字;至于书画的章法也不是固定不变,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思想不同认识不同欣赏角度而定,而不能死搬硬套,要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创新,只有“新”才能吸引眼球,只有“新”才能有新市场,只有“新”才有生命力,也就是说“没有创新的艺术,就没有生命力”;比如榜书与山水画的结合,榜书与花鸟画的结合,多字与国画的结合,西式画风与榜书的结合,国画与西方艺术的交叉借鉴,灵活多变取美为上;要善于观察人们的心理需求并具有发展的眼光,活学活用、洋为中用。他讲:艺术就要大胆突破、创无止境艺无止境,要有新思想拓宽视野和触角,吻合时代发展的同时还要放远未来开拓进取;就像当年画家黄宾虹的积墨山水画,李可染的朱砂着色漫山红遍,张大千的泼墨泼彩,以及启功字体和沈鹏的草书,都是我们在艺术创新路上的楷模;用大格局的眼光,去创别人没有的风格,去写别人写不来的体形,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飞跃,才能给后人留下研究的话题。
京城一支笔马景秀老师,就是以这种思想和大胆创新精神意识,开创了字与画完美结合的道路。他的艺术创新,为传统书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也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字画结合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人的艺术才华,更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创新的执着。马景秀的艺术成就,无疑将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